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版图为什么没有被继承下来?明朝丢掉了多少土地?

历史纪录片爱好者老王


这个问题问的我脑瓜嗡嗡的!

元朝是个例外好不好,蒙古人打的亚欧大陆所有人都哇哇叫。不是只有汉人失去国家!!!

宋朝是这样的(图一)看见我大宋没,这是北宋,这么大!

再看看南宋(图二)袖珍的嘞!

然后再看看蒙古地图(图三)不仅仅元是蒙古帝国,所有带颜色的都是!

明朝那会属于起义吧!收我河山,收哪?收南宋,好像有点少,最起码收个北宋这么大的吧!

来看看明朝(图四)和北宋一比,是不是还大点!先不说那时候全世界都在和元朝打仗,就说收复国土收复成这样,打了好几年仗,累不累,还有钱没?再打人都死没了!

先说长城以北,种不了地,游牧名族不好管理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因为蒙古女真都是硬骨头!真要玩命,受不了!而且我们一直都是穷寇莫追。

啥,新疆西藏!首先,语言不通,其次,地广人稀,最后,去了高原反应呀!我都有富庶的江南和华中平原了,要哪里干嘛?流放犯人吗?

安南这种小国,语言不通,又穷,历朝历代都看不上,收个小弟也不错!

中国疆域初具规模那还是清朝(图五)为啥这么大!

明朝时北边是女真和蒙古,清朝他两联手打败了明朝,蒙古骑兵多厉害,再把新疆和西藏这两个肘腋之患解决了!当然想的是江山万年!







颜丑文良吖


元朝的版图,北到贝加尔湖,南到缅甸一带,西到哈密一带,东到朝鲜,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明朝建立后,版图缩减为了400多万平方公里,比元朝缩小了1000万余平方公里。其中:北方蒙古各部约失去400万平方公里,西南的吐蕃约丢失250万平方公里,东北的黑龙江流域约200万平方公里,中南半岛约100万平方公里,其他地方约50万平方公里。




百年白话


元的版图肯定继承不下来啊,来看下规模最大时期元朝版图,再看看都最大了元朝皇帝还在干嘛?就知道为什么继承不下来了。

首先,成吉思汗铁木真

南宋末,金朝逐渐没落,蒙古族人铁木真隔空出世并迅速崛起,通过战争统一蒙古各部,马背上的战斗民族,座骑骏马,身背大弓,手持弯刀走向征服天下的道路。善于征战的游牧民族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西北各王国包括西夏国,后辽政权。为远征中亚,东欧扫清道路,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蒙古铁骑兵锋直指花剌子模帝国,征服中亚各大王国后,开始踏平欧洲一度打到东欧的伏尔加河,莫斯科的王公贵族俯首称臣,将莫斯科以北的北冰洋沿岸纳入版图。蒙古族人如果他们的骁勇善战和一个种族相比较的话,那就是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里面的“多斯拉克”大军才能相媲美。至此蒙古帝国称大蒙古帝国,由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四大汗国以及中国长江、淮河以北的领土构成,横跨亚欧大陆,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可惜成吉思汗在远征西夏叛乱的时候,67岁死于途中,留下三封遗诏。这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时期的版图。

再一个,元世祖忽必烈

窝阔台遵循遗诏,灭掉金朝,平定西夏,将吐蕃收入版图。蒙哥远征大理,收服大理王朝,于攻打四川时在四川合川去世。阿里不哥被元世祖忽必烈打败,忽必烈继位南下伐宋,于崖山海战彻底灭亡南宋汉人政权,崖山海战十几万南宋将士投身南海,悲壮殉国。但是忽必烈继位后四大汗国宣布独立,直到后来又承认忽必烈是统一的大汗,四大汗国为藩国,至此元朝版图规模最大。东临阿拉斯加对岸、西至伏尔加河、北抵北冰洋、南达越南北部。疆域估值达到2700万平方公里。试想一下,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领土大国也才960万,跟2700万比简直是爷孙辈的差距。

至此,元世祖忽必烈还没有停止扩张,虽然都远征失败,直到他的孙子继位,才开始息兵养民,但是很快弊端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蒙古人善于征战,善于征服,但不善于统治管理,所以很快四大汗国也分崩离析,元末农民起义遍布江南各地。直到朱元璋打到北京。所以元朝皇帝自身难保还能管那么大领土吗?更何况别说东欧莫斯科以及中亚地区了。

