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曹軍趙雲面無懼色,為何面對少年姜維年卻大驚?

佳寧姐姐說歷史


要看趙雲是啥情況下大驚的。趙雲碰到姜維的時候,已經老了,但是也沒把普通雜兵放在眼裡。雜魚就是雜魚,趙雲自認為還能在雜魚塘裡自由自在地打個對穿玩玩。本來趙雲自己玩得好好的挺開心,忽然冒出來一個姜維,居然能和自己單挑半天,自己居然一時半會拿姜維沒辦法。瞬間覺得自己老了,驚的不是說怕自己打不過姜維,而是數種感情瞬間交錯在一起的驚:1,臥槽,俺老趙成名數十年,即使當世名將,看到俺老趙也畏懼三分,這個毛頭小子居然不怕俺?!2,這小子無論武藝還是行軍打仗之謀略,都有自己的套路,今後一旦俺老趙不在了,俺們蜀漢估計沒幾個武將能治他!3,唉!這種傢伙,要是是俺們蜀漢的就好了!

所以趙雲和姜維打了一架,算是個平手(畢竟趙雲老了,姜維還在巔峰期,一時半會弄不死姜維,也不太想弄死姜維了),回去立馬和諸葛亮說:老亮啊,我特麼今天碰到個小赤佬很不錯啊!你看看,想想辦法把他挖過來!所以後來諸葛亮自己跑去一看姜維的行軍佈陣,覺得確實是個人才,所以挖牆腳把姜維挖到蜀漢。


老實人188000828


古隆中在鄒灣漢襄陽城北50裡,根本不是習鑿齒說的城西20裡有亮家。方向都錯了,證明古隆中故居是假的。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城中埋,

對照陰宅找臥龍,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趙雲面對數萬曹軍面無懼色,為何面對少年姜維卻大驚?

個人認為以下原因:

一是年紀的問題,趙雲武功排行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姜維排第24名,雖然排名版本不同,但是趙雲排前列,姜維排後面是不可否認的。當面對數萬曹軍時趙雲正年輕武藝在巔峰期,渾身是膽、七進七出面無懼色,而碰上姜維此時趙雲已經老邁七十多歲,姜維才20多歲。竟然能戰平(之前趙雲殺了韓德父子等諸將)對姜維的武藝認可。

二是面對曹軍數萬時趙雲未領軍,說一句俗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沒啥好怕的就是拼武藝拼命,到後期碰上姜維領軍作戰了不僅僅要顧全自己還要顧全自己的士卒,而且姜維識破了自己計策還讓自己中了埋伏,沒想到在這小地方還有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

綜上所述原因數萬曹軍趙雲面無懼色,而面對少年姜維卻大驚。

(圖片採用網絡)


閔遊記


提起趙雲,相對應的便是常勝將軍,不敗戰神,長坂坡於千軍萬馬之中,七進七出,如履平地。他在長坂坡,面對數萬曹軍,面無懼色,猶如戰神降臨,大殺四方,斬殺曹營五十餘戰將。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出入曹營千軍馬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的趙雲,為何面對一個少年將軍卻大驚呢?

在蜀軍第一次北伐時,趙雲雖然年邁,卻不減當年之勇,向諸葛亮請命上戰場。蜀軍兵出祁山之後,趙雲奉諸葛亮之命,攻打天水郡。按照諸葛亮部署,將天水郡守軍引出,由張翼和高翔負責半路劫殺,趙雲帶領五千精兵,負責攻城。

趙雲自以為丞相諸葛亮之計得逞,到達天水城下時,大喊道:“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你們知道中計了吧,還是早早投降,獻出城池,免遭殺身之禍。”令趙雲驚訝的是,城牆上的守將梁緒不但沒有聽從自己的勸降,反而大笑道:“你們都中了參軍姜維的計策了,可笑的是,還不知道,真是悲哀。”

趙雲大怒,正要下令攻城,城內出來了一個少年將軍,騎著戰馬,挺槍殺奔趙雲而來。他就是梁緒口中所說的姜維姜伯約。趙雲看到竟然還有人敢和自己動手,動手的還是一個少年將軍,頓時大怒,準備教教他如何做人。

然而,趙雲和這位少年將軍大戰數合,沒有打敗,姜維反而越戰越勇,沒有絲毫落敗的跡象。趙雲大,心中思考著:“沒想到天水如此偏僻地方,還有如此人物。”趙雲和眼前的少年將軍打鬥了一番,這才知道眼前之人,雖然歲數小,卻不一般。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雲恰待攻城,忽然喊聲大震,四面火光沖天。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

趙雲首先佩服這位少年將軍的武功,竟然能和自己大戰數合,不落下風,還越戰越勇。因為趙雲在三國24名將之中排第2,僅次於天下第一的呂布,自從呂布殞命白門樓後,能勝過趙雲的幾乎沒有了,即使能和趙雲戰成平手的人也不多,一隻手能數得過來。

