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援湖北医护守护患者“生命线”

<table> 禅城援湖北医护守护患者“生命线”

3月23日,禅城区驰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的医护踏春而归。 受访者供图

/<table><table> 禅城援湖北医护守护患者“生命线”

孙建波。 受访者供图

/<table><table> 禅城援湖北医护守护患者“生命线”

陈秀丽。 受访者供图

/<table>

40天前,白衣披甲,逆行出征;40天后,春暖花开,英雄归来!

3月23日,佛山驰援湖北第四批医疗队的322名医护踏春而归,其中20名禅城支援武汉的医护,跟随大部队,回到佛山。加上3月20日归来的4名医护人员,禅城目前已有24名援湖北医护平安归来。

2月7日以来,佛山市禅城区34名医护先后奔赴荆州和武汉等地,战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胜之地。这些医护人员分别来自禅城的5家医院。除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两家公立医院的医护,禅城中心医院、佛山绿康医院、佛山健翔医院这3家民营医院的医护同样没有缺席。

禅城援湖北医疗队,团结一心、并肩作战,在抗疫过程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艰苦战斗,湖北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的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从寒冬萧瑟到春意渐浓,从千头万绪到有条不紊,禅城医护凭着战胜疫情的笃定信念,以根植于心的坚毅勇敢,守护了患者的“生命线”。

南方日报记者 李晓莉

挑起重担▶▶ 禅城5家医院20名医护援汉

紧急出征!2月13日,由32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最大规模佛山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队飞抵武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开启新征程。

2月15日,佛山援武汉医疗队正式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两层楼,4个重症病区,139张床位。一批批医护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陆续开启了进舱的第一次经历。

初来乍到,陌生环境有待熟悉、医疗流程有待理顺、医疗器械有待补充……一切都是摆在佛山医疗队面前的难题。

然而,只用了数天时间,佛山医疗队便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明晰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等,配备起两支专业的“超强团队”,有序开展救治工作。

禅城5家医院的20名医护,被统一编入由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禅城区、南海区、三水区医护组成的佛山市医疗二队。全市160名医务人员,负责接管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十二楼十六、十七病区。

卢健胜是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下称“高新区医院”)第一党支部书记、急诊科副主任。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他作为佛山医疗二队第三医疗组组长,协助病区主任做好小组内工作的安排,进出舱及工作中监督队员做好院内的防控工作。

“之前在高新区医院发热门诊,已接诊过一例确诊病例,有经验。加上我对新冠肺炎诊治指南也相对熟悉,来到武汉很快便适应了。”卢健胜表示,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他参考有关中医药治疗指南,灵活运用中医辨证疗法,对症下药。他还充分发挥了组内4名急诊科、呼吸内科、感染科医生的优势,使第三小组主管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重症医学主治医师金光明,是此次佛山援湖北医疗队禅城队员中年纪最大的。从医近30年,他曾在2018年支援凉山,被授予“优秀对口支援工作者”称号。在武汉,他继续发挥舍身忘我的精神,为新冠肺炎患者送去精准治疗。

据了解,病区里56%以上的患者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还有一部分危重症患者,这需要医疗救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很好,才能把医疗力量的能效发挥到最大化。而佛山医护面对的是未知的传染病,所处的场地是临时改建的陌生病房,要把工作都理顺、做好,难度很大。

禅城中心医院感染科医生萧正升一上班就接到主管两名患者的任务,另外还要守护整个病区数十名患者。“早期我们用西药抗病毒,后期改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患者恢复得很快,两周左右就出院了。”他表示,这给他后续的救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鼓舞。

转折点出现在2月21日。21日当天武汉第一医院第一批患者出院,此后患者陆续治愈出院,给医护们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的抗疫中,禅城援武汉医护助力佛山医疗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佛山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168人,治愈出院156人,治愈率达92.9%,转出9人,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

禅城医护为武汉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团结协作▶▶ 并肩作战数十个日夜

在武汉的抗疫战场上,佛山各医院的医护间表现出来团结协作、相互扶持的精神,是佛山为武汉摘取阶段性胜利果实的有力支撑。

高新区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欧红梅,有着20余年的护理经验,也是武汉市第一医院16病区的护理骨干。作为带班组长,除了负责日常护理工作外,她也担起带教低年资队员的任务。进入病区后,她发扬“老兵”作战经验丰富的优势,对队员们“传帮带”,细致指导防护操作等,让他们不轻视、不恐慌。

每一名进舱的医护,都要穿着防护服、戴上眼罩等。把自己“封印”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中,不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缺氧症状。他们每一班要坚持4个小时,加上穿脱防护服等时间,足足有6个小时都要不吃不喝不拉。