最后,大明帝国

大明帝国鼎盛时期不仅领土庞大,综合国力一样强,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时,更是声名远播,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但是明末政治腐败,宦官当政,朝廷内斗特别严重,领土急剧缩水,西方缩至嘉峪关,东部缩至东部沿海,连台湾都被荷兰占领,南部越南独立缩水至今云南,往北退守关内长城以南,也就是今天的雁门关一带。所以明朝总共丢失了越南、新疆、内外蒙古、台湾、以及朝鲜半岛。

所以元朝版图继承不下来的原因:

第一,蒙古族人善于征战不善于统治管理,不善于政治。

第二,领土太大,本来是武力征服,山高皇帝远时,百姓不堪压迫,容易引起叛乱。

第三,那时候的蒙古族人视他族生命如草荐,肯定会脱离管辖。





春天来了啦


元朝的版图过大,明朝没有能耐去接管,也没有办法守住这么大的版图,因此没有被继承下来。

元朝的领土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地区,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从北部的贝加尔湖,南部的缅甸,西部的哈密和东部的朝鲜。明朝建立后,北方的元朝遗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沙漠是元顺帝的旗舰,东部是纳哈出,西北是扩廓帖木儿的扩张地带,由于蒙古并没有放弃皇帝的头衔,因此朱元璋继续攻击蒙古。

1372年,朱元璋派出5万名骑兵部队由徐达,李文忠和冯胜出兵进攻朝北元,这次战争受到了很大的挫败。在这一点上,朱元璋认为难以克服蒙古,命令他们放弃侵略攻击蒙古,并使他们的部队驻扎在长城,并继续筑墙并成为防御者。由于这项政策,蒙古总部没有受到攻击,明朝和蒙古互相战争了200年。

明代人无法实现继承这么大的地盘, 1368年,明朝驱逐了元朝将他们赶出了中原,元朝并没有灭亡,但退到了居岭北行省,并继续控制着西湾的广大地区,称为北元。 北元反复组织了南方军队,希望重新夺回首都,但未能实现,相同的原因是,北元位于北方深处,明军反复袭击了该军五次。 明成祖亲自带领他的部队五次参加北伐战争,但削弱了北元的力量,未能扩大其领土。

元朝的灭亡也很明显,他们统治的政权与汉人不相容,这些政策的残酷也违反了汉人的传统习俗。




高小炮


前言:中国哪个朝代的面积最大?这无疑是。元朝的版图,北到贝加尔湖,南到缅甸一带,西到哈密一带,东到朝鲜,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然而,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能够继承下元朝的版图呢?这个原因只能从明朝的历史上去寻找。在明朝建立后,对原本是元朝管辖的缅甸土司、吐蕃各部、关西七卫、征东元帅府等地区不重视,只是满足于名义上的册封,最终导致版图缩减为了400万平方公里

1,
蒙古各部的丧失: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建立后,元朝在北方的残余势力主要分为三部分。其大漠是元顺帝的主力部队,其东部是纳哈出,其西北是扩廓帖木儿。此时的蒙古并未放弃皇帝称号,因此朱元璋对蒙古不断进攻。在开始的几次战役中,明朝军队均取得了胜利,使得明朝得以控制漠南河套地区。1372年,朱元璋派遣徐达、李文忠、冯胜各率五万骑兵,三路出兵进攻北元。这次出征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至此,朱元璋认为蒙古是一时难以战胜的,于是放弃了主动进攻蒙古,命令军队驻扎于长城沿线,不断修建城墙,变为防御。朱元璋的这个政策,使得蒙古本部一直没有被攻下,明朝和蒙古打打杀杀了200年。到了明朝嘉靖时期,蒙古强大,基本占据了长城以北的地区,从此明朝和蒙古以长城为界。

2,瓦剌和鞑靼:大约400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两侧,是蒙古高原的东部。这里分布着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个蒙古部落。元朝末年,纳哈出20万蒙古大军驻扎于此,北元三大残余势力之一。1387年,朱元璋派遣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纳哈出,纳哈出各部纷纷投降。第二年,蓝玉还出兵北伐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到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贝尔湖)。1389年,明朝在此册封这里三大王公,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史称“兀良哈三卫”或者“朵颜三卫”。但是兀良哈三部第二年就背叛了,此后,兀良哈在明朝和蒙古之间,因此总是在两大势力之间首鼠两端,摇摆不定。最终在瓦剌、鞑靼强盛起来后,兀良哈三部彻底投靠给蒙古。

