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主"查理五世,为何突然选择退位,历史上的急流勇退

导语:

查理五世皇帝在1556年彻底退位,并在偏僻的修道院度过他的晚年,这个不同寻常的决定震惊了世人。显而易见,这个决定并不符合子孙后代的利益。老教皇保禄四世认为查理失去了理智,并且宣称他和他母亲一样疯了。新教教徒只将他的退位看作是他已经气馁绝望的行为。他们将此归因于查理五世在德意志遭受到的意料之外的败北,因为在此之前,这位几乎无所不能的君主曾经夸下海口,要在德意志重新实现天主教的统一,并将王权统治扩张至德意志。但那些曾是其手下败将的路德教徒和已经对他俯首称臣的诸侯们团结一致,将他的宏伟蓝图突然推翻。很多天主教徒从腓力二世迫切继承大统,尽早取代他的野心中寻找他的父亲查理五世提早走下皇位的原因。

查理五世雕塑

关于查理五世决定退位的各种猜测

对查理五世作此决定的动机的各种猜测还扩展到了对他退位之后情绪感受的揣测。有些人断言他有过短暂的懊悔:他们声称查理会很快厌倦这种孤独寂寞而重新坐回王位,另一些人正相反,他们认为查理五世会在尤斯特修道院过上如修士一般清苦节制的生活:在他们看来,查理远非一个暗藏勃勃野心并会反悔的人。从他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虔诚的宗教教规奉行者,他严守宗教礼仪,甚至会蹈矩循规地像修士们一样,同他们一起在教堂中唱诗。

桑多瓦尔和罗伯逊(Robertson),前者文笔浮夸,后者追求真实,两位历史学家尽管风格迥异,却在这位统治欧洲30年的伟大政治家退位后在尤斯特修道院的这段历史上达成了一致:在他们的著作中,查理五世在尤斯特,并非以一个从世界事务中抽身,退居幕后的君主的姿态生活,而是过着真正隐居者的穷苦日子;查理五世对修道院以外的一切事务都无动于衷,对其曾经统治过的王国事务毫不知情。且基于对圣哲罗姆教派编年史作家的信任,人们相信查理五世是在奇怪的葬礼之后去世的,并认为他在世时给自己举行葬礼是出于他虔诚的修行和迷信怪癖的发泄。

查理五世时期的人物形象

查理五世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退位的。他对自己这个出于本心并且谨慎缓慢完成的行动从未有过一丝后悔。他非常睿智且经验丰富,尽管身处修道院,他仍然对西班牙王朝的所有事务了如指掌,并且对其中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他的儿子都会来咨询查理的建议。他的儿子对他一直敬重且孝顺。在修道院中,他按照自己习惯,享有曾为君主的尊荣,与修士分开居住。

尽管他对宗教极为虔诚,这位狂热的基督徒仍旧是一位最坚定的政治家。他希望他的儿子在意大利被教皇保禄四世袭击之后,不能像他当年宽恕教皇克莱芒七世(Clément Ⅶ)那样,再迁就这个野心勃勃的保禄四世。可是懦弱的腓力二世却于1557年9月,在他捷报频传时结束了这场毫无好处和尊严的战争,骄傲的查理五世觉得这场与罗马教廷的和平缔结得过于草率和仓促。最终让他备受折磨的旧疾毫无征兆地复发;他的生命就像之前所发生的一样,如此简单地结束了,但是他的高贵令人敬仰和他的伟大与生俱来。

查理五世时期的艺术画像

查理五世突然退位的征兆

查理五世很早就有过交出权力并遁隐的想法。他第一次萌生这个念头是1535年远征突尼斯之后,这次远征顺风顺水,战绩辉煌。他在归隐尤斯特之前几天,在哈兰迪利亚城堡一次秘密的会谈中曾经向葡萄牙大使洛伦佐·皮雷斯·德·塔沃拉证实了这种说法。同时当他来到尤斯特修道院居住时,也曾对这里的修士们提及此事。由此看来,这个计划一直萦绕在他忧伤的情绪周围长达近20年,直到他最终付诸实行。当他的妻子伊丽莎白皇后(L'impératrice Isabelle)在世时,他已经喜欢独处。