这非常考验医护的意志力和团队的协作精神。禅城医护顶着身体上的不适和各种压力,团结一心,并肩作战。

“走路必须走小碎步,才不至于气喘吁吁。”佛山健翔医院护士龙海婷表示,在战场上战友们常常相互加油打气,每当有人遇到困难,其他战友都会想方设法帮忙。

她每次在脑海中搜索援助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回忆,都会记起战友们对自己的帮助。

3月17日,龙海婷经历了舱内数个小时的工作后,感到身体不适。她硬撑着身子坚持到下班。就在脱防护服的当下,她脸色煞白,瞬间晕倒了。高新区医院护士陈丽看到如此情景,赶快脱下自己的防护服,与另外一名护士一起,抱起龙海婷就往清洁区跑,尽快让她吸上氧气。

在大家的帮助下,龙海婷才缓缓醒过来,向陈丽说了一句,“我终于看见你啦!”众人才长吁了一口气。

禅城中心医院护师冯翠坚,被分派至东西湖方舱医院感控组,负责在医院出口处协助医护人员脱防护服。

“我感觉自己的劳动不如舱内的医护,他们更辛苦。”冯翠坚说。

但其实,她所处的岗位是院感防护的关键环节。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来自十几个省的医护,曾经并肩作战。她负责帮助进舱的医护穿脱防护服,检查他们的步骤是否有误。

穿脱防护服的每一道程序都有清晰的规范和流程,一步都不能错,一步都不能少。否则会让医护暴露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中。冯翠坚坚守关键岗位,成为进舱医护的“守护神”。

“战友可能因自己一时大意,就暴露在危险中。”她说,在工作中,不敢有一丝马虎。

因守护战友、抗疫有功,冯翠坚被中共东西湖方舱医院临时委员会、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评为“先进标兵”。

并肩作战数十个日夜,佛山医护为湖北抗疫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为止,佛山实现了援湖北医护的“零感染”。禅城的24名医护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佛山。

心理战术▶▶ 为患者开出心灵处方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疗界的名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变得愈发可贵。

除了用心救治患者,禅城援鄂的医护还在湖北播撒下爱的种子,为湖北患者开出“心灵处方”。

“在战场上,防护救治不能放松,心理舒缓也要及时跟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副主任医师林艳梅表示,穿着防护服时间长了,查完全区的病人,就会感到头晕恶心。但即使身体不适也要强撑着,患者的情况却是瞬息变化的,一下子血氧掉下去了,就要及时抢救上呼吸机。

碰上个别情绪不稳定的患者,还需要医护长时间耐心地进行解释,跟患者沟通,让他们配合治疗。

有一名患者,常常显得很焦虑,同时担心一同发病的儿子,导致睡眠差、心慌、全身诸多不适。考虑患者处于焦虑状态,进修过精神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林艳梅,每次值班都坚持与患者聊天,讲解新冠病毒的防治知识,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林艳梅与患者相互加了微信,常常通过微信开导他,患者受到鼓舞,很快便康复出院了。

佛山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张海玲,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担任总护士长,在实战过程中,她深深感受到,不少患者需要开展心理干预。她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利用叙事护理疗法,为患者开出了“心灵处方”。

2月22日,有位阿姨得知自己的丈夫同样被隔离,情绪激动。值班护士找到张海玲请求援助。张海玲深入与阿姨谈心,得知这位阿姨的儿子已在念大学,目前在外地。她担心丈夫被隔离后,家里没了收入来源,恐会影响儿子,无法交学费。

让阿姨打开心扉后,她一边开导阿姨,让她坚定疾病能治愈的信心,一边向她解释目前国家和医疗队伍的做法,为她打消疑虑,还让她想想生活中幸福的事情。张海玲对阿姨说:“我记得我的孩子1岁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老公为了孩子和我生活更好些,打几份工,每天忙到很晚才回家,那时日子苦,但是一家人感觉很幸福。”

帮助阿姨打开心结后,张海玲进一步开导她,大学可以勤工俭学,也可以贷款助学,孩子的学费有很多途径解决“一家人健健康康在一起最重要!”

经过开导,阿姨的眉眼很快舒展开来,重拾起信心。

张海玲还是舱内的“总管”,要负责整个舱400多名病人的管理和总协调。整个舱的沟通协调、巡查病人、督查护理措施落实和急救等工作,事无巨细都由她来协调解决。

她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次原本6个小时的班,她都要推迟1—2个小时下班,将舱内一切设备检查一遍,向下一班战友交接好后,才最后一个离舱。

■对话医护

“我从疫线归来”

自2月7日开始,禅城34名医护,陆续出征湖北。

一场场紧急驰援、一个个勇士出征的感人壮举、一篇篇疫线动人故事,在跨越一千公里的两地上演。

3月20日开始,驰援湖北的禅城抗疫英雄陆续回归佛山。记者连线上了正在高明隔离的禅城援湖北医护,为大众还原抗疫最前线,禅城医护的抗疫历程和作为。

为家乡而战,无怨无悔

南方日报:40多天前,你义无反顾选择支援湖北时最先想的是什么?