3,兀良哈三部

在嘉峪关以西,分布着察合台王系的7个蒙古王公贵族。朱元璋在击败了扩廓帖木儿后,派遣使者招抚这里的蒙古王公,最终册封了7个卫,分别是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史称“关西七卫”。然而明朝并没有在此驻扎一兵一卒,也没有派遣一官一职管理,明朝还想尽办法分化关西七部,让其相互残杀,压根没有当做自己人看待。因此,关西七部也没有真正服从于明朝,明朝的号令他们也不听,还经常截杀明朝的使者。在瓦剌强盛后,关西七部就纷纷投降瓦剌了。瓦剌衰落后,吐鲁番强盛,不断进攻哈密等部,明朝只派遣过一次军队来助战。最终到了1513年,哈密沦陷。明朝的势力范围至此退缩到了嘉峪关以内。

4,吐蕃的丢失:250万平方公里

1239年,窝端率领蒙古军进入了吐蕃地区,四分五裂的吐蕃势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蒙古。1247年,吐蕃宗教首领萨迦·班智签订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该协议规定了吐蕃隶属于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宣布继承为中国皇帝,建立了元朝。而吐蕃地区也归属于元朝的宣政院来管辖,并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统一历法和刑法。元朝在西藏设立了乌思藏宣慰司,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这些措施正式标志着西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5,黑龙江流域的放弃:200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流域,曾经是元朝辽阳行省的管辖之地,面积在2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元朝还曾经在黑龙江入海口的特林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在元朝灭亡后,这里的出现了一段权力的真空期。明朝建立后,辽阳行省的长官刘益投降于明朝,朱元璋于是在建立了辽东都司。为了控制黑龙江流域,朱元璋派遣使者不断到达女真族地区招抚。然而朱元璋只是招抚,朝鲜则直接出兵,将疆域北移到了鸭绿江—图们江沿线,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朱元璋和朱棣也只好表示承认。

明末明初期对比

6,中南半岛土司被缅甸攻陷:1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时期,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缅甸的战争。在战争中,恰好遇到缅甸蒲甘王朝分裂,于是元朝在缅甸一带设置了许多土司,如设置了邦牙、云远、蒙光、木邦、蒙憐、蒙莱、通西、孟併、孟广等,归云南行省管辖,这是在东南亚第一次设置土司。除了缅甸以外,元朝设置的土司还分布在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有彻里(车里)路军民总管府、蒙庆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老挝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元朝设置的这些土司,主要是泰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缅甸称为掸族)聚居区,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连。到如今,缅甸的这些地区依然叫做“掸邦”。

西南地区版图

明朝后期,缅甸中部的东吁王朝崛起。1551年,东吁王朝又灭阿瓦王朝,至此,缅甸再一次宣告统一。1556--1557年,东吁王朝又攻克翁榜、孟密、孟拱、孟养、孟乃、良瑞、耀绍、孟别等地,当地掸人纷纷归顺。到了1581年,东吁王朝的属国多达51个。此后,东吁王朝不断向明朝的“外野”宣慰司进攻,明朝也派军来战,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606年,最终缅甸占据了木邦,标志着云南的“外野”土司全部沦陷。

后尾:所以说中国土地版图最大的两个朝代是在元朝和清朝,但是明收复期间,其实也丢了很多土地。不过永乐年间万邦来华,是用文化,政治,军事多方面征服了其他国家。所以说比霸占土地更加得人心,使人诚服


历史纪录片爱好者老王


这与元朝的统治基础有关,跟明朝没有多大的关系,成吉思汗掠夺领土,靠的是蒙古铁骑强大的攻击力得以横扫欧亚大陆,由于西伯利亚本来人烟稀少,东南欧当时又处于各个公国势单力薄的割据状态,遇上蒙古大军怎能抵挡得住!蒙古铁骑战线拉至东南欧,战事不可能拖太久,拿下后,当地只是表面上的臣服,待蒙古撤军后,没能设置有效的地方政权施政,到元末明初,早已丢失部分领土,到明朝中后期,国力日渐衰弱,国土面积已丢失大部分!


多瑙河2020


元朝的版图,北到贝加尔湖,南到缅甸一带,西到哈密一带,东到朝鲜,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然而,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能够继承下元朝的版图呢?

