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一般用什么子弹?

首響


八路军在抗战时期装备的武器五花八门,使用的子弹型号也非常多。八路军装备的步枪主要有三种,一种是38式步枪,一种是中正式步枪,还有一种是汉阳造步枪。汉阳造步枪使用的是7.92毫米的圆头子弹,中正式步枪使用的7.92毫米的尖头子弹,日本的38式步枪使用的是6.5毫米的子弹。除了这三类步枪之外,八路军还装备了少量缴获自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其他口径步枪,同时八路军兵工厂也自行研制过一些步枪,不过这些步枪都没有大批量生产。



这三类主要步枪中,八路军数量最多的就是汉阳造步枪。汉阳造步枪的制造难度低,我军的兵工厂能够进行批量仿造,38大盖和中正式步枪的技术难度都比较高,仿造起来也比较麻烦。除了步枪之外,八路军还装备了机枪和手枪,八路军装备的手枪主要是驳壳枪和王八盒子。其中驳壳枪使用的是7.63毫米口径的子弹,王八盒子使用的是8毫米的手枪弹。


八路军装备的机枪主要是捷克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歪把子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子弹和中正式的子弹通用,歪把子轻机枪使用的子弹是6.5毫米减装弹,马克沁重机枪使用的子弹,是7.9毫米机枪弹。因为这些枪械使用的子弹型号非常多,所以八路军兵工厂在进行子弹生产的时候,需要根据各类枪械的装备数量不同,进行分类生产。

在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的子弹供应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八路军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一些枪械的子弹又无法在战场上缴获,所以在整个抗战时期,士兵在作战时期能够领到的子弹非常有限。在作战之前,大部分八路军士兵只能领到3-5发子弹,一旦子弹射完就只能拼刺刀。而兵工厂本身的生产技术比较有限,为了能够制造出更多的子弹,在战斗结束后,兵工厂会要求士兵将用过的子弹壳收集起来,将这些子弹壳收入兵工厂后进行再加工。


子弹壳在击发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的情况,所以再加工之后的子弹,精准度会有所下降。在整个八年抗战后,八路军战士都是在这种弹药匮乏的环境中进行作战,我们的抗战先烈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八年抗战并最终赶走日本侵略者,实在是十分的不容易。


军武小咖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外行不要乱说了,6.5毫米子弹几乎是不用生产的。

八路军很难缴获日军什么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更是屈指可数。

真以为鬼子这么容易打的!

八路军主要使用的武器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主要用于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

同我们想象的不同,其实造子弹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有雷汞、弹头和子弹壳,其实普通老百姓也能制造子弹。

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有兵工厂,主要就是制造子弹和手榴弹。

早在红军时代,红军就有这些兵工厂。

严格来说,他们没有制造子弹,而是复装子弹。

复装子弹的难度也不大,外国很多枪迷为了省钱,就是自己复装子弹。

八路军战士在作战时,要尽量将子弹壳捡回来,也会有专人负责打扫战场寻找子弹壳。

后方兵工厂拿到弹壳以后,对底火位置进行简单加工,加入雷汞和发射药,然后装上弹头就可以。

早期水平差,制造的弹头很多都是上下一般粗的圆柱形。

这种子弹不能打远,远了精度就不行了。

利害得失,这种不规则的子弹宿舍射程近,一旦射入人体就更不稳定,杀伤力更大。

有时候,游击队狙击汉奸或者日本军官之类,就专门在近距离使用这种子弹。

只要这种子弹击中敌人,基本必死无疑,这也是制造粗劣子弹的人始料未及的。


后来,八路军逐步自制和搞到了很多加工设备,就开始可以制作流线型的弹头了。

加工弹头也没有什么难度,红军时期因资源匮乏甚至搞过木头弹头。

弹壳如果缺少也是可以解决的,可以使用机床用铜板压制。

当时民间铜元还是很多的,作子弹足够了。

这种子弹复装技术上很容易,但要保持一定生产数量就比较困难。

八路军在战争后期正规军就有60万,加上地方武装就有100多万。

按照每人至少20发子弹来算,就要至少2000多发子弹。

这是不可能的。

新四军的大兵工厂,月产量最高时期也不过二三万发子弹。

在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正规军步枪子弹平均每枪不足20粒,手枪子弹平均每枪23粒,轻机枪子弹平均每枪30粒。

自然,这个弹药数量比红军时代要高(红军战士很多时候每人只有5发子弹)

但弹药还是比较匮乏的!

