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一论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耳熟能详,殊不知却是一个大坑。

每当国人提起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时候,就充满了自豪,但这个概念其实在对外对内的事务中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大文明古国最早是由梁启超提出,他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写道:“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大体意思就是,人类最初是处于混乱时期(原始部落时期),然后再进入初步文明的时代(小康,是《礼记·礼运》中提出的概念,与大同对立,大同时代人皆公心,小康时代人皆私心),有四个地方率先发展起来,成为人类文明的滥觞,支那(原文如此,是一个中性的地理概念,可能正是因为此词,导致某些人不愿大家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出处吧)和印度被天险分隔开,埃及和安息(安息帝国是古波斯帝国的一个王朝,跨伊朗与伊拉克区域,本文中应指两河流域,诞生过古苏美尔和古巴比伦文明)隔海相望。

来论一论文明古国

梁任公作此歌,并不自豪,也无自夸,只是对世界史的一种理解和断代,他认为人类文明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为河流时代,以支那、印度、埃及、安息文明为代表,第二为内海时代,第三为大洋时代。事实上,不仅不自豪无自夸,他还非常自哀自省,为中国当时的境况感到深深的忧虑,希望国人能够奋起自强,文中写道:“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水银钻地孔乃入,物不自腐虫焉藏。尔来环球九万里,一砂一草皆有主,旗鼓相匹强权强,惟馀东亚老大帝国一块肉,可取不取毋乃殃。五更肃肃天雨霜,鼾声如雷卧榻傍,诗灵罢歌鬼罢哭,问天不语徒苍苍。”相信稍有古文修养的人,都能读出任公的忧国之情

来论一论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自此渐渐兴起,但主要流传于中国人之中,成了一种自我标榜之语,在世界上的认可度并不高。更关键的是,任公所谓文明古国者,不过客观的描述而已,本无自矜之态,反而充满了忧患意识,老大帝国一说更是直白的警世之语。也不知事情是如何一步步变异,以至于到了今天,文明古国居然成了一个纯粹令人自豪的称号,却把自立自强之意丢了个干干净净。

给老外讲四大文明古国,并因此沾沾自喜,实在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

首先,西方并不认四大文明古国。客气一点的,讲五大文明,多出来的是希腊文明或者希腊文明的前身米诺斯文明;骄傲一点的,讲两希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

来论一论文明古国

其次,西方并不是一个尊老敬老的社会,而是一个厌老甚至弃老的社会。和论资排辈、崇古非今、倚老卖老的中国不一样,“古老”在西方语境中并无任何积极意义,而是一个明显偏贬义的词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印度的后裔全部沦为了贱民,是印度种姓制中最下的一等,而另外两个,在西方文化中更是非常负面的存在,那就是古埃及与古巴比伦。在《圣经》当中,有大量篇章抨击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这两者都是犹太人的敌人,并因为被整个基督教世界视为邪恶、堕落的象征,是理应毁灭的对象。

来论一论文明古国

《圣经》开篇是《创世记》,然后就是《出埃及记》,花了大量篇幅来描绘埃及如何腐败、如何残暴,然后讲以色列人在神的指引下如何艰难地逃脱埃及人的魔掌,最后讲埃及人如何遭天谴而灭亡。

而巴比伦则征服以色列,并掳掠犹太人到巴比伦为奴,最后巴比伦在神的旨意下灭亡(被波斯灭亡),这就是“巴比伦之囚”的传说。《圣经》不但重点记录了这件事,甚至《圣经》本身都是在巴比伦之囚时期成书的,可想而知基督教对巴比伦是何感官。

来论一论文明古国

因此,你对一个西方背景的人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基本等于传达了下面几个意思:

第一,我们很牛,也喜欢吹牛,我们根本看不上你们欧洲蛮夷。

第二,我们很邪恶,就和古埃及、古巴比伦一样,喜欢压迫、征服和掠夺。

第三,四大文明古国亡了三个,我们也快了。

第四,我们最好的归宿,就是像古印度人一样,成为首陀罗或者贱民。

我猜有些人看到这里已经要破口大骂了,但恼羞成怒是没有用的,要避免别人这样看中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有事说事,少吹这些云里雾里不着边际的牛皮。我也不认为上述几个观点必然是对的,我本人也不是基督徒,问题是你对外交往总得了解对方的思维习惯吧,总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好汉不提当年勇”和“我祖上曾经阔过”,哪个才是更健康的心态呢?古老和年轻,本来是各有优劣的,就像老人和孩童一样:

老人阅尽沧桑,人生有太多的经验、教训和感悟,应该特别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宽厚包容、看事透彻、处世豁达,应该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老人应有的优势。

如果喜欢较劲、情绪不稳、忽喜忽悲,总想拉着别人聊聊自己当年辉煌的过往,被人夸两句就开心得不得了,否则就闷闷不乐,甚至总是怀疑他人别有用心,总有刁民想害朕,这叫老年痴呆。

孩童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心中没有条条框框的成见,没有固步自封的迂腐,善于学习新知识,乐于接受新信息,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是孩子的优势,却往往是老人的缺失。如果有人能同时具备老人的透彻豁达和孩童的赤子之心,那就离圣人不远了。

人如此,国亦如此。有的人动辄自豪于文明古国的称号,我就想问问:

繁体字认识几个?

儒释道精通哪门?

诸子百家识得几家?

几千年的兴衰,你悟出了什么经验?

数百代的更替,你得出了什么教训?

如果这几个问题都回答不了,那么请问,再悠久的历史,与你何干!?

古国就如老人,其优势在于漫长历史带来的思考、沉淀、经验、教训,如果离开了这些,古国就是个古老的花瓶,除了更易破碎,毫无实际意义。而我们的历史研究是个什么状况?各种避讳,既怕危害民族团结,又怕唤醒反抗精神,更怕影响光辉形象,篡改、隐瞒、编造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偏偏就是有人要把这面镜子遮住、抹花甚至打碎,也就难怪群魔乱舞、丑态百出了。

连流传千年的史实都要删改,连近在咫尺的真相都要掩盖,却口口声声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只能说,呵呵,无耻之尤、无以复加。

没有老人的洞悉世事,却有老人的泯顽不灵,没有孩童的求知若渴,却有孩童的狂躁激情,此乃大不幸,非老人、非孩童,恐离死不远矣。

曾经的长寿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尤其不说明你未来也将长存,因为任何人在死之前都是不会死的,任何事物在灭亡之前都是不会灭亡的。

那些已经灭绝掉的亿万种生物,绝大部分都比人类的历史更长,比如恐龙,比如三叶虫。

文明古国若值得骄傲,那蟑螂也足以傲视人类,蓝藻则可以睥睨众生,因为它们的历史实在是太悠久,蟑螂的历史足有1亿年,而蓝藻更是有惊人的35亿年。

所以说,单纯的古老究竟有何可骄傲呢?

历史在不断演进,古老的事物在不断被淘汰,如果人不能消灭老的陈规陋习,世界就消灭这些老化的人。

文明古国论,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