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在商周時期已經開始用筷子,而印度到現在還習慣用手抓飯?

小窩裡的妖精


認真說,這是一個非常沒有營養的話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文明這東西,不小心點了別的科技樹,就可能在某一方面突飛猛進,另一方面宛如弱智。比如擁有極其精確曆法和燦爛天文學知識,能書寫長篇史詩和製作精美工藝品的瑪雅人,卻沒有發明輪子,能製造精美金飾卻不能批量製造實用性金屬製品;又比如印加人,他們擁有即便和同時代歐洲比也有過之無不及的複雜行政治理體系,是世界上最早制訂和推廣“普通話”(至今仍是秘魯官方語言的克丘亞語)的社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但如此嚴密的帝國卻連像樣的屋頂都造不出,龐大禁衛軍使用的武器也不過是木棒、石頭,甚至連許多原始文明都普遍裝備的弓箭也沒有(印加帝國範圍內有些“落後邊緣部落”已經裝備了弓箭,但帝國偏偏“燈下黑”,直屬軍隊連一把弓都沒有)。

再說我們中國吧,的確,歷史悠久,是許多偉大發明的擁有者,但同樣也有不少古代科技的短板,比如進入青銅時代很早,但進入鐵器時代卻比小亞細亞等文明晚了至少幾百年,又比如,很早就養馬,但騎馬和騎馬打仗的水平長期滯後於周邊文化落後得多的遊牧部落,以至於不得不引進;還有,中國很早就發明了車,但車的懸掛系統在洋馬車引進前長期得不到完善,以至於皇帝的御車轉彎時需要御林軍“開人肉樹掛”以免側翻,唐宋以後有身份人家紛紛用轎子替代馬車、牛車,奧妙就在於此。認識到自己祖先在科技發明方面的亮點很重要,但也不應對在所難免的某些“黑點”諱疾忌醫。

回到飲食方面,中國很早就發明了筷子,這個既簡單又實用的飲食工具自發明至今至少有3000多年曆史,形制卻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將之說成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也毫不為過,在這方面不但印度,世界其它各主要文明恐怕都只能甘拜下風。

但印度古代文明也不是沒有自己的“亮點”,比如,今天“阿拉伯數字”包括0,可是人家印度人發明的,同樣沿用至今,而且各國都在用,我們中國人也不例外,這一亮點之偉大,未必在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下。

有民族自豪感應該,但這種拿自己亮點比人家黑點的“自豪感”是廉價的,是虛弱和不自信的表現。

當年玄奘去印度那爛陀取經、學習佛教經典和知識,作為一個佛教徒,他為了向印度學者介紹中土文明,毅然將道教的典籍《道德經》翻譯成梵文,這才是應該借鑑的文化交流、比較態度——為自己文明的亮點自豪,同時學習他人之亮點,不卑不亢,積極交流。


陶短房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比較有營養的。

印度人之所以愛用手抓飯,是源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宗教信仰。

印度人認為食物是神聖賜予的,藉助任何器具獲取食物都是對神靈的不敬。只有用乾淨的手,去直接抓取 ,才意味著是對神靈的尊重。

其實不唯印度人如此,古代歐洲,除了羅馬人之外的其他蠻夷部族,在吃飯時也都沒有使用刀叉的習慣。

需要指出的是,吃飯時只能用右手,左手在印度人心目中是不潔淨的象徵,主要負責下三路的清理問題,絕不可混用。


二,冷食習慣。

印度地處熱帶,我們經常從新聞中也能看到,每逢四十幾度的常態高溫季節,都有不少人中暑熱死。在這種炎熱的氣候條件下,冷食是一種不錯的飲食體驗。

藉助刀叉和筷子等工具吃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避免燙手,印度人則無此之憂。

三,感知溫度。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真要是餓了,熱飯也得吃。現代印度人當然也吃熱食,用手抓飯可以直接用手指感受食物的溫度,避免口腔燙傷,手是被當槍使了。


四,素食傳統。

印度自古教派眾多,對各種牛羊豬肉多有宗教觀念牴觸,養成素食習慣,免去了用刀叉對付完整肉食的煩惱與苦楚,也便於飯後清潔,手並不那麼油膩。

五,水源豐富。

印度大部分國土屬於熱帶雨林地區,地表徑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水質權且不論,至少洗手方便。印度人在飯前飯後,非常注重右手的清潔習慣,與便前便後注重左手清潔,觀念如出一轍。

最後一點,觸覺舒服。


都說中華美食,色香味俱全,華夏先民更加陶醉於視覺、味覺、嗅覺和營養方面的享受。

而印度先民在飲食過程中顯然更照顧到了手指的觸覺。一盤手抓飯端上來,用食指,拇指和中指三指徜徉其中,攪拌、捏合,放入口中,吮指回味,這才是他們心目中最佳飲食過程的打開方式。

不要對印度上層社會的人們有誤解,其實他們與現代歐美社會的人們都一樣,也習慣使用刀叉、抽水馬桶,星級酒店的衛生間裡也有廁紙。


歷來現實


這題主有種自我優越感!

覺得筷子比手有優越性!

想問題主,你會用筷子吃蘋果嗎?

那你覺得拿手吃蘋果的你比拿筷子吃飯的你下賤嗎?


用戶102985141991


首先我回答這個問題不想跑題,提問的意思是為什麼現在還習慣用手抓飯。我沒有貶低印度文明的意思,但是我想說中國人的確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一群人。所有不文明的行為我們都在慢慢的改變,所以我們一直在進步沒有固步自封。該穿現代裝、留短髮、普通話的普及和使用、兩性地位的平等這些現代化的改變,而尊老愛幼、家族觀念、家國情懷、對知識的敬畏,這些優秀的傳統的保持。我只想說為我們的族群而非常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