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手下有三大名将,曹操为啥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灿烂千阳369


吕布手下三员大将,曹操只要了张辽和臧霸,为啥把高顺给杀了?



臧霸是吕布八健将中,排在张辽之后的第二名。在曹操、吕布兖州第一次对战时,臧霸与曹操大将乐进,大战三十多合,不分胜负。而乐进曾经与吴将凌统,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凌统也与张辽有几十合交手平局。因此,就武力看,臧霸和张辽基本接近。《三国演义》中,曹操破吕布后,在白门楼处理俘虏时,最先押到曹操面前的,就是吕布,吕布一上来,看见宋宪、魏续这些原来的老部下,站在曹操身后,愤怒地说,吕某没有亏待各位,你们为何背叛?宋宪怼了一句: “只听妻妾言,不听大将计,何谓不薄”?吕布才垂头不语。



张辽押到时,正好曹操征询刘备意见,吕布想投降,怎么样?刘备回应说,明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明白过来,下令拉下去勒死,吕布气得大骂刘备“大耳儿”,张辽看见老领导这熊样,斥责说,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曹操见了张辽,似曾相识,问了一句:“这人有点面善”?张辽回应说,忘了濮阳城中相遇?曹操想起拼死相救自己的典韦,如今天人相隔,有点悲伤。张辽接着说,只恨那天火🔥不大,没有烧死你这国贼!



曹操一听大怒,拔出佩剑要杀张辽,而张辽一副大义凛然,伸出脖子让曹操杀,这时,刘备赶紧拉住曹操臂膀,关羽跪在曹操面前,一齐求情说,这等忠心赤胆之人,正应该留用。这也是后来,关羽被围在土山,张辽极力替关羽说好话,劝曹操接受关羽投诚条件的主要原因。曹操顺势放下佩剑,笑着说,孤亦知文远忠义,特试之耳!亲自解开张辽绑拂,把一件衣服披在张辽身上,还把张辽拉到上手座位,张辽这时候不好再倔犟,顺势表示投诚。



而臧霸当时,并没有押到白门楼,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 】从这段记载看,吕布打败刘备,夺占徐州后,臧霸等人投了吕布。这里的等人包括孙观、吴敦、尹礼等,说明臧霸可能是原陶谦部将。刘备接手徐州后,就是刘备部下。这一猜想在《三国志.臧霸传》中,得到证实 : 【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



臧霸跟陶谦镇压黄巾后,拜为骑都尉。曹操破吕布时,臧霸早早看出,吕布将要败亡,在下邳被包围前,就悄悄隐退了。所以,曹操处理吕布部俘虏时,臧霸并不在场。曹操因为早已听说臧霸名气,专门征招,臧霸才投了曹操。后来,曹操派臧霸招降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立下大功,曹操拜臧霸为琅邪相,先后担任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并把青州、徐州委托臧霸管理。



至于高顺,和曹操的梁子结得太深,还在曹操忙于应付张绣,派夏侯惇援救刘备时,高顺与夏侯惇干过十多合,绕阵逃走,夏侯惇紧追不舍,不防被高顺部下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好一个铁血夏侯惇,大吼一声,一把拔出箭头,把眼球一口吞下肚里,不顾痛彻心扉,鲜血淋漓,单眼瞄瞅,盯紧仇人,追上去把曹性干掉,才被夏侯渊救护回军。想想,夏侯惇是曹操最红的将军,曹操能饶了高顺?加上高顺押到白门楼时,曹操问话,高顺闭口不言,若得曹操气涌心胸,自然难逃一死。(617)


流誉后


凉州有奇骏,壮哉高将军!

陷阵无惧色,清白有威声。

耿耿骨七尺,烈烈耀三分。

何言缚虎急?视死如归尘。

在汉末三分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有许多人值得我们敬重。如王威,如张任,如高顺。

若论武艺,他们并不算是多么高强;若论战绩,也不算多么辉煌;但他们耿耿不屈的气节值得我们心怀敬意。



在吕布的麾下,高顺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威望仅次于吕布,而要高于张辽等人。

吕布手下有八位健将,张辽、臧霸、郝萌、曹性、魏续、宋宪、成廉、侯成。张辽和臧霸各领三位战将,数万人马,组成了吕布的主力部队。

而高顺则独立于这些部队之外,他另领一军,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七百来人,但都是由最勇猛的健儿组成,个个骁勇敢战,悍不畏死。

往往在战斗到了最激烈的僵持阶段,高顺就率领这支部队出现在战场上,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摧枯拉朽地打垮了,起到一锤定音,扭转战局的效果。