孙建波:我是湖北人,湖北是我的家乡,我的家人也在湖北。当时,我的父母、儿子、侄子等亲人均被隔离在湖北家中。

从业20余年,我一直在湖北外工作,愧无机会报答父老乡亲培育之恩。我的大学同学们,都在湖北抗疫的最前线辛苦忙碌着。我哥哥也是一名医生,一直坚守在抗疫最前线。我不能看着这些疫情发生在家乡。所以我要请战到湖北去,为家乡出一份力。

南方日报:你们刚到武汉第一医院时,是怎样的情况?

孙建波:2月15日开始,佛山援武汉医疗队的322人,全面接管了武汉第一医院的两层楼4个病区。

322人被分成两支队伍,禅城的医护都被分到了佛山医疗二队。这是管理最复杂,人员构成最多的队伍,322人来自佛山的22家医院,佛山医疗二队就集合了24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来自不同的学科,也需要一个磨合的时间。

佛山市中医院对二队起到了强有力的管理作用,短短数天时间内就建立起来了各种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大家的工作很快顺畅了。两个病区收治了130多名患者,我们大家都按照规程开展工作。

南方日报:你所支援的医院实现患者“清零”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孙建波:2月25日,武汉第一医院整个重症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患者出院。接下来,陆续有患者出院。3月3日,我们又新收治了72名患者,是因为武汉把离我们不到一公里的一所方舱医院关闭了,把那里的患者,转移到了武汉市第一医院。至3月中旬,医院的患者终于“清零”。我觉得,患者经过专家组、全体医疗人员的努力,从身体、心理上都得到了很好的疗愈。很多人都很快康复了。患者对我们一再感谢,我们也深受感动。

南方日报:你还是禅城援鄂医疗队的队长,你觉得自己身上肩负了怎样的重任?

孙建波:在湖北,所有医护人员都面临着两个考验:一是预防院内感染的考验。当时是武汉物资紧缺的高峰期,虽然我们也带了一部分物资过来,但因为托运的物资来到湖北尚需时日。来到湖北初期,我还是担心物资紧缺,担心防护不到位。很快,物资源源不断地送来,让我感到有了保障;二是后勤保障的考验。我是佛山医疗二队的生活组组长,我的职责就是配合志愿者们,给医护人员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每次大家在微信群上寻求物资,我都会特别留意,尽量协调帮忙解决。最后我们医疗队“零感染”,都平安归来了。

南方日报:经历此战后,你觉得自己的心态有怎样的变化?

孙建波:新冠肺炎疫情,冲在最危险地方的,是医务工作者。而我们整个社会都展现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这让我很有感触。平时在医院,医生是独自看诊。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服从安排,守好岗位,当好每一颗“螺丝钉”。大家众志成城,这才有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成效。我愈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国家的力量。

“90后”战士、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护士陈秀丽:

“武汉归来,我已成长”

南方日报: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修读护士专业?

陈秀丽:我的姐姐和姐夫都是学医的,一开始我是听从家人安排,读这个专业。后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爱上了护理这个专业。我觉得当护士可以帮助到更多患病的人。

南方日报:作为战队中年纪最小的战士,身边的人会特别照顾你吗?

陈秀丽:禅城高新区医院有4名医护到了武汉前线,我和另外一名“90后”陈丽,常常受到两名高年资医护的照顾。在武汉,卢健胜主任和欧红梅护士长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细心照顾着我们。其实,无论是平时生活上,还是在战场上,我都是个女汉子。虽然我年纪不大,但经过武汉的这一次战“疫”,我已成长不少,希望能为患者多做点事情,减轻他们的痛苦。

南方日报:在武汉工作,哪些事情让你最难忘?

陈秀丽:在病区里,一部分患者全家都得病了,甚至是家里有人去世。有一位老奶奶,跟随子女长期住在武汉,一家人都得病了。出院时,她拉着我的手聊了很久,讲自己的故事。当时我还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强忍着泪水倾听她的故事。如果一哭,我的护目镜就没用了,接下来的工作也无法做下去。武汉的志愿者,也让人难忘。他们一直在帮助我们,接送我们上下班,为我们解决物资等问题,我们离开武汉,他们还送我们礼物。真的很贴心,很有爱。

南方日报:你未来有什么计划和愿望吗?

陈秀丽:平时在工作中,有少数人不太尊重医护人员。这次疫情中,全国人民都为医护点赞。我更希望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能看到更和谐的医患关系,希望尊医重卫的氛围,在社会中愈发浓厚。其实我们不奢求太多,一句感谢,足以让人感到暖心,有成就感。

未来,我想进一步进修,学习更多知识。目前我已报考学士学位考试,最近都在补弱项,恶补英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偿所愿,让人生不留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