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服务行业,所有服务行业,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布衣教师


什么时候教育成为了服务行业,即使教育也是服务,那也不是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而是为国家服务。



“服务”在现代社会关系中也算一个热门词语,各行各业都在提“服务”。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育提服务也没什么错,教师提高服务意识也有必要。

但教师的服务意识绝对不是如有的人宣扬的,家长是教师的“衣食父母”,学生是“上帝”的极端思潮。 教师,跪着教不出站立的学生 。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不论怎样改变,“尊师重教”却是教师挺直腰杆教书育人的基础。

试想在每一位家长心中将教师定位成服务员,教师怎么能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影响到家长,怎么能让家长配合对学生的管理。当教师在学生眼中不再是师长,失去教师应有的威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何谈说服力。 教师不能保持自身的风骨,教师丢弃了“师道尊严”,还谈什么教育学生,又怎么能教出品格健全的学生?

即使是在民办学校,看似学生就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但真正好的民办学校,他会把学生和家长当作上帝?家长不将学校看做上帝就不错了。

真正把学生和家长看作上帝的民办学校,他们不是在办教育,他们就是为从家长口袋中掏钱。

如果要给教育套上一个服务功能,那教育服务的本质是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是为国家服务。

当教育要看家长的眼色行事,教育是为家长和学生服务,那教育就走向了末路。

曾几何时,教育的天空不再湛蓝,随着每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高度关注,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于是对学校的要求也越多,对教师越来越严苛,甚至出现了许多妖魔化教师的言论。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越来越迷茫,一条条红线架在头顶,家长越来越不好说话,学生越来越不听话,管理学生的手段也越来越少,复杂的教育环境使得“师道尊严”正在渐渐消失。


有大量的人会说,现在的教师不值得尊重,有许多教师都不称职。不否认有不职称甚至师德败坏的教师存在,对这部分教师要抵制要严惩,但由于这一小部分的人的存在,就否认教师整个群体,这是教育的悲哀。

我们不能说没有通情达理的家长,但在学校中发生的许多事,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家长和学生真正能给予每一位教师公正的评价。

一个教师得不到应有尊重的时代,是没有希望的时代,不尊重教师,现后受伤害的绝对不只教师本身,伤害更深的肯定是学生。

我们呼吁要尊重教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得高高在上。在现代社会,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难,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难处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必须有为学生的服务意识,放下身段,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则是教师服务意识的精髓。

教师的服务就是要对学生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就是对学生有平等的沟通和真诚的尊重,就是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供帮助,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有耐心、包容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情可发、有情可感的教育怎么不是最好的服务?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这句话谁说的?完全错误!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的观点,你就知道为何是错的了!幼儿园老师教育幼儿的时候,不能因为怕得罪小孩儿,怕伤了小孩儿的心,怕得不到孩子对老师的认可,就纵容孩子,如果那样,这个孩子的成长,结果是令人堪忧的。就如同果农栽树一样,小树是需要修剪的,不能因为怕小树疼,就不去修剪。

就像我们同学聚会时,当回忆起学生时代,就会提到老师,有的同学就说,当初某个老师,管我管的可严了,我当时非常恨他,现在想一想,我非常感激他,如果没有老师当初对我的严厉,我现在也不能发展的这么好。还有的同学说,当初这个老师不管我,如果当初老师管我,我现在发展的就会更好。可在当时,他对老师不管他的这种行为,他认为是对的。可结果呢?恰恰相反。

所以说,教育工作者想得到被教育者的认可,而去敷衍被教育者,做违心的事情,是教育工作者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所以说,做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当事人的时候,很难得到被教育者的认可,因为被教育者年龄尚小,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评价老师大多都不是满意的。但成人之后,就会理解老师当初的行为。

所以,这句话,在教育领域是错误的。


中学语文宿老师


认为教育是服务行业的人,脑子不是被门夹了,就是进水了,要不就是有病。如果真的是服务行业,那大家请看私立学校,都像私立学校那样教学,收费。你愿意吗?有多少人出的起钱?千万不要想着 : 别人要像供奉先人一样对你的子女好,还要低收费,甚至免费,还要效果好。可能吗?你是教育从业者,你愿意吗?——别TM天天吃饱饭没事做,净想好事


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注:本回答看完可能会有点令人郁闷,请保持冷静,我们只就事论事就好。

“教育是服务行业”吗?