要说武艺,高顺虽然不能在猛将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也完全能拿得出手。

高顺有过四次战阵厮杀,所对付的敌人都十分强悍:

第一次是在濮阳城外与典韦对阵。

吕布与曹操在濮阳两军对垒,打得难解难分。陈宫给吕布出了个主意,让城中的富户向曹操假意诈降,里应外合,诱曹操上钩。曹操信以为真,届时就率兵前来。为了把戏演得逼真一点,高顺和侯成就率兵抵挡,于是就与曹军猛将典韦交锋。

原著中说,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败回城去。典韦追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也退入城中。

这次交战属于诈败。

第二次是在濮阳城中,对手仍然是典韦。

曹操中计,率兵杀入濮阳城中,却见城中伏兵四起,火光冲天,隐入了埋伏圈。曹操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窜,典韦到来,保着他往城外冲,又遇到高顺和侯成的拦截。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将高顺、侯成打得倒走出城外。

这次是高顺与侯成联手双战典韦,仍然被击败。说明高顺的武艺与典韦相比,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

高顺第三次厮杀是对阵夏侯惇。

这是在吕布取得徐州以后,发现刘备与曹操暗地勾连,一怒之下,率兵打跑了刘备三兄弟。刘备投靠到曹操那里,联手对付吕布。

曹操派夏侯惇率前锋部队来攻,兵至小沛城外,正好与高顺的部队相遇,夏侯惇挺枪跃马,出阵搦战。高顺亲自上阵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挡不住,拔马败阵而走。夏侯惇穷追不舍,被曹性暗施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以此看来,高顺的武艺在夏侯惇之下,但能抵挡四五十合方才败阵,高顺的武力值应与臧霸、乐进相近,高于李典、于禁。

高顺第四次厮杀的对手是张飞。

吕布中了陈登父子调虎离山的诡计,失了小沛,吕布非常愤怒,正欲组织攻城,张飞率领一支人马杀到。吕布对张飞这个亡命徒还是很忌惮的,就派高顺先上去消耗一下张飞的锐气,“高顺出马迎敌,不能取胜”。吕布只得亲自上阵接战,正斗间,看到曹操大军到来,吕布立即选择了撤退。

这也很正常,因为高顺的武艺与张飞还是差距蛮大的。

高顺在吕布军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也掌握着吕布麾下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说明吕布对高顺还是很信任的。但吕布对高顺是信任而不重用,对高顺的很多合理建议都不予采纳。

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人的观念和性格差异太大。高顺性格比较忠厚,做事规整,严于律已,而吕布这个人自律能力很差,不愿意约自己,他的目光也比较浅短,有小聪明,自以为是,不喜欢别人劝导。所以,吕布很清楚高顺是忠直之士,但仍然不愿意重用。

吕布白门楼遭擒,部下叛的叛,逃的逃,散的散,降的降。吕布欲求活命,俯首求饶,而高顺却不发一语,走上刑场。


曹操留下了张辽和臧霸,却为什么不能容忍高顺呢?因为高顺这个人原则性太强,他是个真正有信仰,有骨气的军人。这种人是留不住的,他的思维中没有投降这个字眼,宁可死也决不肯背弃自己的原则,屈辱地活着。

为了信念而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高顺是个真正的军人。


馋嘴肥猫铲史官


首先,高顺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不同于张辽和臧霸;

需要简单说一下,张辽和臧霸严格来说都不是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尤其是臧霸,他本身也雄霸一方的小军阀,而且还曾和吕布交过手,后来才归顺吕布的。所以,张辽和臧霸都没有与吕布共存亡的觉悟和决心。因此,当吕布兵败被俘后,他们两人都主动率部众投降了曹操。

但高顺的性质就不同了,他和陈宫一样都属于吕布势力的核心层人物。他们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吕布的左膀右臂。因此,高顺和陈宫哪怕在吕布败亡之前就已遭受吕布的冷遇和猜忌,但两人对吕布始终还是忠心耿耿。

距史料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而且治军严明,是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他是吕布帐下中郎将,所统帅的部队“陷阵营”,虽只有700人左右,但在他的严酷训练下,却成为吕布阵中战力最强的存在。因此,每逢恶战,冲在最前的都是高顺和他所统帅的“陷阵营”。基于这点,高顺虽然不像陈宫那样和曹操有过节,但却同样对吕布死心塌地,是断然不可能为曹操所用的。

而高顺的死忠,曹操自己心里也是明白的。但是,由于曹操一向爱才,因此对于高顺的处置本来还说有些犹豫的。然而,曹操的心腹军师郭嘉此时也在一旁提醒了曹操一句,他说:

“顺,布之大将,军治严谨,胸怀韬略,举一世不可得,非等闲之职可封赐。公收此人,置诸将何地?不若全齐名义。”

这番话的效果,其实和刘备提醒曹操的话是一样的,直接让曹操坚定了自己的杀心,最终就导致高顺和吕布、陈宫一道被处死,传首许都。

其次,高顺与曹操军和刘备军都有很深的矛盾;

作为吕布的头号大将的高顺,统帅着最精锐的“陷阵营”曾多次击败曹操军和刘备军。尤其是曹操军,每次败给高顺都败得特别惨。大将夏侯惇更是在与高顺交战过程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夏侯惇对此更是愤恨不已,每次照镜都气得摔镜子。

因此,当曹操处决掉吕布,在准备杀张辽和高顺时。张口闭口讲仁义的刘备,选择力保张辽,却对高顺的处置一语不发。而夏侯惇更是坚决不同意放过高顺。估计郭嘉也是看出曹操军中对高顺的愤怒,也索性做个顺水推舟,建议曹操处死高顺,美其名曰是“全齐名义”.......



这些历史要读


曹操为什么了收了张辽和臧霸,不要高顺呢?按说以高顺在吕布阵营里的表现,即便不能说能力是最厉害的,但是战绩和影响力是强的,可是曹操为何收了张辽和臧霸,却不要高顺呢?简单来说,这是由将领的性质构成的,高顺属于吕布的嫡系将领;张辽再厉害,也属于“外系”大将;臧霸更不用说,说是吕布的部下都勉强,他的性质是归附吕布的小诸侯。这些可以从他们的履历,不同的能力,作用就可以看出来了。



先说说高顺,《三国志》注引《英雄记》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而且治军严明,这样的将领与其说是将才,不如说是帅才,这点和张辽一样,才能略有不同而已。比如,当郝萌被袁术诱惑突然造反时,吕布那叫一个狼狈,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到高顺营里避难。而高顺只是问了吕布一个问题,立即判断出是谁造反,随后带兵平息叛乱。这里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吕布信任高顺,毕竟是自己的嫡系。第二,高顺对吕布的部队比吕布自己还熟悉。第三,高顺的军事能力强悍,干练。除了平叛一事,高顺还曾经和张辽大败支援刘备的曹操宗室大将夏侯惇,又攻破刘备军,俘虏了刘备的家眷等等,都可以说明高顺的能力。



再说张辽,先是被丁原起用于并州,而派入京都属何进,又被派去募兵,回来时何进已死,董卓当政,自然归其指挥,董卓死后,这才归入吕布部署。张辽辗转了多任领导,其中丁原,董卓还是吕布杀的,张辽自然不能吕布的嫡系了。但是,也没有迹象张辽为丁原,董卓说过话,这不能怪张辽,第一,丁原,董卓这两货本身能力,品行有限,更没有曹操的魅力;第二,张辽职位卑微,本来就不是他们的核心人物,自然也没那么亲近;所以,吕布也用张辽,而且他的部曲可能因为先前的募兵自成一系,吕布甚至要拉拢张辽。而张辽,吕布对他来说也不是那种让他信服的领导,直到遇到曹操。其实,张辽刚入曹营未必就得到曹操的青睐,主要还是张辽“拼命”的精神和军事能力打出来的,这些大飞熊都分析过了。



至于臧霸,是徐州一带的地方武装首领,又联合了当地其他首领,可以说是“小诸侯”一个了,和吕布更属于合作联盟的关系,而非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所以,曹操用臧霸一点也不奇怪,甚至曹操要拉拢臧霸,因为他在徐州一带影响力很大,而徐州平原又正好和袁绍的地盘青州接壤,曹操还要靠他抵御威胁呢。臧霸的军事能力可能和高顺,张辽不在一个级别,但是他此后忠心耿耿,为曹操,曹丕立下不少功劳,最后还和张辽入了太庙,而臧霸一系的将领,后代有多人在徐州入了仕,担任了太守之职。

所以,张辽和臧霸被曹操任用,一点也不奇怪,有能力问题,资源问题,特别是和吕布亲疏问题,二高顺的死就是因为这个问题。高顺这样一个忠心耿耿,有能力,有威望,又敢于劝诫吕布的大将,结果换来的是吕布的不信任,连“陷阵营”都易手于魏续,换成别人不气死也会离开的。但是,史书记载,吕布这样对他,高顺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逆来顺受。这要么就是,高顺的核心价值就是忠诚于一人,那曹操要来干什么?要么高顺就是为此心灰意冷,失去了锐气,所以才不抗争。一个心死的人才,特别是将领,曹操还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尽忠了吧。