而且这种复装子弹的性能很烂,一般发射5发子弹左右,步枪就要清理枪膛、枪管,遗留的残渣太多。

如果不清理直接强行发射,就会出现严重故障,甚至炸膛。

而且,有一段时期,八路军的捷克式轻机枪经常出现卡壳现象,导致部队出现额外伤亡。

后来反复排除故障,才发现原来是复装的子弹口径竟然不是7.92毫米,略有差别。

轻机枪对于子弹要求很高,很容易就卡壳了。

最后上面强行下令命令,要求轻机枪一律不许用复装子弹,这才解决了问题。

那么,没有兵工厂供应的游击队怎么搞到子弹?就是靠缴获?

当然不可能了。

游击队本来装备就差,人数又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能经常拼命的。

其实,大部分游击队的子弹是收集来的。

当时中国是不禁枪的,民间有大量枪支弹药,只要有钱不能搞到少量子弹。

另外,由于抗战期间有很多大战,中日双方都顾不上打扫战场。

一些子弹被村民捡走,可以卖钱。

藏枪不容易,藏子弹就很容易了,随便挖个坑埋了就可以。

所以,民间子弹还是不少的。

自然,这些子弹对于八路军这种几十万规模的部队,是杯水车薪,对于游击队也就足够了。


萨沙


八路军使用的子弹主要是两种:7.92*57毫米枪弹(圆头和尖头,通用),和6.5*50毫米枪弹。

当时,八路军主要装备了三种步枪:汉阳造(老套筒是初级汉阳造,使用圆头7.92弹),中正式(使用7.92尖头弹),三八大盖(6.5枪弹)。


汉阳造,中正式,老套筒等枪械子弹通用,都是使用的7.92x57mm枪弹。而且,从1918年后,我国生产的步枪基本都是7.92口径。所以,这种子弹是我军部队主流子弹。

日军三八大盖是6.5*50毫米,由于我军缴获的三八大盖也不少,所以这类子弹也是八路军必不可少的。

不过,八路军其实真的很缺子弹。

日军步兵标配步枪是38式,每个士兵有三个弹药盒:前面两个弹药盒各装弹30发,后面一个弹药盒装弹60发。这样的装弹量很让八路军羡慕啊!


1937年,八路军出师抗战,四万官兵一万多条枪,每条枪平均30发子弹。到1940年,八路军有40万人,九万条枪,每条枪不到20发子弹。

士兵打仗就带五发子弹是常态,打完三发就不敢再乱打了。也是因此,日伪军称我军为“三枪八路”。平型关一战,八路军每个士兵分到了100发子弹,那真是下了血本了。

在如此缺少子弹的情况下,八路军强调要算好每场战斗的投入产出比。

刘伯承反复教导八路军“要在敌人枪没上堂,炮没上架,马没备鞍时就把它打死,不能的话就赶快撤”。

百团大战,八路军消耗了70万发子弹,才缴获了34万发子弹。等于是赔本了!

只有尽快剿灭敌人,才能获取更多的战略物资。所以,八路军更喜欢打小规模伏击战。而且,每次都要把鬼子放近了才打。绝对不能打耗时长的战斗,因为,时间太长,日伪军把子弹打没了,就没法缴获子弹了。那么,这场战斗纯属赔本,回去要受到批评的。

另外,除了战场缴获,八路军最主要的获取子弹的方式是兵工厂自制和友军支援。八路军的很多兵工厂可以达到年产20万发的规模。自制子弹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捡弹壳重装弹药。

友军方面,我要赞扬卫立煌将军。1938年,卫立煌为了支援八路军,顶住巨大的压力,一次性给八路军100万发子弹,外加25万颗手榴弹!卫立煌将军也成了我党友人,1955年回国,受到主席接见。

最后,我们看看国军子弹生产情况。

1937.7-1945.8国民党兵工厂累计生产子弹约11亿发,平均每年1.3-1.4亿发。另外,外购了5.7亿子弹,美国又援助了7亿子弹。国军平均每年有3.1亿的子弹进账!