大部分和趙雲交過手的都非死即傷,很少有人能夠在趙雲的龍膽亮銀槍下走過數合而不敗。現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將軍竟然能和趙雲打成平手,精神備長,趙雲焉能不驚訝。

其次,更令趙雲大驚的是這位少年將軍的謀略,竟然能夠識破丞相諸葛亮的調虎離山之計。這才是令趙雲最驚訝的地方。在趙雲的眼裡,軍師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給自己三個錦囊保護主公劉備進入江東將孫權之妹娶來,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等。總之,趙雲活這麼大,還見過比諸葛亮更聰明的人。

現在,趙雲在天水郡竟然遇到一個識破諸葛亮妙計之人,焉能不驚。此時,前不久出城的馬遵、梁虔帶兵殺回來了,和姜維聯手夾擊趙雲。趙雲首尾不能相顧,陷入危險之中。幸好張翼、高翔兩路軍及時趕到,接應趙雲,安全撤離。

趙雲回到大營之後,向諸葛亮覆命,說明自己中了敵人埋伏。諸葛亮聽了之後,也是大吃一驚,連忙詢問道:“此人是誰,怎能識破我的妙計?”蜀軍中有南安本地人介紹道:“剛剛趙將軍說的就是天水人姜維,字伯約,父親早亡,對母親非常孝順,文武雙全,乃是當世的大豪傑。”趙雲補充道:“這個少年將軍姜維槍法出眾,和別人不一樣。”

諸葛亮聽了本地人和趙雲的介紹後,也感嘆道:“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等人物。”諸葛亮自知蜀漢缺少姜維這樣的人才,心中有了將其收為己用的心思。這才有了諸葛亮設下巧計,令姜維歸順蜀漢的後文。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趙雲歸見孔明,說中了敵人之計。孔明驚問曰:“此是何人,識吾玄機?”有南安人告曰:“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傑也。”趙雲又誇獎姜維槍法,與他人大不同。

結語

雖然趙雲身經百戰,曾在長坂坡曹營之中七進七出,還順利救出甘夫人及小阿斗,毫無畏懼。現在,他遇到少年將軍姜維,卻大吃一驚,驚訝這兩點,第一驚訝姜維的槍法,第二驚訝姜維的謀略,竟然能識破丞相諸葛亮的妙計。

(本文純屬三國演義,與正史無關。)


魁哥說歷史


趙雲,人稱常勝將軍,打遍天下無敵手,長坂坡之戰,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如天神下凡一般,一人殺了曹魏五十員大將,又從容衝出了包圍圈。


然而,如此勇猛,如此無敵的趙雲面對少年將軍姜維之時,卻驚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暗暗驚訝:

“這少年,好生了得,論武功,有俺趙雲當年之風範;論智謀,居然不遜於軍師。真乃人才也!”

趙雲和姜維的初次交鋒發生在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封孔明之命,負責主攻天水郡,而張毅和高翔側翼配合。

趙雲信心滿滿,自認為憑他的武功,加上孔明的算無遺策,小小的天水郡算個啥,只消半日即可拿下。

然而,趙雲這次太過大意了!

趙雲帶著五千精騎,浩浩蕩蕩殺到了天水郡城門,大聲叫到:“我乃常山趙子龍也,你們中了軍師的妙計了,抓緊投降吧!”


哪知道,城上白袍小將一聽樂了,哈哈一笑說:“我說老趙,你一大把年紀了,不回家抱孫子去,還在戰場上拼命,難道蜀國無人了嗎?你再睜大狗眼看看,誰中計了啊?”

趙雲一聽大怒,剛要攻城,只聽一聲炮響,霎時間火光沖天,四面伏兵驟然殺出,趙雲大叫一聲“不好,中計了!”,剛要奪路而逃,這時候,只見白袍將軍策馬持槍殺了過來。

趙雲挺槍力戰白袍小將,打了幾個回合,趙雲暗暗心驚:“這小子,實力當真了得,這幾合打下來,震的俺虎口發麻,俺還是先走為妙!”

這一仗,蜀軍大敗而歸!

趙雲之所以心驚,一則姜維武功太厲害了,二則姜維謀略驚人,居然識破了孔明的妙計。放眼三國,智謀能與孔明抗衡區區數人而已,司馬懿勉強算一個,這個姜維現在尚且年輕,倘若再加以歷練,以後還了得啊!


趙雲帶著殘兵剩勇,狼狽地逃到了大本營,見到了孔明,倒頭便拜:“軍師,我打敗了,無顏見你啊!”

孔明趕忙扶起老將軍,關切地問道:“趙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掛懷,這次怎麼敗的,詳細說一說!”

趙雲抹了一臉的熱汗,又嘆了口氣,後將如何叫陣,如何中了埋伏,姜維如何勇猛等等前因後果說了一遍。

孔明大驚失色,想不到,小小的天水郡居然有如此人物!正好,蜀漢缺少這樣的文武全才,倘若為我所用,當真妙極了!