这个原因只能从明朝的历史上去寻找。在明朝建立后,对原本是元朝管辖的缅甸土司、吐蕃各部、关西七卫、征东元帅府等地区不重视,只是满足于名义上的册封,最终导致版图缩减为了4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扩张的版图

1,蒙古各部的丧失: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建立后,元朝在北方的残余势力主要分为三部分。其大漠是元顺帝的主力部队,其东部是纳哈出,其西北是扩廓帖木儿。此时的蒙古并未放弃皇帝称号,因此朱元璋对蒙古不断进攻。

在开始的几次战役中,明朝军队均取得了胜利,使得明朝得以控制漠南河套地区。1372年,朱元璋派遣徐达、李文忠、冯胜各率五万骑兵,三路出兵进攻北元。这次出征遭遇了重大的挫折。

至此,朱元璋认为蒙古是一时难以战胜的,于是放弃了主动进攻蒙古,命令军队驻扎于长城沿线,不断修建城墙,变为防御。

朱元璋的这个政策,使得蒙古本部一直没有被攻下,明朝和蒙古打打杀杀了200年。到了明朝嘉靖时期,蒙古强大,基本占据了长城以北的地区,从此明朝和蒙古以长城为界。

瓦剌和鞑靼:大约400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两侧,是蒙古高原的东部。这里分布着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个蒙古部落。元朝末年,纳哈出20万蒙古大军驻扎于此,北元三大残余势力之一。

1387年,朱元璋派遣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纳哈出,纳哈出各部纷纷投降。第二年,蓝玉还出兵北伐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到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贝尔湖)。

1389年,明朝在此册封这里三大王公,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史称“兀良哈三卫”或者“朵颜三卫”。但是兀良哈三部第二年就背叛了,此后,兀良哈在明朝和蒙古之间,因此总是在两大势力之间首鼠两端,摇摆不定。最终在瓦剌、鞑靼强盛起来后,兀良哈三部彻底投靠给蒙古。

兀良哈三部

在嘉峪关以西,分布着察合台王系的7个蒙古王公贵族。朱元璋在击败了扩廓帖木儿后,派遣使者招抚这里的蒙古王公,最终册封了7个卫,分别是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史称“关西七卫”。

然而明朝并没有在此驻扎一兵一卒,也没有派遣一官一职管理,明朝还想尽办法分化关西七部,让其相互残杀,压根没有当做自己人看待。

因此,关西七部也没有真正服从于明朝,明朝的号令他们也不听,还经常截杀明朝的使者。在瓦剌强盛后,关西七部就纷纷投降瓦剌了。

瓦剌衰落后,吐鲁番强盛,不断进攻哈密等部,明朝只派遣过一次军队来助战。最终到了1513年,哈密沦陷。明朝的势力范围至此退缩到了嘉峪关以内。

关西七部2,吐蕃的丢失:250万平方公里

1239年,窝端率领蒙古军进入了吐蕃地区,四分五裂的吐蕃势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蒙古。1247年,吐蕃宗教首领萨迦·班智签订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该协议规定了吐蕃隶属于蒙古汗国。

1271年,忽必烈宣布继承为中国皇帝,建立了元朝。而吐蕃地区也归属于元朝的宣政院来管辖,并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统一历法和刑法。

元朝在西藏设立了乌思藏宣慰司,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这些措施正式标志着西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断派遣使者到吐蕃地区进行了招抚,希望继承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管辖。开始,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乌斯藏宗教首领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于洪武六年来到南京。

明朝册封为“炽盛佛宝国师”。此后明朝又册封了乌斯藏和朵甘卫指挥使司等。1372年,朱元璋又册封帕木竹巴僧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

由于这些宗教首领在明朝得到了大量的“回赐”,于是他们会吐蕃后,就有更多的“高僧”不远万里来明朝,请求册封。永乐时期,将这些高僧册封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护教王和闻教王,共八大法王。

永乐时期明朝版图

然而实际上,明朝册封的都是一些高僧,也就是所谓的“僧官”,明朝的册封还基本没有到达世俗层面。明朝对吐蕃地区的政治格局几乎不了解,也从未派遣过一官一职、一兵一卒到达西藏。

为了获得吐蕃地区的马,明朝允许内部和吐蕃进行“茶马贸易”,为了茶马贸易能够通常,明朝还在川西修建驿站。

除了茶马贸易之外,明朝和吐蕃的民间经济交流基本是被限制和禁止的,这个和明朝对外关西七部、兀良哈三部和女真族地区的政策是一样的。因而,吐蕃从未对明朝有过归属感。

因此,吐蕃可以说从来没有纳入明朝版图。到了明朝后期,蒙古人在吐蕃建立了和硕特汗国,其大汗和宗教首领都直接臣服远在东北的皇太极,对明朝直接无视。

3,黑龙江流域的放弃:200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流域,曾经是元朝辽阳行省的管辖之地,面积在2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元朝还曾经在黑龙江入海口的特林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在元朝灭亡后,这里的出现了一段权力的真空期。