如果教育变成了服务业,那么教师成了什么呢?服务员吗?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教育真的是属于“服务业”!

本人因为是工科出身,所以喜欢摆事实、讲逻辑,努力做到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所以带着“教育是服务业吗?”这个问题先是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在第一章的第五条中有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的确提到了“服务”,但是还不足以说明教育是服务业,。

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在这个查询的过程总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忽略了“产业结构”,可能说这个有的人还没想起来,其实就是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简单说吧:咱们国家把产业划分为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而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

第三产业包括了: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教育”被称之为“教育产业”而不是“教育服务业”。

事实上在我查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时候看到,其中关于“教育”的分类如下图(P151):

只不过在所有教育产业的下一类分支中只有在“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中的“教育辅助服务”出现了“服务二字”,而我们常人所提高的教育我想主要应该是之其他几项,如“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等。

所以从“产业结构”来看的话,显然,“教育”还真的属于“服务业”。

“所有服务行业,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

完了完了,万万没想到教育竟然是“服务业”。

其实回想一下,这些内容应该在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吧?

只是时间太久了,很多非专业的人已经淡忘了这些了。

那么“所有服务行业,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这点有错吗?

我们再来看看文首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那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吧,我们一起“抠字眼”!

从这个说法中来看的话,作为“人民”中的一份子,“教育”还真的是需要为之“服务”的!

……

所以综上,这句话貌似也没啥问题。

但是正因为表面上看没啥问题,实际上却是最大的认识上的问题:“教育”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产品”或者说能让其自身展示出来的事物。

这么说有点拗口,换个简单的说法吧——我们通过在学校里接受教育这项“服务”的时候,学习到的东西是没法直观的去呈现的,这并不比我们去饭店品尝了一盘厨师“服务”后做出来的菜品,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品尝来判断这盘菜是咸了还是淡了又或者是外观好不好看等等,最重要的是菜的质量一目了然,

而教育则不行,它必须借助其他的方式来检验,例如通过考试、通过面谈等等。

但是教育不是一个单项输出的事情,也就是不是说老师讲什么每个学生就都能够学会什么,那么问题来了,自己没学会的你说“服务”有问题,那么对比那些学会了的孩子时候,你会认为是“服务”有问题还是接受“服务”的人有问题呢?

同样还是吃菜,有的人口味偏淡有的人口味重,一桌子人同吃一盘菜,如果仅仅是在'“咸淡”上产生了分歧,那么如何“评价”才是准确的?

更何况“教育”的本身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被接受教育的“服务对象”有多少人懂这门科学(艺术)呢?那么如果自身都不懂,有能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呢?所以你看,在一些地方搞的给老师打分甚至是让学生打分的事情本身就是非常可笑的!

最终不过就是让你“打钩”而已,而所有项目都是已经提前设定好的——事实上如果不做这些设定,又有几个人能够想得出来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去评判呢?而就算看到了这些内容,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些评判内容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所以综上,我认为:

教育是服务行业!别的行业我不清楚,但是教育行“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的说法我是绝对不认同的!

事实上,外行指挥内行的事儿我们遇到的还少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铜陵教师悲剧:教育是服务业,教师是服务员,理所当然被忽视

最近关于教育的事件不断。有一部分人家长对于教育和教师的观点让人啼笑皆非。在他们看来,教育就是服务业。教师扮演的角色类似服务员,学生就是来享受服务的。教师应把家长和学生当做上帝对待,受些委屈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陕西教师侮辱学生群情激奋,铜陵教师受辱跳河无人问津,在他们看来并不奇怪。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在我看来,无论教育是否是大家理解服务业,判定家长和老师关系的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比如同样是教育行业,像辅导机构和私立学校,这些都属于盈利机构啊,以家长和学生为中心,只要给钱,基本上的要求都能满足。教师服务对象是个人。公立学校作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国家全额拨款,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而举办。教师服务对象是国1家大众。


1义务教育是福利,私立教育是服务

我国的义务教育主要有几个方面特点,公益性,普遍性,免费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广大学生都享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实际上是一项社会福利。而教师是由国家全额支付工资,反过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近些年来呀,出现了一种声音,那教师就是服务员。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比如大家到餐厅去吃饭,支付了餐费,就想要相对应的食物,食物的价值高低与我们付出的金钱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餐厅就要满足我们个人的需求。而我国的教育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中间区别在于,前者生存关键就在于客人满足与否。

