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特别节目里,我们都说:“普通人都是英雄”,但本期节目里我们能看到——哪有所谓的英雄,在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人,他们都用着最平凡的力量在帮助着别人,同时也在影响着自己。《你会怎么做·他们这样做》抗击疫情特别系列节目第三期今晚21:45继续播出,和你一起阅读他们的故事。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快递小哥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不参与我一定会后悔

自疫情爆发后,原本是顺丰快递小哥的汪勇“转行”做起了专车司机,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面对疫情,他想了很久:“哪有不害怕的?开玩笑!但是......考虑清楚能接受就干,不能接受那就不干,最后我确定我的答案是干!。”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于是汪勇带着这样的觉悟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活,既然要做志愿者,那就“捡块难啃的骨头啃”,汪勇决定去武汉地区最严重最偏的金银潭医院支援,他说:“我一定得去,不参与我一定会后悔。”为了更大解决医护出行问题,汪勇先后与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企业达成共识,在医院附近投放车辆。

武汉小伙疫情下逆行,四处奔波成送药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是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在武汉生活了25年的吴悠经常这样介绍自己。自武汉封城以来,吴悠仅凭一辆电动车走遍了武汉大大小小的地方,无论路程多远、天气都差,他都上门给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小孩送去物资。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一开始,他只是觉得自己顶多“顶”个两三天,或许“明天武汉就好了”,但是明天一到,还是没好。日复一日等待着救援的武汉,加上所在的志愿者群的股劲,吴悠觉得自己肩上扛起了莫名的重担,就这样做着做着,不知不觉吴悠已经连续跑了四十多天,送了不计其数的物资。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就在前几天,吴悠的奶奶不幸查出了脑梗,吴悠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只能不断地送着物资,用他的话说:“我只想让你(武汉)赶快健康,让我奶奶可以安心的住院。”英雄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帮助他人,吴悠的事情很快受到了媒体朋友们、网友和志愿者们的关注,因此也得到了武汉医院的一些医生们的帮助。

武汉老交警患冠肺炎,康复后第一时间献血

2月6日,在武汉工作了24年老交警张兵因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住进了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一天内,他从交警变成了一名患者。在病床上躺了整整一天的张兵觉得自己不能干坐着,索性成了热心“工作人员”,垃圾分类宣传、方舱内的垃圾日结日清、发放物资......能做的事张兵都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回报他的,是张兵的床头总能放着几个病友送来的水果、零食。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17天后,张兵顺利出院,7天后,他以康复者的身份来到武汉血液中心捐献血浆400毫升。

截至目前,全国18省份共采集血浆1000人份,共计血浆35.2万份,这些血浆为后续的治疗和抗体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援鄂护师方舱内为患者庆生,他们却说:“武汉加油!”

帕让甘鹏燃是第二批江西省援助武汉医疗护理队队员,刚到武汉的第一天晚上,帕让甘鹏燃就哭了,“因为武汉像一个空城一样”。作为首个方舱的医护人员,帕让甘鹏燃考虑到患者对于方舱的恐惧和不安,决定给所有在二月份过生日的患者庆生,给他们一个集体的生日。身处方舱,所有人最大的祝福不再是简单“生日快乐”,他们聚在一起,大喊着:“我们必胜!武汉加油!”战胜病毒,健康的走出方舱,然后还给武汉一个健康安全的城市,是所有人的心愿。帕让甘鹏燃说,那天很多人跟我说了谢谢,我能感受到,他们口中说出的“谢谢”,是发自真心的。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3月10日,帕让甘鹏燃所在的武汉洪山方舱医院在运行35天后休舱,作为武汉首个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共收治患者1124名。留在方舱医院里的,只剩下便利贴上写不下的、写满了整面墙的感谢。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脱下口罩和护目镜的帕让甘鹏燃脸上印着很深的压痕,他冲镜头一笑:“但是,值得。”正如所有在这次疫情中做出很多努力的人们一样,“值得”是他们说出最多的话,因为他们明白,救助和被救助、感动和被感动之间原来是互相存在的。

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在35天内休舱,援鄂护师笑了: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