明朝建立后,辽阳行省的长官刘益投降于明朝,朱元璋于是在建立了辽东都司。为了控制黑龙江流域,朱元璋派遣使者不断到达女真族地区招抚。

然而朱元璋只是招抚,朝鲜则直接出兵,将疆域北移到了鸭绿江—图们江沿线,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朱元璋和朱棣也只好表示承认。

朝鲜北扩

永乐时期,对女真族的招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部落纷纷表示臣服于明朝。于是朱棣在1411设置奴儿干都司,位置就在元朝征东元帅府故地的特林,这明显是对元朝政策的继承。

不过明朝对女真族地区的控制十分有限,到了1434年,明宣宗采取了全面收缩的战略,奴儿干都司就被撤回辽东了。这标志着明朝放弃了黑龙江流域。

在女真族表示归顺的时候,明朝就册封这些女真族为卫,后来明朝册封的卫越来越多,到后期高达384个卫。但实际上,明朝自从撤离奴儿干都司后,就没有派遣一官一职、一兵一卒到黑龙江流域驻扎,明朝的军事基本退缩在辽东。

明朝还在辽东修建长达1900多里的辽东边墙以抵御女真族的进攻。明朝也严禁女真族和汉族的贸易,只准女真族首领来朝廷进行“朝贡”贸易。在明英宗时期,这些女真族就开始进攻辽东了,明朝和女真族的关系转为了敌对关系,此后打了100多年。

4,中南半岛土司被缅甸攻陷:1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时期,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缅甸的战争。在战争中,恰好遇到缅甸蒲甘王朝分裂,于是元朝在缅甸一带设置了许多土司,如设置了邦牙、云远、蒙光、木邦、蒙憐、蒙莱、通西、孟併、孟广等,归云南行省管辖,这是在东南亚第一次设置土司。

除了缅甸以外,元朝设置的土司还分布在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有彻里(车里)路军民总管府、蒙庆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老挝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

元朝设置的这些土司,主要是泰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缅甸称为掸族)聚居区,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连。到如今,缅甸的这些地区依然叫做“掸邦”。

明朝建立后,于1382年平定云南,于是派遣使者到中南半岛招抚,宣布继承元朝的土司政策,于是,这些土司纷纷接受了明朝的册封。

到了永乐初期,于是形成了孟养、木邦、缅甸、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麓川、车里、老挝、八百,共10个宣慰司。

但是明朝依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到达这些地区。虽然这些土司名义上隶属于云南,但是却被称为“外夷”。

明朝和这些土司以朝贡的方式的来联系,在民间联系上基本没有。因此,明朝对这些土司的控制远没有对云贵高原土司控制强度大,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控制。

中南半岛土司分布

在永乐时期,缅甸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其南部为勃固王朝,其北部为阿瓦王朝,两大王朝相互混战,长达四十年。

当时的缅甸除了这两大王朝之外,还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他们有些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是缅甸诸侯之一。而勃固王朝的兴起也使得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直接和明朝断绝了联系,成为了勃固王朝的一部分。

4

明朝后期的云南

明朝后期,缅甸中部的东吁王朝崛起。1551年,东吁王朝又灭阿瓦王朝,至此,缅甸再一次宣告统一。

1556--1557年,东吁王朝又攻克翁榜、孟密、孟拱、孟养、孟乃、良瑞、耀绍、孟别等地,当地掸人纷纷归顺。到了1581年,东吁王朝的属国多达51个。

此后,东吁王朝不断向明朝的“外野”宣慰司进攻,明朝也派军来战,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606年,最终缅甸占据了木邦,标志着云南的“外野”土司全部沦陷。


乏味的生活1982


中国哪个朝代的面积最大?这无疑是元朝。元朝的版图,北到贝加尔湖,南到缅甸一带,西到哈密一带,东到朝鲜,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然而,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能够继承下元朝的版图呢?这个原因只能从明朝的历史上去寻找。在明朝建立后,对原本是元朝管辖的缅甸土司、吐蕃各部、关西七卫、征东元帅府等地区不重视,只是满足于名义上的册封,最终导致版图缩减为了400万平方公里。