大飞熊骑士



张辽、臧霸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吕布麾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是全身心的服务于吕布。特别是臧霸,严格的说,臧霸跟吕布之间,不是正真意义上的主仆关系。而是两股势力的联合抗敌,是友军的关系。高顺与他们不同。高顺是吕布集团的核心力量,是吕布麾下的第一大将。最主要的点,高顺特别愚忠于吕布,他是吕布最忠实的粉丝。


张辽,字文远,早期为丁原麾下从事。在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内斗期间,召丁原、董卓等入京,命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共募得千余人。及至张辽还京,何进已经事败被杀。张辽只好统兵归属于董卓。等到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张辽又以兵属吕布。

不管是投靠谁,张辽的手上,总是有自己的兵马。在吕布麾下,他仍以北地太守以及鲁相的名义,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投靠曹操也一样,张辽属于带兵主动投靠。具体内容如下: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参考,《三国志·张辽传》

既然是带兵主动投靠,曹操有什么理由杀掉张辽呢?杀了张辽,天下人会怎么看?人家主动带兵投靠,你转眼就把他杀了,以后谁还敢投靠你。所以曹操不但不能杀张辽,而且还要重用他,给他拜将封侯,给天下的能人志士树立起一个榜样。


臧霸与张辽相比,又高出了一个层次。他早期从事于陶谦,后于徐州招兵买马,与孙观、吴敦等人聚集兵众,自成为一方霸主。

在徐州,臧霸的关系网很深,即便是徐州正主陶谦,也拿他是一点办法没有。

后来吕布提领徐州,臧霸因为攻打琅琊相萧建一事,与吕布分账不均。进而兵戎相向,吕布领重兵围攻臧霸等人,结果无功而返。

曹操攻打吕布之际,臧霸考虑到徐州的整体利益,于是摒弃前嫌,与吕布合兵一处,共同对抗外来者曹操。

吕布被杀之后,臧霸没有被俘虏,而是带着自己的亲随,藏匿了起来。

曹操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想要治理好徐州这片土地。像臧霸这样的,在徐州有着极高的影响力的大人物,必然能得到曹老板青睐的。

所以!曹操指名点姓要找到臧霸,并利用臧霸的关系网,挖掘了徐州的一干人才。

比如吴敦、尹礼、孙观、孙康等人,皆被委以了重任。

原文如下:

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参考,《三国志·臧霸传》

最后说说高顺为什么被杀?

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跟张辽相比,高顺没有主动投降,而是兵败被俘,曹操可以名正言顺的杀掉他。

第二,跟臧霸相比,在徐州的这片土地上,高顺只是个再来者。对曹操治理徐州来说没有帮助。

第三,高顺是吕布集团的核心人物,他是吕布的忠实粉丝,甚至愚忠于吕布,曹操明知没有机会招为己用,故而杀之。

第四,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素来与诸将不和。如今沦为阶下之囚,魏续、宋宪等人肯定会借机在曹老板面前中伤高顺。

第五,高顺曾经弄瞎了曹魏第一上将夏侯惇的眼睛。


爱尚文史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张辽和高顺两个人在吕布阵营里位置不同,曹操很明白,高顺是吕布的铁杆,虽然高顺领兵不多,但是他掌握着吕布军中最厉害,最精锐的部队陷阵营,相当于现在警卫部队,而且吕布很信任高顺,不信任能把这样的部队交给高顺负责。

张辽,只是吕布的众多将领中一个,有才干,有想法,对吕布忠诚打问号,曹操招纳贤才,也只招纳,他能招过来的。

面对吕布失败,高顺被捉,只有一死,放高顺,只等于放虎归山。因为高顺的才能并不比张辽差。


时间的穿越者


说起吕布我们应该都已经有所了解,毕竟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足以证明吕布在演义中的地位。

更有为了押韵而生的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正所谓一吕布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虽然吕布在演义中名声不好,经常反叛弑主,还被张飞骂做三姓家奴,纵观吕布战绩也不怎么样,但其武力在演义中乃是绝对的第一,也是一方诸侯。

可是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当初吕布兵败被曹操擒获,曹操为什么只降服了张辽和臧霸,却把最厉害的高顺给杀了?

