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把国内教育搞好,而是把孩子往外送?

那个大叔有点飘


我家原来过年的时候,都是由祖辈的爷奶带着,一大家子人撸起袖子,忙着准备自家过年的年货。

爷爷、伯伯、叔叔们忙着杀猪宰羊,买鱼买虾,奶奶带着婶婶们在屋里择菜、和面。

需要准备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猪牛羊肉,炸鱼炸虾炖鸡炖鸭。还有素丸子、甜米饭、茄盒、油条,还要准备一大堆的枣糕和馒头。

大概,从腊月过半就开始有所准备,过了小年,更是集全家之力要赶在除夕之前,完成这些丰盛的年货。

后来,爷奶相继过世,父母也渐老去。轮到我们这一代人,当家过日子了。过年的时候的模样,也变了味道。

我们干脆摒弃了之前一大堆的麻烦事:什么杀鸡宰鱼,什么和面和馅儿,统统都免了。就简单两个字:去买!

是因为忙吗?不是!从根儿上讲,是因为懒。还有快餐消费的概念。

我们这一代,就是讲究偷懒,速成!工作要找轻松的,嫁人要嫁有钱的,吃饭要吃现成的。有时间的话,还要玩玩游戏,刷刷抖音。

连自己的生活,都懒懒散散,都在寻找捷径,更何况是全民教育这样的大事?



竹閒


国内教育轮得着你搞吗?你提出一种教育理念,估计你得被处理,你在学校倡导一种教育模式,估计你也待不久了。

我国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先上去了,才能改变,才能搞,在下面,你只能听话,不能搞。而你上去的前提就是你不瞎搞,所以除非你是一个无比虚伪的人,才可能有所作为,因为你在下面得装的自己一无所有,只懂得听话,可是上去了又说的头头是道。


微微风雨走


首先,针对问题本身提下个人看法:国内的教育问题,有两个宏观层面,一是体制问题,二是认知或者说文化问题。前一个在认同国内教育有问题的群体中比较有共识,后一个需要做非常多的解释和沟通,而且也未必容易达成共识。体制改革困难大,达成共识困难大,所以国内教育不是想搞好就搞好了的。

然后针对群里回复的两种不同声音,提出个人的看法:

第一种不同声音认为,国内教育不问题。对于持这种看法的人来说,就一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请这些人了解下诺贝尔奖的情况,了解下身边日常用品的发明来源。

第二种不同声音认为,国内教育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对于这种看法的人,也就一句话:难道我们的家长都是空降来的,不是国内教育教出来的?

最后要说明的是,1、国内教育的成绩在近几十年还是在不断进步的,尽管未来进步的空间还非常大。2、但如果国内教育就此止步不前的话,必将淘汰出局。


亦山亦水


开玩笑教育制度你说改就能改吗、他们也是改变不了别人可以改变自己,比如说,火车上的盒饭质量差,价格贵的出奇、我八十年代就提过,现在还是老样子,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成了宰客区等等,举不胜举……有用吗


手机用户50015019521


1,出国是为入外籍,原因是不愿留中吃苦担当,出国有福利享受,2,出国教育者非富即贵,有许多灰色收入的,怕己后清帐,为逃做准备,3,学贯中西,取长补短报效祖国。4,国内的教育无论德教,材教都有问题了。


用户6186131816783


因为国内不允许你管好,有了自己的思想到时候不听话怎么办?


愿时光能够倒流


如果中国的教育真是不行的话,那工业生产就没有办法做了!最无耻的就是董卿,自己跑去给美国生子,然后大谈爱国。我靠,如果都跑了 ,那董卿的爱国讲给谁听呢?


手机用户76641048119


因为有些人更希望走捷径,节省时间精力,尽量让自己或孩子获得更好更快捷的成长,所以会优先选择国外教育已经成熟的现成的环境。

这类人是不愿意花去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建设完善祖国教育事业方面的。

这类人做的决定,其实也算是一种对自己的成长更实用、合理的决定,但同时也因为没有把精力放在建设祖国教育事业方面,所以属于决定合理,但缺乏伟大的胸怀和意识。

但这里没有绝对的还坏对错之分,只是人生选择方向不同而已,因为也总会有其他的人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人各有志,觉得走的路适合自己就好。


暗能量者


出去的人是内心最深处没有了向好改变的信心。留下的是贫贱不能移。从小出去而没有改国籍的是根生枝密靠山大回来接班的。一心一意爱国的也有的,比例不清楚。


坚强的飞鸟


为什么呢,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