1,蒙古各部的丧失: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建立后,元朝在北方的残余势力主要分为三部分。其大漠是元顺帝的主力部队,其东部是纳哈出,其西北是扩廓帖木儿。此时的蒙古并未放弃皇帝称号,因此朱元璋对蒙古不断进攻。在开始的几次战役中,明朝军队均取得了胜利,使得明朝得以控制漠南河套地区。1372年,朱元璋派遣徐达、李文忠、冯胜各率五万骑兵,三路出兵进攻北元。这次出征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至此,朱元璋认为蒙古是一时难以战胜的,于是放弃了主动进攻蒙古,命令军队驻扎于长城沿线,不断修建城墙,变为防御。朱元璋的这个政策,使得蒙古本部一直没有被攻下,明朝和蒙古打打杀杀了200年。到了明朝嘉靖时期,蒙古强大,基本占据了长城以北的地区,从此明朝和蒙古以长城为界。

瓦剌和鞑靼:大约400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两侧,是蒙古高原的东部。这里分布着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个蒙古部落。元朝末年,纳哈出20万蒙古大军驻扎于此,北元三大残余势力之一。1387年,朱元璋派遣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纳哈出,纳哈出各部纷纷投降。第二年,蓝玉还出兵北伐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到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贝尔湖)。1389年,明朝在此册封这里三大王公,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史称“兀良哈三卫”或者“朵颜三卫”。但是兀良哈三部第二年就背叛了,此后,兀良哈在明朝和蒙古之间,因此总是在两大势力之间首鼠两端,摇摆不定。最终在瓦剌、鞑靼强盛起来后,兀良哈三部彻底投靠给蒙古。

兀良哈三部

在嘉峪关以西,分布着察合台王系的7个蒙古王公贵族。朱元璋在击败了扩廓帖木儿后,派遣使者招抚这里的蒙古王公,最终册封了7个卫,分别是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史称“关西七卫”。然而明朝并没有在此驻扎一兵一卒,也没有派遣一官一职管理,明朝还想尽办法分化关西七部,让其相互残杀,压根没有当做自己人看待。因此,关西七部也没有真正服从于明朝,明朝的号令他们也不听,还经常截杀明朝的使者。在瓦剌强盛后,关西七部就纷纷投降瓦剌了。瓦剌衰落后,吐鲁番强盛,不断进攻哈密等部,明朝只派遣过一次军队来助战。最终到了1513年,哈密沦陷。明朝的势力范围至此退缩到了嘉峪关以内。

关西七部

2,吐蕃的丢失:250万平方公里

1239年,窝端率领蒙古军进入了吐蕃地区,四分五裂的吐蕃势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蒙古。1247年,吐蕃宗教首领萨迦·班智签订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该协议规定了吐蕃隶属于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宣布继承为中国皇帝,建立了元朝。而吐蕃地区也归属于元朝的宣政院来管辖,并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统一历法和刑法。元朝在西藏设立了乌思藏宣慰司,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这些措施正式标志着西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凉州会盟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断派遣使者到吐蕃地区进行了招抚,希望继承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管辖。开始,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乌斯藏宗教首领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于洪武六年来到南京。明朝册封为“炽盛佛宝国师”。此后明朝又册封了乌斯藏和朵甘卫指挥使司等。1372年,朱元璋又册封帕木竹巴僧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由于这些宗教首领在明朝得到了大量的“回赐”,于是他们会吐蕃后,就有更多的“高僧”不远万里来明朝,请求册封。永乐时期,将这些高僧册封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护教王和闻教王,共八大法王。

永乐时期明朝版图

然而实际上,明朝册封的都是一些高僧,也就是所谓的“僧官”,明朝的册封还基本没有到达世俗层面。明朝对吐蕃地区的政治格局几乎不了解,也从未派遣过一官一职、一兵一卒到达西藏。为了获得吐蕃地区的马,明朝允许内部和吐蕃进行“茶马贸易”,为了茶马贸易能够通常,明朝还在川西修建驿站。除了茶马贸易之外,明朝和吐蕃的民间经济交流基本是被限制和禁止的,这个和明朝对外关西七部、兀良哈三部和女真族地区的政策是一样的。因而,吐蕃从未对明朝有过归属感。因此,吐蕃可以说从来没有纳入明朝版图。到了明朝后期,蒙古人在吐蕃建立了和硕特汗国,其大汗和宗教首领都直接臣服远在东北的皇太极,对明朝直接无视。

3,黑龙江流域的放弃:200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流域,曾经是元朝辽阳行省的管辖之地,面积在2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元朝还曾经在黑龙江入海口的特林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在元朝灭亡后,这里的出现了一段权力的真空期。明朝建立后,辽阳行省的长官刘益投降于明朝,朱元璋于是在建立了辽东都司。为了控制黑龙江流域,朱元璋派遣使者不断到达女真族地区招抚。然而朱元璋只是招抚,朝鲜则直接出兵,将疆域北移到了鸭绿江—图们江沿线,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朱元璋和朱棣也只好表示承认。

