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声明:这是一本豆瓣评分只有5.5的书籍。一般认为,豆瓣6分以下的书籍,不建议阅读。尽管被很多人质疑书中方法,但我还是快速把它读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分享书中3个理念并图解“共振阅读法”。希望给喜欢阅读的小伙伴提供参考。

《高效阅读》可谓“高开低走”。封面做得很吸引人,推荐人也很“牛”,书中收录的读者收获案例,非常励志。但豆瓣上差评很多,且语言犀利。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我读《高效阅读》的3点收获是:

  1. 克服心理恐惧,让自己先“读起来”;
  2. 用好莱坞“三幕剧”法分析书籍框架;
  3. “行动书评”才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打消对阅读的心理恐惧,轻松“读起来”


本书作者渡边康弘是大量阅读的受益人。20岁时开始广泛阅读,大一时,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开始创业。每年阅读500本以上经营管理类英文书籍。

作者独创的“共振阅读法”,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帮读者打消对阅读的心理阴影,让你轻松“读起来”。而不在于方法本身。

那些使用“共振阅读法”改变人生的读者如是说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好莱坞“三幕剧”法,助你快速解析书籍框架

好莱坞英雄历险模式的“套路”,通常都是“三幕剧”法。

一些书籍,也是运用“三幕剧”的叙事结构创作的。运用这个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本书的隐藏结构。

当然,这个“套路”也有助于我们自己创造故事时使用。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阅读本身并不能让我们收获成功和改变,学以致用才是阅读的价值

阅读速度、阅读方法因人而异,因书而异。但所有的关于阅读的书籍都告诉我们,阅读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以致用。

我个人理解,学以致用包括两个方面:

1.输出。写读书产品,把收获讲给别人,“以教促学”,提高阅读效率。

这个意义在我的其他读书文章中均有所提及。

本书作者推荐的输出形式包括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2.制定行动计划,践行书中方法

“以教促学”可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而制定行动计划则是阅读的终极目的和价值。

如果你不愿意去亲身实践的话,现状永远不会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感慨:懂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阅读的意义在于践行书中的方法,即便微小的践行也没关系,总之要让自己行动起来。

这个观点在《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这本书中,也有提到。在那本书中,作者称之为“行动书评”,就是用你的行动来“写”一篇生动的“书评”,体现读书的意义和效果。

以上便是我阅读这本书的3个收获。作者独创的“共振阅读法”被很多书友提出质疑。如果你想了解这个“神奇”的“共振阅读法”,请继续阅读。

所谓“共振阅读法”,就是通过5个读书步骤,让读者与书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被隐藏起来的才能。


阅读前准备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正式开始阅读后的5个步骤: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第一步:随意阅读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第二步:使用三栏表格绘制曲线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第三步:在曲线上感兴趣的那一页摘出单词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第四步: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第五步:根据从书中获得的想法,制订行动计划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高效阅读》:1张纸+1支笔,带你20分钟读懂一本书

以上便是图解的“共振阅读法”。建议大家只做了解即可。



我是鸿雁,阅读与写作的践行者,硕士研究生,70后二胎宝妈,致力于读好书、写美文。

关注富心学习号,了解更多个人成长、心理、育儿、理财知识,伴你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