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化的防控服务是提升基层治理的契机

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北京市对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加上部分人员居家隔离观察,不可避免地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朝阳区大屯街道盛兴物业党支部和相关社区党支部联合起来,只要居民提前微信下单,就能为居民定期送菜,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3月25日《北京青年报》)

利用先进技术实行“点面结合”的服务,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并不鲜见,既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又提高了服务的能效。比如在北京一些社区,通过采购和运用智能可视门铃,第一时间安装在辖内每户居家隔离人员家门口。这种门铃集身份识别、移动侦测、逗留报警、强拆报警、可视通话等功能于一体,利用Wi-Fi远程连线,与工作人员手机绑定,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既可以在不侵犯隐私的情况下,对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很好的管控,又可以即时提供包括购置生活用品等点对点的服务。

智能服务,部分地方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但受惠的对象极其有限。比如针对空巢老人居家医养的难题,一些街道和社区为出行不便的老人免费试点安装了“一键呼叫”智慧系统,老年人通过此系统,不但可以接打电话,还可实现一键呼叫急救、一键呼叫家医、一键呼叫便民服务等功能,也能通过随身携带的便携器,遇到走失、摔倒等突发事件,也可以及时获得救助。技术改变生活,提高了服务与管理的效率,让管理更加高效,也让服务更加快捷,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实现了服务的精准。

有了技术的辅助,对人力的需求量就会得到下降,之前需要大量人员做的事情,现在可能一两个人就能完成。以此次防控为例,如果没有采取可视门铃等技术手段,人防的成本既高且存在很大的漏洞。除了要求被隔离的对象高度自觉,安排专人值守的空档期潜伏着失控的风险,无法像可视门铃那样确保无缝衔接。在对象数较少的情况下,人海战术还能应付,若是受众较多而任务繁重,几乎很难胜任,同时还会漏洞百出,顾此失彼。

技术支撑下,大量的人力资源就可以得到更为专业而精准的运用,一台电脑就可以连接千家万户,及时收集和反馈各类诉求和需求,并根据网格管理的模式,及时调配和使用人力资源,在第一时间把服务送到家门口。这个时候,基层就可以把精力放在优化和升级服务上,比如可以通过聘请志愿者,或者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来完成。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既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效率,又减少了疫情感染的风险,同时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配合,可谓一举多得。

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传统的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作为疫情防控中最基础和重要的两条战线之一,社区防控的能效度是对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检验,也决定着疫情防控最终的成效。在封闭化管理的模式下,无论是微信下单式分类服务,还是“一键呼叫”智慧系统,抑或全覆盖式的可视门铃技术,这种模式都可以复制,也应当得到延续。有了这些分类分层和精细化的服务模式,诸如“空巢老人无人问津”的社会悲剧不会重演,每个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从基础和基层做起,从点滴和细节落实。显而易见,无论是针对空巢或者独居老人的“一键呼叫”系统,还是疫情防控期更高级的可视系统,都是优化和升级基层治理的有效尝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当务之急,就是把疫情防控的特殊之举常态化,借好“智力”,用好“智慧”,以人为本走好群众路线,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就会不断提升。(四川省营山县绥安街道办事处 唐伟)


“智”化的防控服务是提升基层治理的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