朝鲜北扩

永乐时期,对女真族的招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部落纷纷表示臣服于明朝。于是朱棣在1411设置奴儿干都司,位置就在元朝征东元帅府故地的特林,这明显是对元朝政策的继承。不过明朝对女真族地区的控制十分有限,到了1434年,明宣宗采取了全面收缩的战略,奴儿干都司就被撤回辽东了。这标志着明朝放弃了黑龙江流域。

在女真族表示归顺的时候,明朝就册封这些女真族为卫,后来明朝册封的卫越来越多,到后期高达384个卫。但实际上,明朝自从撤离奴儿干都司后,就没有派遣一官一职、一兵一卒到黑龙江流域驻扎,明朝的军事基本退缩在辽东。明朝还在辽东修建长达1900多里的辽东边墙以抵御女真族的进攻。明朝也严禁女真族和汉族的贸易,只准女真族首领来朝廷进行“朝贡”贸易。在明英宗时期,这些女真族就开始进攻辽东了,明朝和女真族的关系转为了敌对关系,此后打了100多年。

4,中南半岛土司被缅甸攻陷:1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时期,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缅甸的战争。在战争中,恰好遇到缅甸蒲甘王朝分裂,于是元朝在缅甸一带设置了许多土司,如设置了邦牙、云远、蒙光、木邦、蒙憐、蒙莱、通西、孟併、孟广等,归云南行省管辖,这是在东南亚第一次设置土司。除了缅甸以外,元朝设置的土司还分布在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有彻里(车里)路军民总管府、蒙庆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老挝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元朝设置的这些土司,主要是泰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缅甸称为掸族)聚居区,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连。到如今,缅甸的这些地区依然叫做“掸邦”。

明朝建立后,于1382年平定云南,于是派遣使者到中南半岛招抚,宣布继承元朝的土司政策,于是,这些土司纷纷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到了永乐初期,于是形成了孟养、木邦、缅甸、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麓川、车里、老挝、八百,共10个宣慰司。但是明朝依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到达这些地区。虽然这些土司名义上隶属于云南,但是却被称为“外夷”。明朝和这些土司以朝贡的方式的来联系,在民间联系上基本没有。因此,明朝对这些土司的控制远没有对云贵高原土司控制强度大,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控制。

中南半岛土司分布

在永乐时期,缅甸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其南部为勃固王朝,其北部为阿瓦王朝,两大王朝相互混战,长达四十年。当时的缅甸除了这两大王朝之外,还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他们有些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是缅甸诸侯之一。而勃固王朝的兴起也使得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直接和明朝断绝了联系,成为了勃固王朝的一部分。

明朝后期的云南

明朝后期,缅甸中部的东吁王朝崛起。1551年,东吁王朝又灭阿瓦王朝,至此,缅甸再一次宣告统一。1556--1557年,东吁王朝又攻克翁榜、孟密、孟拱、孟养、孟乃、良瑞、耀绍、孟别等地,当地掸人纷纷归顺。到了1581年,东吁王朝的属国多达51个。此后,东吁王朝不断向明朝的“外野”宣慰司进攻,明朝也派军来战,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606年,最终缅甸占据了木邦,标志着云南的“外野”土司全部沦陷。


悬疑日志2


明朝作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明朝开国军队曾追亡扫北,威震大漠,将蒙古人打得闻风丧胆。然而,明朝的疆域面积比起元朝少很多,让许多人为之扼腕。其实对于关内的掌控上,明朝实际控制的土地要多于元朝。而关外大片土地未曾纳入大明版图,则与元朝的二元帝国性质有着很大关系

明朝建立后,希望继承元帝国所有疆土。为了拉拢蒙古人,朱元璋宣称“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并承认元朝的正统性。实际上,朱元璋对元朝是厌恶的,赐高丽国书中就声称“元非我类,入主中国百有余年,天厌其昏淫,亦用殒绝其命”,之所以对其正统性承认,还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希望继承元的二元帝国。



智7923


导读:如果套用甄嬛传的一句台词,那就是“臣妾做不到啊”。所以大明王朝也无法做到,元朝版图中的长城以北到北冰洋的地区都没有被继承。元朝国土的广袤远超出历代王朝,元朝的皇帝不但是王朝的首脑还是“蒙古帝国”的共主-蒙古大汗。如果这样算的话元朝版图和传统大一统王朝版图还不一样,毕竟元朝版图是大蒙古国大汗领地加中原王朝版图的总和(比如忽必烈之前蒙哥汗时西亚还是蒙古大汗的领地,只不过被赏赐给了旭烈兀建国)。况且元朝不是被灭而是保持建制的退回了故地草原,北元政权依然存在。在这这种情况下大明王朝作为农耕为主的王朝,版图已经接近中原王朝的极限。