2认为教师等同服务员思想要不得

近段时间不断地而出现,家长和学生因惩戒权的问题和老师发生矛盾。由于当下的社会舆论和上级对于家长的偏向性。造成只要老师惩戒学生,无论对错,动辄就要求赔偿,道歉,甚至家长威胁要让老师工作干不成。而诡异的事这还偏偏凑效。



铜陵事件中周老师平时一直辅导男生功课,只因为该男生上课打架批评了他,就向老师挥拳,老师把学生按回位置。就被学生诬陷为打了自己,家长来了直接扇了教师耳光。在该家长和学生,老师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老师啊,管理管理自己,只要感觉不满意就动手打吗?难道在他们看来就是是自己奴仆?

我们都知道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呀。而跪着老师是教不了站着的学生。我认为对于教育影响最大的事件就是,一戒尺3万元事件。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校长所说的话。家长很满意,这件事圆满结束。我们的教育不能为了满足某个人,就不再坚持原则。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都不坚持原则,我们的老师有为何要坚持原则?



教师不是服务员!跪着的老师教不了站着的学生。

佩弦教育语:

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来说应该是家长们一项福利,家长应该珍惜。学校和相关机构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有规定,校领dao和法律应该维护啊教师的尊严。


佩弦教育


从服务业的角度来看,将教育归为服务行业,可能这种说法并不算是完全错误。根据服务行业的分类,教育属于其中一类,虽然从广义的教育上能将教育行业归为服务行业,但总感觉这种归类略让人难以接受,难道教师成为了“服务员”?这种说法显然不太适合。

如果将教育归结为服务行业的话,谁又是服务者,谁又是被服务者呢?如果将教师归结为服务者,学生归结为被服务者,那也就意味着学生成为“上帝”,学生的任何需求都应该成为教师们重点关注的,也是教师们参与教学工作的唯一需求。按照这个理论的话,显然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角色定位并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实践。

教师的教学成绩或者教学能力由学生、家长给予一定的评价,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学生、家长是与教师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之一,若是他们对教师进行一定的评价,虽然不能代表教师的综合素质,但至少也能算是教师某个侧面的展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与题主所理解的教育是服务行业,教师是服务者,学生、家长疏于被服务者的观点比较一致。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所理解的服务者,他们对学生、家长的角色并不是服务员,如果非要将他们定义为服务员的话,那么国家才应该是他们的服务者,毕竟他们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服务,这也符合谁提供“工资待遇”,就为谁提供相应服务的论断。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成绩高低,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评价等来体现,但绝对不能将这两种参考因素作为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毕竟除了学生、家长的评价之外,学校、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评价还拥有自身的评价体系,能否将教师定义为优秀教师,应该在教育部门、学校的评价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家长的评价。

在笔者看来,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并不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从我们当前国家对于教师的定位于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现实处境来看,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达到那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作为家长、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应该属于一种尊重与感激,并不是觉得教师对学生好就是应该的,毕竟我们接受的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家长、学生并没有向教师提供保证生活的经济来源。


东爱雨小公


回望历史,古称老师为:师父、先生、师长、山长、夫子、教谕……哪一个不是尊师重道,三拜九叩?更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可见古人对老师的敬重。翻找历史古典,没有一处记载教育是服务行业的。如果师者是服务者,那父也应该是服务者了,就不用谈什么“百善孝为先”了。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孝顺一个服务者。

历史沉浮,时代发展,是进步还是退步?教育沦落到服务行业!是悲是喜?即是服务员就当把顾客当做上帝,顾客是花钱来消费买开心的,上帝的满意才是服务者合格的标准。如此推论,学生,家长就是老师的上帝,他们也是来花钱消费买开心的,不是来接受教育的,如果老师服务不到位,上帝就会发飙,打骂老师,上告老师,杀害老师。

既然教育沦为服务行业,为什么还三令五申的不准老师兼职?为什么其他行业可以?既然教育是服务行业,为什么还说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在哪里?既然教育是服务行业,为什么还把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责任归到老师身上?有哪个服务行业需要承担被服务者的知识、思想、品德教育?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服务者真的是不合理的!