从1937到1945年,国军共消 耗子弹17.1亿发,共产党部队消耗子弹0.2-0.5亿发。

这个差距,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激烈程度不同。


勇战王聊历史


抗战时期,八路军装备很差,没有统一的制式枪械,枪械来源繁杂,型号更是五花八门,主要武器有四种:汉阳造、中正式步枪、三八大盖和驳壳枪。各种子弹规格如下。

中正式步枪主要由河南巩县兵工厂 、广东第1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生产,仿制德国标准型毛瑟步枪 ,它的子弹规格是:7.92mm*57mm

汉阳造主要是由武汉兵工厂生产,仿制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它的子弹规格是:7.92mm*57mm。汉阳造的子弹和中正式步枪是通用的。

三八大盖主要是由日军那里缴获,子弹规格:6.5mm*50mm。三八大盖枪相对好缴获一点,但子弹很稀缺,日军为防止被缴获,没有大战的情况下,每名士兵携带的子弹数量只有60发。

驳壳枪,又叫盒子炮,仿制德国毛瑟军用手枪,生产厂家有: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它的子弹规格是:7.63mmx25mm。驳壳枪主要配备八路军基层军官和侦察兵、武工队。

由于子弹工艺复杂,八路军自制子弹的产量并不高,远远满足不了战争需要,所以八路军除了要求节省子弹外,还要求在战斗中回收子弹壳,利用打过的子弹壳重装弹药,八年抗战实在不容易啊。

有补充的请在留言区补充,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花木童说史!


花木童说史


1937年八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要知道八路军一般用什么子弹,得先知道八路军用什么枪吧。但说起枪,那种类可就太多了,东边缴获一榔头,西边缴获一棒槌的,啥啥都有,所以咱就说常见的。第一个就说汉阳造,全名汉阳造88式步枪。不只是八路军在用,当时但凡是一个部队,基本上都有88式步枪。最早追溯到清朝末年,甚至到了朝鲜战争时期,军队里面都还在用。汉阳造用的子弹是7.9mm子弹。


第二个,中正式步枪。其实就是德国毛瑟步枪的中国版。由于当初在中国画化的时候,蒋提出过修改意见,所以也叫中正式步枪。

这是中国陆军第一种自制的步枪,要比当时日本用的三八式步枪好,用的是7.92mm毛瑟步枪弹。第三个就是三八式步枪了。刚刚讲了,主要是日本人用的嘛,我们缴获了日本人的枪,就归我们用。

追根溯源来讲,38式步枪可以追援到德国的毛瑟步枪。后来经过了改造,就成就了38式步枪。改造之初,曾经选用了三种口径的子弹6mm、6.5mm、7mm,最后统一为6.5mm。

第四种就是九九式步枪。九九式步枪又是在三八式步枪基础上改进的。毕竟是改进,但是改进不是特别好,实战射击精度和三八式差不多。三八式步枪使用的是6.5mm口径的子弹,不过九九式的子弹口径是7.7mm,伤害力比三八式更高。

还有就是莫辛纳甘步枪,也叫水连珠。这是俄国产的枪,最早是在庚子之乱的时候进入的国内。尤其是在十月革命以后,大量逃亡到中国的白俄,带来了不少这类步枪,后来都卖给了军阀。

1924年,孙中山建立革命政府,按照当初的协定,俄国给我们送来了8000支水连珠,每把枪还配备了500发子弹。

后来,西北军阀冯玉祥去苏联考察的时候,又从苏联弄来了一大批的同型号枪弹。再后来大家就都知道了,枪落在了陕北红军的手里,这些家使用的是7.62mm子弹。李—恩菲尔德短步枪,也叫英七七步枪。不过这个枪有局域性,最开始的时候,是有冀东地区的八路军配备。为何冀东地区的八路军能够配备这样的枪呢?还要从开滦煤矿说起。

当时开滦煤矿正在被英国人占领,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给这个煤矿配备了警卫队,用的就是因菲尔德NO1型短步枪,后期配的是NO4短步枪。

