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建立在欲望上的情感和人性,虚伪且可怕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很多人在中小学的时候都学过这篇文章,在这篇短文中,莫泊桑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叙述:“我”的叔叔于勒,在年轻的时候大肆挥霍家庭遗产,顺带着把“我”父亲那份也挥霍掉了一部分,导致“我”们全家后来的生活十分潦倒——大姐、二姐年近三十岁,却还没出嫁。

这样的叔叔自然是被家族扫地出门,被人所憎恶,但是去了美洲的叔叔几年后给“我”父亲寄回一封信,在信上他告诉大家他赚了钱,并表示处于愧疚他会在回来后会弥补“我”父亲当年的损失。

得益于这封信,终于有一个公务员愿意取“我”的姐姐,为此“我”们一家决定出游庆祝姐姐即将成婚,但是在这次出游的船上,我们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我的叔叔于勒,在我们幻想中本该小有所成西装笔挺他,竟然衣衫褴褛的在游轮上卖牡蛎。

不敢相信这件事情的父亲从船长那得到了验证——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我的亲叔叔于勒,一家人脱离苦难的美好幻想破灭,最后“我”们不仅没有与我的叔叔相认,并且不动声色的在回来的时候选择了另一艘——没有于勒的船。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建立在欲望上的情感和人性,虚伪且可怕

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封感谢信带来的幻想

这篇文章最大讽刺的莫过于菲利普夫妇(“我”的父母)态度的变化。叔叔于勒大肆挥霍财产,最后被视作流氓而送到美洲。

这个流氓不仅挥霍完自己的那份财产,还把“我”父亲的那部分吃了一些,本该让“我”们一家怨恨至极的无赖之人,却让一家人每周日都要盛装到防波堤期待他的归来。

在防波堤上的父亲,只要看见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总是会说上一句:“唉!如果于勒就在这条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

本该怨恨于勒,并和他一辈子无法和解的菲利普一家,仅仅因为一封来自美洲的感恩信,就改变了对于勒的态度,最讽刺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向刻薄的母亲竟然对尚未回来的于勒开始感恩戴德起来,她常常这样说道:“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以至于,小时候的我每次读到这里,也会感慨一句:于勒叔叔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啊!不知不觉中,我也和书中的一家人一样,开始期待于勒的回来。即便大家都知道这个叫于勒的人过去的品行不端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流氓、无赖”,但是他现有的财富弥补了过往大家对他的怨恨,让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一家人把他当做了唯一希望。

在一家人的行为和举止中,不知不觉一种叫做“于勒的美好希望”开始展现。菲利普一家的确信也让读者们在不知觉中开始确信这一点——发了财的于勒一定变成了一个善良且努力的人,肯定会因为血缘的关系,在回来之后将菲利普一家带离苦难。

那时读到这里的我,感叹亲情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发家致富了的于勒能寄回感恩信,就意味着故事会朝着美好发展,但是那时候我却忽略了其中一个重要且致命的因素:金钱。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建立在欲望上的情感和人性,虚伪且可怕

一家人每周日盛装等待于勒回来

只看金钱的情——刻薄且虚幻

于勒叔叔什么时候回来真的对这一家人很重要吗?现在看来,其实答案很明显,于勒叔叔什么时候回来并不重要。

莫泊桑的这篇文章写于一八八三年,当时的法国各个阶级的矛盾日益激烈,金钱成了地位的最大象征,而其他的东西几乎都成了金钱的附属品。结合背景不难看出,菲利普一家他们更在意的是“钱”什么时候回来,至于是谁带来这些钱,事实上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至于为什么他们总是希望于勒这个好心人早日回来,只是因为当时背景下,于勒的存在是他们幻想成立的唯一途径,因为只有于勒和他们之间的所谓亲情,可以让这个“一夜之间摆脱苦难”的幻想成立,这是他们唯一通向快速致富的道路,所以他们把对金钱的寄托和期待,幻化成了希望于勒早日归来。