吕布在三国时代也是一方诸侯,其手下自然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其中当属张辽、臧霸和高顺最为骁勇。

张辽和臧霸我们已经不用多说,在被曹操降服之后为曹操立下赫赫战功足以证明其能力,而高顺的骁勇要比张辽和臧霸高上一筹。

《英雄记》: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三国志》:将众整齐,每战必克。

以上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完全可以看出高顺是何等的骁勇,在三国时代只有一个武将可以称得上攻无不破、每战必克,那就是高顺。并且只是带着700人的直系下属南征北战,战绩让人惊叹,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陷陈营。曾经打败夏侯惇,夏侯惇在当时可是当世名将却被高顺击败,况且高顺还战败过刘备集团。

我们要知道曹操一向爱才,曹操从来不在乎人才的出身可谓是唯才是举,比如当世忠义无双的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关羽降汉不降曹的条件下,对关羽依然是礼遇有加。在比如官渡之战中,袁绍手下谋士许攸前来相投之时,曹操倒履相迎,可见曹操是怎么样的一个爱才之法。

可是让人奇怪曹操降服吕布后,面对吕布三员大将却将最厉害的高顺杀了,当初曹操以臧霸搜寻令才寻得臧霸,让其成为曹操手下,并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完全可以看出曹操对臧霸的喜爱。曹操对待张辽更是礼遇有加,让张辽后来屡建奇功,曹操也是让张辽担任各种要职,为何曹操独独对高顺如此无情呢?

高顺之所以被曹操杀之,主要还是因为高顺的性格,高顺虽然在能力上高于张辽和臧霸,但是其太过忠心于吕布。

吕布知道高顺的忠诚,甚至到了吕布怀疑自己也不会怀疑高顺的地步,在吕布被擒获面临生死绝境之时,高顺依然站在吕布身边,其他将士纷纷投降于曹操唯独高顺一言不发而求死,另外加上郭嘉在一旁献策,只有杀高顺才能一劳永逸,曹操无奈只能杀之。

高顺虽然不如吕布那样可以勇冠天下,比起吕布高顺还要强上三分,高顺不但骁勇更是忠心。高顺能力之强在曹操眼里也是不可多得将才,奈何高顺如同猛虎一般,留之必然成大祸,就如同曹操对待吕布那样绑虎焉能不紧乎,处死高顺也许对曹操来说心中也是惋惜之极。

换一个角度来说,曹操处死高顺也是出于对忠臣义士的尊重,对于高顺而言也许曹操下令处死自己乃是自己最希望的结局。


豫北老崔


最简单的原因,他把夏侯惇眼睛射瞎了,要收降高顺,以后跟夏侯之间不好相处。


橙子bay


高顺过于忠诚,就算吕布对他持有戒心都没有降低高顺的忠诚,而高顺又是吕布手下一流的猛将,统领的陷阵营几乎百战百胜,曹操没有不爱才的道理,还是由于高顺的一心求死,曹操无奈的处死了高顺!


大智慧大格局


高顺、张辽、臧霸都曾是吕布账下大将,不过他们结果却不同。熟悉历史的对吕布并不陌生,在曹操征讨吕布时,吕布被曹操击败并被杀。当时曹操却留下了张辽、臧霸为己所用,而却把同样为吕布账下大将的高顺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曹操之所以留下张辽、臧霸不杀,而杀高顺,主要是他们性格不同的原因。张辽、臧霸在吕布账下时,是对吕布忠心的,但他们却并非愚忠。吕布的为人、处事他们也是有些不认可的,再则,他们都是有能力的人,是希望有一番作为的,当吕布战败后,曹操对他们欣赏,而他们也接受了投降。所以曹操会留下张辽、臧霸。

而高顺却不同,他对吕布很忠心,虽然吕布并不怎么重用他,但还是没有改变他对吕布的忠心。当吕布被曹操击败后,高顺出于夫妻吕布的忠心而拒绝投降曹操。所谓不能为已所用,也不能为别人所用,既然高顺不愿投降,所以高顺就被杀了。


高顺的为人清白、威严、不喜好饮酒。他随吕布南征北战,其所率部属七百余人,号称千人,作战勇猛、战力很强。高顺常带领部属攻击敌方阵营,并且很快能功陷敌方的阵营,所以高顺率领的部属被称为是“陷阵营”。

高顺以及其率领的部属不仅作战勇敢,而且高顺对吕布很忠心,多次向吕布进忠言,然而就算如此,吕布虽然心里知道高顺对他忠心,但是吕布却不重用高顺,并且还曾疏远过高顺。

不过吕布即使这样对高顺,高顺对吕布却还是没有恨意。可辽高顺夫妻吕布的忠心程度。当然就是因为他对吕布的忠心,故而后来拒绝投降曹操,所以才会被曹操下令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