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蒙‖种下一棵松柏

种棵松柏祭清明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自从爷爷奶奶过世后,清明就多了几份哀思的情愫。作为习俗,每逢清明前后,都要去爷爷奶奶墓前祭祀,挂上清明吊,烧点纸钱,点香烛,放鞭炮,寄托对他们的哀思和怀念。其实,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通过烧纸钱、点香烛来缅怀祖人。

李育蒙‖种下一棵松柏

每一年清明假期,只要有条件,我都会赶回家,拜祭爷爷奶奶。家族里的一些长辈也会赶回家,去爷爷奶奶坟头“挂清”,表达哀思之意,也正因为共同的祭祀愿望,清明假期也成为家族聚会的机会。家人们在一起,除了怀念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光,也会讲述一些他们的故事给晚辈听,期望我们能有所启发。特别是爷爷奶奶是从旧社会里摸爬滚打过来的,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所经历的磨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这样的祭祀方式和家庭聚会在今年的清明假期照样会上演。因为疫情影响,我和父亲困在了城里无法回家,很多亲戚也困在了不同城市无法回家。本想着过年没有聚成,等着疫情快些过去,在清明假期能聚聚,但是看上去仍是无望。本地也早已发出来倡议,提倡清明假期不聚集,文明祭扫,网络祭扫。其实千百年的传统要突然改变,很多人内心还是难以接受。但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谁都不是旁观者,都有责任和义务不给防疫抗疫“添乱”。

因为家族里的人都地处不同的城市,而老家也在提倡文明祭扫,不放鞭炮、不点香烛,提倡假期不聚会。冒着风险回家祭祀,只会给老家的防疫工作带来麻烦。父亲说,没有必要。

父亲那一辈有六兄弟姊妹,父亲说,爷爷奶奶把他们拉扯大不容易,总得有点仪式表达我们的思念。就在家族群里讨论如何祭祀时,我插了句话:爷爷奶奶在世时,特别喜欢松柏,也在地里种了不少,现在应该长得很高了。要不我们就在不同的城市捐种一颗松柏树,就当纪念吧。

作为“岁寒三友”,作为“常青树”,松柏有它独特的意义。虽然我不知道爷爷奶奶在世时为什么这么喜欢松柏,但我想,长在家里山地里的那些高大笔直的松柏树,总是在向后辈传递着些什么。去年去祭祀的时候,特意拍了些照片看了看,一颗颗已是错落有致,枝叶茂盛,绿意浓浓。多年前,爷爷奶奶种下的那一颗颗小树苗,如今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我把这些松柏的照片发到家族群里,大姑说,“长得真好,难怪你奶奶在世总是说,只要肯‘施肥’,总会有回报的”。是啊,如今的参天大树,不久应证了那些在岁月中施过的肥,如今都有了回报吗?

对于我“捐种松柏”的提议,大家都很赞同。这几天父亲和我也忙着开始联系捐种事宜,为即将到来的清明,在异土他乡,种下一份思念。

【编后语】清明节,是怀念亲人、凭吊先辈的“感恩节”。当前,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2020年清明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中山日报发起“清明思亲”征文活动。主题为“清明思亲”;追思对象为已远逝的亲人;征文以散文为主,篇幅800字以内。征文日期:即日起至4月4日。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一投一稿)。文末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等。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