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位争夺战(一)——皇后与丞相的选择

元朝建立后的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驾崩,而成宗的太子已与成宗之前去世,虽说成宗还有数子,但是均不是皇后卜鲁罕所出,所以当时实际掌握政权的皇后否决了这些皇子的继承权。那么皇后理想中的继承人是谁呢?

元朝皇位争夺战(一)——皇后与丞相的选择

元成宗

在成宗末年,执掌朝政的是皇后卜鲁罕和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按说只要两人的意见统一了,皇位就不会有太大的波折。但是事情恰恰就坏在了这里,两个人的意见背道而驰。按说呢,以血缘来说,成宗去世,继承人不是从成宗的儿子中选就是从成宗的子侄中选。排除成宗儿子继承皇位一事,两人倒是达成一致了。但是之后却产生了分歧。丞相哈剌哈孙认为应该从成宗二哥答剌麻八剌的两个儿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中选择。而皇后卜鲁罕却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选,成宗之父真金太子的弟弟的儿子,也就是成宗的堂兄弟阿难答继承皇位。

这里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懵了,来梳理一下元朝皇室的关系啊。成宗不是忽必烈的儿子,而是忽必烈的孙子,是以皇长孙的身份继位的。

先说成宗的父亲真金太子这一系,真金太子因为去世的早没有能继承皇位。留下了三个儿子。

长子甘麻喇,此分支由于早年移封漠北,“具有盟书,愿守藩服”,“不谋异心,不图位次”,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元朝皇位的继承权。

次子答剌麻八剌,公元1292年忽必烈在世时去世,留下两个儿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就是丞相哈剌哈孙属意的两个继承人。

三子铁穆耳也就是元成宗,嫡子去世,剩下的儿子都被皇后和丞相一起否决。

接下来说一下,皇后属意的阿难答。

阿难答是忙哥剌之子,忙哥剌是真金太子的弟弟。

好了说清楚关系了。再来看下这三位为什么会从众多元朝宗室中脱颖而出。

海山十七岁就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在元成宗年间与窝阔台、察合台两汗国的战争中表现卓越。一举摧毁了窝阔台汗国的根据地,俘虏军民十余万人,其手下不但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还获得了边关大将们的支持,像大将土土哈,床兀儿等人。

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元史》称其:“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在其身边聚集着一大批汉人儒士,当时的朝廷上下的士大夫都将其看做振兴文运的希望所在。

阿难答这位更是久镇边关,手下有数十万部队。而且这位信奉的是伊斯兰教。当年元成宗在位时,认为其背叛“祖宗之道”,元成宗笃信佛教,迫令其改信,但是阿难答并没有答应,反而与之展开了辩论。最后成宗迫于他领地广阔,属下军队及居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恐其生变,故而放弃了让其改信的想法。

元朝皇位争夺战(一)——皇后与丞相的选择

海山

总得来说成宗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相当烂的摊子,谁能继承皇位就看谁更加当机立断了,在这一点上,右丞相哈剌哈孙占据了优势。

成宗驾崩时,三位候选人只有阿难答以献俘的名义刚到大都,在朝会上卜鲁罕皇后由于朝中大臣的据理力争,没有能当机立断的决定让阿难答登位。这就给了哈剌哈孙可乘之机。

当时远在漠北的海山,由于驿站被卜鲁罕封锁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哈剌哈孙派手下阿沙不花更改驰驿文书的日期,使其早于驿站封锁的日期,就这样海山和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得到了成宗去世的消息。

随后,哈剌哈孙收取京城百司符印,封府库,称病卧于宫外,卜鲁罕多次下旨,他都不听,也不处理政务文书。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来拖延时间。此举一方面可以阻遏卜鲁罕动员行政中枢的权力资源发号施令、筹划临朝称制的计划,另一方面又防止了皇后集团以左丞相阿忽台取而代之,控制中书省。哈剌哈孙坚持在中书省守值凡三月,“未尝一至家休沐”,耐心等待反击的时机成熟。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哈剌哈孙在成宗晚年掌控了怯薛军,京城的防务其一手掌控。

元朝皇位争夺战(一)——皇后与丞相的选择

怯薛军

海山当机立断亲自率军自金山前线东返和林,召集漠北诸王勋戚大会,诛杀与阿难答通谋的合赤温后王也只里,与会宗亲大臣合辞劝进。与此同时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手下儒士老师李孟的劝说与陪同下已经先一步到达了大都。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诛谋自立的安西王阿难答与中书左丞相阿忽台,将皇后卜鲁罕流放,自任监国。

这时就只剩两位候选人了。

此时的实力对比很明显,海山手握十数万大军,而在大都的爱育黎拔力八达手中的军队说到底是丞相哈剌哈孙掌控的,而哈剌哈孙在两者间并没有特别的倾向。因此识时务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只能发信迎接哥哥海山回大都继位。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五月,海山抵达上都,会聚宗戚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确认海山的皇位继承资格。五月二十一日,海山即位于上都,是为元武宗。

元武宗也算对得起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立其为皇太弟,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至此元朝的一次皇位争夺战落下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