1938年,开滦煤矿组织起抗日队伍,这些队伍半抢半买的,就夺得了不少这种枪。后来这些队伍接受八路军的改编,英七七也进入八路军队伍,用的是7.7mm的子弹。

上面是步枪的,还有手枪——驳壳枪,但是都是军官在用。一般来说有7.63mm口径和9mm口径。还有南部十四式手枪,就是王八盒子,也是日本人手里拿来的,口径8mm。

当然有了步枪手枪,就还有冲锋枪。M3式冲锋枪,美国改自汤普森冲锋枪。因为比汤姆森简单,所以比汤普森多,用的是7.63mm毛瑟手枪的子弹。
总的来说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枪种类是真的多,子弹也各不一样。而且这篇文章讲到后面的时候,就有明显的局限性了。因为后面接收到几把枪,不具有代表性。普遍来讲,八路军用的枪还是前面的几种比较多。


史之策


用什么样的枪,就用什么样的子弹

子弹都是根据枪来的,想要知道八路军用什么样的子弹,先要知道八路军用什么样的枪,从枪械来说,八路军是典型的万国造。

步枪主要来说有三种,一种是汉阳造,一种是中正式步枪,还有一种是三八大盖,除了这三种外前期有各种土枪等,后期还有卡宾枪;

汉阳造是中国最早仿制德国步枪生产而成,1895年开始生产,是在中国生产时间比较早,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枪,民间俗称老套筒,怎一个土字了得,后来也是经过多次改良,也算得是中国主力枪械之一,口径是7.92mm,但是由于汉阳造的枪管钢材不行,使用普通的7.92mm尖头子弹容易炸膛,因此采用了88式圆头子弹。投产之初,汉阳造可谓是国枪,每月能生产十三发子弹。

中正式步枪是老蒋巅峰时期在1935年中德合作时期引进的,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虽然也是从德国引进图纸进行仿制,但确实正儿八经的毛瑟血统,因此口径也是7.92mm,使用的子弹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毛瑟7.92*57mm步枪子弹。

三八大盖则是日本人生产的步枪,是日本士兵的标配,尽管日本也曾仿造德国毛瑟步枪,尤其是三八大盖的前身三十年式步枪更是仿造毛瑟步枪,但是日本脑回路比较大,自己进行了多次改进,为了能够打得更远,将枪变长,口径变细,因此,三八大盖的子弹是6.5*50mm步枪弹。中国八路军缴获了大量日军的三八大盖,也是我们的常用枪械之一。

轻机枪主要是捷克式轻机枪和歪把子;

捷克式轻机枪是由捷克斯洛伐克在法国的帮助下研发生产,但是其性能特别好,是最受亚洲欢迎的轻机枪,中国之所以选择捷克式轻机枪,而没有选择德国的MG34机枪,最主要的考量就是捷克式轻机枪省子弹。除此之外,捷克式轻机枪最大的优点还是在子弹通用上,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是毛瑟7.92*57mm步枪子弹,这对于后勤供应来说简直堪称完美。

歪把子机枪恰恰与捷克式机枪相反,堪称二战中最烂的轻机枪,日本研制歪把子的主要目的,其实和捷克式轻机枪的优势一样,就是为了让轻机枪使用三八大盖6.5*50mm子弹,这种思想很好,因为歪把子作为制式武器,可以分到每个班级作战单位,如果子弹不一样的话,对步兵来说有一定的压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尽管歪把子使用的规格是6.5*50mm的子弹,但是问题却出在歪把子性能不行,甚至经常出现炸膛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个情况,日军将6.5*50mm的子弹里面的弹药减少一些。因此,6.5*50mm子弹出现了机枪专用弹。

重机枪主要是水冷的马克沁机枪,九二式重机枪;

如果不是看到相关照片,打死纵横都不敢相信,八路军竟然有马克沁重机枪,要知道马克沁重机枪可谓是近代战争中的神器,关于马克沁重机枪的传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功夫就打死了六万名英军,堪称是死神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作为重机枪,每分钟可以发射600余发子弹,火力十分强劲,按照常理来说,八路军不可能供起这么大的子弹耗费。但是中国的仿制的马克沁重机枪被称为民24式机枪,子弹采用的是7.92*57mm子弹,和捷克式轻机枪的子弹差不多。