说道明朝丢掉多少并不恰当,因为元朝版图中蒙古草原以及北部西伯利亚到北冰洋的领土是元朝入主中原后带来的嫁妆。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那就是元朝版图=中原版图+草原政权+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原来还有西亚,后来赐给了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国)。元朝相对传统中原王朝唯一版图上的缺陷,是西域的察合台汗国的领地。因为西域属于成吉思汗时代诸王分封时,赐给儿子察合台一系的封地。如果说明朝相比其他大一统王朝丢掉的领土,也就是西域这一块。当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北奴儿干都司纳入版图也算弥补了西域的缺憾。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对于完全继承元朝版图显然有心无力

如果按照朱元璋起兵的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来说,明朝已经基本达到了目的。对家天下形式的明朝来说,皇帝的意志基本上就是国家的意志。所以朱元璋起兵的目的可以解读为把元朝驱逐会草原老家,恢复汉家在中原的统治。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汉唐两代版图来看一下中原王朝传统的版图范围:

唐朝版图构成如下:西域+草原+中原+高句丽+交趾,当然草原占据了不长的时间就给回纥建立政权了。而灭掉高句丽后,也没有长期占据。我们根据明朝版图可以看出,除了西域外明朝增加了乌斯藏和奴儿干都司区域。显然明朝在成祖时期经过对东北奴儿干都司的拓展,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鼎盛版图相对汉唐来说也仅仅少了西域。

唐朝版图中的高句丽从汉四郡纳入中原版图后,在魏晋时期还能作为中原王朝版图。但自从高句丽崛起就脱离了中原版图,直到唐高宗时期灭高句丽重新拿回。但是和交趾一样,从唐朝灭亡后就脱离了中原版图,所以也不好算在传统版图范围内。从这方面说,明朝在朱棣时期已经完成了自己在版图方面的历史使命。

明朝的国力相对于汉唐来说实力相差甚远,所以终明一朝也没能平定草原。再看汉唐时期的匈奴和突厥,都被汉唐击溃后被迫西迁。而明朝显然做不到这一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是暂时解除了草原对明朝的军事威胁。而且这种不彻底根除威胁的策略还有很大的投机取巧性,那就是热兵器在明军熟练应用起到的作用。缺乏汉唐时代斩将夺旗大量精锐的骑兵,以步兵和神机营为代表的明军对待蒙古军队只能打成击溃战。面对蒙元军队来去如风的战术,如果大明还在幻想西伯利亚和北冰洋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军队机动性部族和决心都不够坚决以及明朝对草原政策的不连贯都是造成明代草原没能纳入版图的原因。

明朝对漠北蒙古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北元国号存在,黄金家族统治力依然坚挺。第二阶段:明朝册封草原诸王,蒙古各部向明朝称藩阶段。第三阶段:土木堡之变后,明蒙攻守态势逆转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当中最有可能平定草原的是第二个阶段,但是明朝军队机动性部族严重制约着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一个阶段:北元保持相对健全的军队、政治体制、国号退回草原,此时忽必烈的黄金家族在草原上依然保持着绝对的统治力。此时还没有鞑靼和瓦剌的分裂,北元帝王依然在北部国土上过着帝王般的潇洒生活。直到捕鱼儿海之战蓝玉俘虏了北元皇子、公主宗室等数千人以及玉玺印信等物,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和太子只身逃走。

第二阶段:天元帝和太子逃走后威信跌落谷底,不久北元去帝号鞑靼重新称汗属于元朝的时代过去了。在鞑靼和瓦剌崛起后,成祖朱棣数次亲政成功压制了草原并通过册封鞑靼瓦剌的族长维持了宗藩关系。

第三阶段:从明宣宗时期的明朝君臣的短视,造成了瓦剌部得以重新统一草原。结果土木堡一战明军失败草原重新确立了主动权,大明再也没有能力把草原收入版图。


小结:

从太祖朱元璋这个开国君主就没有那么大志向全盘继承元朝的版图。明成祖朱棣做了积极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最终功亏一篑。成祖后代的不肖子孙(仁宗、宣宗、英宗)彻底让这种可能化为了泡影,所以明朝也始终没能完成继承元朝版图的历史重任。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