查理五世对这位王后深怀柔情蜜意,当她于1539年早逝时,查理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而退位的愿望也更深入内心。当伊丽莎白王后的遗骸被从托莱多皇宫(Palais de Tolède)移驾安葬到格拉纳达的皇家礼拜堂(lachapelle royale de Grenade)时,这个教堂里还安葬着他的外祖父阿拉贡的费尔南多二世(Ferdinandd'Aragon)、他的祖母卡斯蒂利亚的伊丽莎白(Isabelle de Castille)、他的父亲"美男子"腓力一世(Philippe le Beau),它也将成为他所有家族成员的墓地,他自己却闭关在拉西斯拉(la Sysla)的圣哲罗姆派修道院中。

查理五世画像

唐·弗朗西斯科·波吉亚(don Francisco Borja)当时为伦巴第侯爵(marquis de Lombay),不久后又成为甘迪亚世袭公爵(duc héréditaire deGandia),并最终成为耶稣会(société de Jésus)的第三任会长。他曾是皇后——葡萄牙的伊丽莎白的侍卫,并被查理五世指派护送她的遗体到墓地。将他高贵美丽的女主人的棺材放入墓穴后,伦巴第侯爵让圣哲罗姆教派作为墓地的看守。她的面部轮廓因为死亡而扭曲,他甚至认不出棺木中的皇后。人类的美丽和权势如此迅速地被破坏,并且最终屈身于这样狭小的陋室之中让他对这些感到厌恶,正是此时他决意要投身宗教生活。在他护送皇后尸骨回来后,他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查理五世,查理五世也将他将来退位的秘密告诉了他,这个秘密于1542年告知阿拉贡议会。

当他初次对至高权力感到厌烦时,他还不到40岁且正值权力鼎盛时期。

查理五世终结了战争,称霸地中海

他终结了西法之间为争夺意大利统治权从世纪初就已开始的战争,并且大获全胜。阿方索一世连续3场战争之后,他战胜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er),同时还打败了教皇克莱芒七世,攻占了所有的意大利独立邦国。国王和教皇都成了他的阶下囚,一个长期纷争的国家也被他驯服,听从他的安排。他在那不勒斯王国(le royaume de Naples)和米兰公国(leduché de Milan)建立了不可撼动的统治,他授予美第奇家族(les Médicis)佛罗伦萨统治权,并重新恢复了费拉拉公爵在摩德纳(Modène)及雷焦(Reggio)的统治权,他还给予曼托瓦公爵(lesmarquis de Mantoue)兼并统治蒙菲拉托(Mont-ferrat)的合法地位,这些安排加强了他与以上家族的关系。他还获得了热那亚共和国,海军上将安德烈亚·多里亚(André Doria)在他的支持下领导了这次战役,后者在1528年联合西班牙舰队、那不勒斯舰队、西西里舰队光荣完成了解放热那亚的任务,使他的祖国实现了光复。这也使得查理五世称霸地中海。

查理五世和他的子民

结语:

查理五世使得威尼斯共和国真正中立,教皇也慑于其威势之下听命于他,为了保证威势能够在其后代中延续,他力图促成了其私生女奥地利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 d'Autriche)与教皇保禄三世(Paul Ⅲ)的孙子奥塔维奥·法尔内塞(OctaveFarnèse)的联姻,奥塔维奥·法尔内塞起初为卡斯特罗公爵(duc de Castro),接着又被封为帕尔马公爵(duc de Parme)和皮亚琴察公爵(duc dePlaisance)。如此一来,查理五世就占领了意大利南部和北部面积最大的两个邦国,同时或通过许以利益,或加以威慑来统治其他意大利邦国。

查理五世的军队

查理五世在意大利半岛建立的领土和政治秩序在以后延续了几个世纪,然而这种统治让本就孱弱的查理五世身体日渐消瘦,很多情况下查理五世的突然退位一方面来自于对地区的绝对统治和政权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也正事因为管理一个硕大的国家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已经不是他所能负荷的了,这几个主要因素是造成他突然选择退位的客观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