九二式重机枪则是日本在二战中最有名的机枪,相比于马克沁重机枪也有一定的进步性,更轻便,更灵活,尤其是风冷的设计还是有进步之处的,口径上是7.7mm,因此子弹也是和其他武器不一样。

手枪最出名的是盒子炮,除此之外还有左轮手枪等,

手枪来说种类就更多了,但是纵横还是要介绍一下盒子炮,作为最受中国欢迎的手枪,盒子炮当年是每个中国军人的梦想啊,盒子炮的口径是7.63*25mm子弹。

从以上的枪械制造可以看出,中国八路军所需要的子弹也是五花八门,想要配备够用的子弹那更加困难了,但是最差也就是没有到头了。

因为子弹匮乏,所以八路军很难进行大规模的会战,领导干部的任务主要就是控制子弹的使用,比如一个机枪可以拿50发子弹,步枪可以发20发子弹,据说有的部队人均只有三发子弹。

1942年八路军制造的子弹合计22万发,你说这个子弹够不够用。


史论纵横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点-不要被抗战神剧,甚至所有涉及抗战的电影骗了,因为八路军新四军及各种各样的游击队,枪支可能还算装备完整,但子弹一直都是严重缺乏的,原因无它,新的子弹价格很贵(一粒步枪子弹的价格差不多要一个银元),而且有钱你也未必可以买到(被封锁),游击队之歌中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却没说子弹炮弹敌人给我们造。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子弹缺到什么程度呢?一人只能打三枪就得冲锋拼刺刀可能不容易理解,但如果说围歼一个小队的日军,都要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大家应该更容易理解吧?而且决定围歼之前,还得做好部署,打多少枪都要计划好,否则一场战斗下来,子弹都打完了,从日军身上要捞不回子弹补充,指战员分分钟会被上级处分。有人说,如果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拥有的武器弹药,飞机大炮都给八路军新四军的话,抗战可能不需要打八年,事实上也是如此,八路军如果在敌后拥有充足的弹药,日本人早就被打跑了。


行摄清远


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是装备最差,甚至可以说就没有装备,他们的装备主要是靠自己的坚强意志的战斗,来夺取敌人的武器装备来逐步武装自己,所以他们所用的枪支和子弹,也是五花八门。即便是建立一些设备简单的兵工厂,生产子弹的能力也无法完全满足战场的需要。要想自己制造枪支就更是 “难上加难”,当时的兵工厂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维修一些枪支而已。

当时,八路军根本没有统一的制式枪械,枪械来源主要是靠缴获,所以枪支型号也是五花八门。除了红军时期留下来的老家底,主要来自于国民政府配发的国造枪械,从日军手上缴获的枪械和少量的外援枪械。 八路军主要装备是三种步枪:武汉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使用的是圆头7.92毫米子弹,中正式使用的是河南巩县兵工厂生产的九八式7.92毫米尖头弹,日制三八大盖使用6.5毫米子弹。汉阳造和中正式子弹通用,都是使用7.92x57毫米枪弹。而且,从1918年后,国产的步枪基本都是7.92毫米口径。所以,这种子弹也是八路军的主要所使用的子弹。还有就是缴获的日军装备三八式步枪和子弹,口径为6.5×50毫米的、还有九九式步枪和子弹,口径为7.7×58毫米,再有就是少量的四四式骑步枪和子弹。


还有就是著名的驳壳枪,这是八路军基层军官和侦察兵、武工队最喜欢的武器,不但有德国原装,还有西班牙仿制,以及国内各种大小兵工厂甚至是简陋的乡间作坊山寨的。子弹为7.62×25毫米,另外也有少量德制鲁格P08手枪。机枪方面,八路军主要装备马克沁7.9毫米水冷重机枪,捷克式7.92毫米轻机枪,还有缴获日军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就是歪把子机枪,使用的是6.5×50毫米步枪弹,还有数量更少的德式MG13通用机枪,子弹口径7.92×57毫米。


老兵说军事


没有枪,没有炮鬼子给我们造。对于抗战时期那个年代的事情,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听老一辈人给自己讲述的。那么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到底使用怎样的子弹呢?今天咱们就来一探究竟。