情理之中的转折很快就发生在了一家人出行游玩的船上,菲利普一家人在船上看到日思夜想的于勒,却并未选择与这个几年不见的亲人相认,而且一直期待这个好心人归来的母亲,也至此恢复了往日的刻薄。

原因只在于这个于勒并不是气派的于勒,不是菲利普夫妇想象中那个金光闪闪、带有金钱味的于勒,只是一个衣衫褴褛,手上布满皱纹卖着牡蛎的老水手。因为他们对于勒的情感只是对金钱的寄托,一旦金钱的寄托破灭,随之的这虚幻的亲情也就荡然无存。

莫泊桑在描写“菲利普夫妇在确认于勒”这一段,所展现的情节讽刺意味十足。当父亲不确定的告诉母亲自己怀疑卖牡蛎的老水手是于勒的时候,母亲一边刻薄的责备父亲在胡言乱语,害怕自己的美梦被惊扰,但是又一边慌乱的催促父亲赶紧去确认这件事,恐惧自己的美梦会变成噩梦。

双亲美好的幻想破灭后,莫泊桑巧妙的用了一句话,就恢复了母亲的刻薄,真实且让人心寒。

我的母亲突然大发雷霆,说:“我早就知道这个贼不会有出息,早晚会再来缠上我们!倒好像一个达夫朗什家里的人还能让人抱什么希望似的!”

母亲前前后后的变化,从期待、赞赏、感恩到刻薄嫌弃的状态,将菲利普一家建立于“金钱”之上的那点虚假亲情,展现的一览无余。

金钱可以是许多东西的外壳,却不是里面的果实。——易卜生

现实正是如此吗,如果我们将亲情建立在金钱之上,那么当这个虚幻外壳一旦破裂,就会发现里面是空空如也。除了亲情,其实世间任何一种以金钱建立的情感都是虚幻的,一旦金钱的支撑消失,势必原本几方所维系的情感也会变得单薄起来,刻薄以待也是迟早会发生的。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建立在欲望上的情感和人性,虚伪且可怕

只有欲望的人——势利且虚荣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转变,其实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种心态早已突破了家庭的局限,成了社会中的一种常态,这些势利之人是任何人都有可能遇见的。比如你刻薄的七大姑八大姨,你势利的老同学、老同事,这些势利者们,只关注于他人的财富、权利、声望,他们凭借这些成就安排着所谓亲近之人的地位。

他们会因为你有过的失败批判你,也会因为你的成功而虚伪的奉承你,所以千万要当心,当你一旦成功,那些抱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势利之人就会蜂拥而上。对于这些人,我们千万要敬而远之。因为这样的人,在这一刻捧你,也可能在下一刻你不得势时就踩你。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获得的尊敬和爱戴慢慢从个人品行而转而取决于我们的成就,诚然成就是一个有价值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部分势利者扭曲的三观里,“名利成就”却成为了唯一的判断标准。

这些“菲利普夫妇们”的出现,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把金钱看做成一种罪恶的象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仇富”。但是金钱本身有错吗?并没有。

真正厌恶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于金钱的欲望。——赫尔曼·黑塞

我们所厌恶的是充满无尽欲望的势利者,他们会因为欲望而对“于勒”感恩戴德,也会因为欲求不满而刻薄的对待“于勒”,即便你满足了他们金钱的欲望,他们也可能因为其他新的欲望而刻薄的对待你。

我们要远离这些势利者,同样的我们也不应该去唾骂那些拥有财富的人,我们应该对金钱树立正确的观念,因为金钱本身并不是一种罪恶,罪恶的是欲望,金钱只是激发了人性的欲望,展现了人性的丑恶。

生活中远离“菲利普夫妇”们,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欲望的底线在哪里,当然也不要让自己变成被欲望支配的势利、刻薄之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流才能变得越来越纯粹。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建立在欲望上的情感和人性,虚伪且可怕

END

我是阿灰读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阿灰读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