脑子中想象到一个画面:全校老师,在校门口列队迎接学生,学生从车上下来,老师微笑着向学生鞠躬:欢迎光临我们学校。然后接过学生的书包,扶着学生进入教室,给学生拉出座椅,递上茶水,给学生拿出课本,然后毕恭毕敬的问:您打算今天学习哪一课?老师正在上课,学生一声大吼:别讲了,我累了!老师赶紧跑过来,给学生按摩捶腿揉肩。给学生打开手机,让学生玩玩游戏,陪学生出去散散步……

放学了,老师拿出评价簿,微笑着对学生说:您对今天的服务满意吗?如果满意,就给个五星好评吧?如果不满意,请您指正,我一定改,只求你别给差评,我还有年幼的孩子,八旬的父母需要扶养呢?

学生给了个五星好评,老师喜不自胜的点头哈腰表示感谢。

请问这种服务某些人满意吗?如果满意就给五星好评吧



L烟柳画桥


教育是服务行业,这句话谁TM说的,各行各业都能是服务行业,唯独教育不行,我只请问你!什么是服务行业,就是迎来接送,笑脸相迎,一切以客人的意志为准,只要客人不满意的,服务员就坚决不能做!!!!教育是服务行业???学生要玩手机了,我是不是还恭敬的递上去,然后说,主人慢慢玩?学生要谈恋爱,然后我就去撮合?学生要逃课,我就帮他翻围墙?你老师要是不同意,然后学生来一句:一个服务员你能管的了我?题主是不是一样教育变成这个样子?如果不是,我告诉你,教育除了服务,还有管教!还有引导!甚至适当处罚!我请问你,你见过那个服务员敢管教和处罚客人???所以,说这句话的人要不是就是一头猪!要不是就是西方反华势力的走狗!


手机用户55171480838


教育应该属于服务行业。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被服务者。 其实各行各业都是服务行业。我们在为被服务者付出的同时获取了相应的报酬。要想得到被服务者的认可、好评,并非那么容易。只有付出努力和真诚,以礼相待, 做好一切细节服务,才能得到被服务者的尊重和信任。


曦阳Zzz


服务的定义是指履行职务,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也指任职。

在对服务的定义中,“使他人受益”是服务的目的,他人的评价更不是服务的目的,我们要看一项服务做得好不好,就要看被服务者是否受益,受益的程度如何。

学生在学校学习,通过老师的授课,让他们获得了他们原本没有知识,这就是受益。当然,这个受益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配合的问题。有的学生认真努力,跟老师配合得好,学到的知识多,成绩水平高,受益就高。而有的学生本身不努力,也不配合老师,最后导致虽然在同一个班上学习,但是他的成绩却很差,得益就少。这个得益少的原因不在于老师,而在于学生自己。

如果只是简单的服务业,那么服务只是一方付出的问题,举个例子说,你去饭店吃饭,你要享受的服务就是饭店的厨师做上美美的饭菜,服务员提供温馨周到的服务,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做什么吗?不需要,你只需要负责吃就可以,享受美味,便享受到了最好的服务。

可是,学习不一样,老师传授了丰富的知识,就像厨师做出了满汉全席,如果学生不能配合,不去好好学,不能消化,那老师做出来的再好的满汉全席,也无济于事,简直是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

从上述来推论:“唯有被服务者的评价才是真的”就是一句不能成立的话,因为教与学的互动才完成整个的服务环节,少了教或者少了学,都构不成服务一个完整的链条,形不成闭环,不像其他服务业那样只需要提供单纯的服务就行。

既然这个服务过程中是有两个环节的,如果问题发生在学的环节,你不去好好学,原本是你没有把这一项服务的一部分该由服务者来配合完成的内容得以完成,如果你再抱着推卸责任的态度把责任推至已经完成的教的一方,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同一个班上同一个老师上课,为什么学生的差距会那么大。

可是,人的本性里又是自私的,他明明自己这一环节没做好,却不会去评价是自己出了问题,反过来将罪责推给老师,这个当然不能接受。

总结:教育行业的服务有别于其他行业的服务,被教者本身也是服务的一环,如果问题发生在被教者身上,导致了服务没有圆满完成,问题当然不能推至教的一方。如果被服务者自己不配合,就没有权利来进行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