首先很多人都会觉得,在那个时候,通常情况下八路军不论是使用的枪还是炮,都是从日本人那里缴获得来的。所以说,在那个时候八路军通常使用的武器弹药,也都是从日本人那里交货的来的。因此便会让人产生一个比较刻板的观点,那就是在那个年代,我军使用的子弹都是从日本人那里缴获得来的。所以应该通常情况下使用的都是日式武器中的弹药。比如38大盖中6.5mm的子弹,以及92式重机枪上使用的7.7mm子弹。



然而想要缴获日本人的这些武器装备,却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也并没有影视剧中表述的那样容易。据真正的资料记载,在那个时候,如果有几个日本人去扫荡一个村庄,在扫荡的过程中,有一个士兵死掉,其余士兵发现之后,为立刻上报相关的部门,然后相关的部门会派出大量,去当地的村庄进行扫荡,然后抓几个村名拷问,直到交出这个日本的人的尸体以及步枪为止。可见日本人是有多么在乎这些武器装备以及士兵的死活。


即便是在溃逃的时候,有日本士兵掉队也会将武器拿走,最多留下几颗手雷。因为在日本人看来,有人掉队就会拖累更多的士兵,与此同时呢,其手中的武器很有可能会落在我军手中,如此一来日军通常情况下都会将士兵留在原地,然后塞几颗手雷,并且将兵器拿走。为的就是防止,过多的武器落在我军手中。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想要缴获日军的武器,装备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如此一来,使用的子弹,也当然并不是7.7毫米或者是6.5毫米。而是被称为老套筒的汉阳造,而这种枪械一般使用的弹药则是7.9mm。并且大多数弹药都是复装的,因为那个时候使用的主要材料主要为黄铜,而黄铜的延展性比较高,所以复装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那个时候黄铜比较稀缺。


军武视界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装备火力都很差,并没有像是影视剧中一水的连发式冲锋枪,因为即使给了八路军一水的冲锋枪,那时候的八路军也“喂”不起这些子弹怪兽。

八路军是有许多部队的,比如说《亮剑》中闻名的县大队,区小队,这些属于民兵武装,装备比起正规的八路军还要“老”上不少。

这些部队经常用的就是土枪,就这也做不到人手一把,更多的是使用的红缨枪,而土枪的子弹这些部队也可以自给自足,它使用的是铁砂以及黑火药。

这些武器用来掩护群众撤退勉勉强强够了,但八路军是会遭遇日军部队的,如果使用这些土枪的话,也很难在战场上打出胜仗。

所以八路军大多都是使用的步枪,在当时八路军并没有统一的枪械型号,一般都是有什么就用什么,所以也是五花八门的,有汉阳造,有中正式,也有三八大盖。

这些步枪子弹就没有办法自己做了,需要用到兵工厂才能正常的做出来,就这也是“复装”子弹,性能无法和初装子弹相同。

其中在八路军的武器系统中,汉阳造和中正式的子弹都可以通用,都是7.92毫米,而且在1918年之后国产步枪也都是7.92毫米,这种子弹是八路军的主流子弹。

但这也没有缓解八路军子弹紧张的局面,于是八路军修筑了兵工厂,开始对子弹进行复装,所以在那时候的战场上,子弹壳也是要回收的。

而在最艰难的1941到1942年之间,缴获的日式装备也成了八路军的救命稻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八路军弹药短缺的局面。

可即使八路军使用了各种方法来缓解子弹的紧张局面,但日伪军还是称八路为“三枪八路”因为八路军打仗平均下来一条枪还没有五发子弹,打三枪之后就要冲锋了。

所以那时候的八路军条件极为艰苦,每一场战斗都有计算投入和产出比,刘伯承就反复的教导“要在敌人枪没上膛,炮没上架,马没备鞍的时候就把它打死,不行就赶紧撤”

因为八路军条件有限,不能打“赔子弹”的生意,所以那时候的八路军喜欢打伏击战,并且都是放近了打,而且战斗时间都不长,因为时间长了日军弹药也打没了。

后来的日军发现了这一点,只要不是战役,平时外出的日军弹药每人减少到了六十发,尽量不让八路军缴获过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