後來,孔明多方打聽得知,此人叫姜維,文武雙全,父親早亡,只有一個母親,現住在翼城。孔明嘿嘿一笑,計上心來,他準備學習曹操騙徐庶的手法,到翼城把姜維老母親接過來,只要老母親在,不怕姜維不投降。

孔明此計太陰毒了!


一半秋色


趙雲的確是三國時間少有的常勝將軍,有勇有謀可以說是很難的的人才,至於為什麼見到少年姜維會大驚失色,我想主要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為了突出姜維的不俗吧,一個少年姜維就能讓百戰百勝的趙雲大驚,可見姜維有多厲害,這可能也是作者想表達的真正意圖吧。


天天快樂嘉年華


說這些沒得用,我覺得那時候的連環畫畫得好,人物英姿颯爽氣宇軒昂。


酒肉穿腸過美味留心間


老將趙雲與少年姜維的確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相遇相識的,但恐怕沒有出現趙雲一見姜維就大吃一驚的情況。

首先看一下諸葛亮北伐的情況,再說趙雲與姜維那點事吧。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趙雲、鄧芝為疑軍,出箕谷迷惑曹軍。諸葛亮率領大軍屯聚祁山,號令嚴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聞風而反叛曹魏,響應諸葛亮。

這就是說,曹魏還沒有與諸葛亮交戰,三郡就投降了。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諸葛亮北伐時,天水郡參軍姜維與功曹梁緒、主薄尹賞、主記梁虔等跟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由於蜀軍到來,各縣紛紛響應,馬遵就懷疑姜維等人存有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跟隨郭淮逃亡上邽,姜維不得已而投降了諸葛亮。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闢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給蔣琬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後遷為中監軍徵西將軍。

從諸葛亮對姜維的封賞及任命,可以看出,對其非常器重。姜維投降後並沒有多少功績,就被封為亭侯,這很特殊。

這難道是趙雲大吃一驚的原因嗎?

建興元年(223年),劉備病逝,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升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

從趙雲跟隨劉備,到被劉禪封為亭侯,趙雲可謂身經百戰,兩扶幼主、克定禍亂,屢立奇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就算從官渡之戰後算起,趙雲也已經跟隨劉備二十多年了。九死一生才混了個亭侯,還是劉禪封賞的。

姜維剛剛投降了諸葛亮,寸功未立,就被封為亭侯,這的確令人大吃一驚。

如果真如題主所言,或者如《三國演義》所說,趙雲一見姜維就大吃一驚,恐怕還是因為諸葛亮的緣故吧。

不管演義說得多麼熱鬧,史料中並沒有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與姜維有任何交鋒的情況,也就不能以此作為趙雲吃驚的原因依據。

除此以外,豹眼也看不出趙雲為何吃驚。

從諸葛亮死後,姜維逐步主宰了蜀漢的軍事大權,繼承諸葛亮的衣缽,堅持北伐。但從姜維北伐的成就來看,的確也很不咋地。特別是與魏將鄧艾交戰來看,幾無勝績。

難道說趙雲看出了姜維並沒有過人的軍事才能,而諸葛亮卻大加讚賞,趙雲為此而吃驚嗎?

一切都不得而知,友友們自己去品味吧,反正豹眼看不出趙雲吃驚的原因。

至於演義所說的原因,無非就是提高姜維的聲望,以此來佐證諸葛亮的識人用人之高明。但豹眼一向認為,老羅在畫蛇添足,大有弄巧成拙的成分,這裡就不多說了。


豹眼看歷史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南安、安定、天水三鎮。諸葛亮率軍先取了南安城,活捉夏侯懋,讓蜀兵假扮魏兵,帶著夏侯懋的書信,分別到安定、天水求救,等援軍出城,諸葛亮計劃一方面派軍攔截,一方面派趙雲和魏延各帶兵五千,前去奪取天水、安定二城。安定太守中計,派軍出城救援,安定城被魏延乘勢攻取。趙雲攻天水時,卻發現天水軍不但沒去救援,反而在城外四面埋伏著等待趙雲。趙雲率軍攻城不成,反受包圍,沒辦法趙雲只好率兵硬衝。這時城裡閃出一位少年將軍,直取趙雲。趙雲挺槍便刺,不想那少年將軍槍法精妙,與趙雲鬥了幾合,精神倍長。趙雲大驚,只好收籠人馬,奮力突圍而去。為什麼能讓趙雲大驚呢?原因有三:其一其人竟能識破軍師妙計。諸葛亮自出山以來,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借荊州,取益州,奪漢中,平五路,徵南中,可以說軍師妙計計計奇妙,計計得成,罕有被識破。諸葛亮在趙雲心目中,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不想今天按丞相計來取城,竟被如此年輕少年識破,怎能不讓趙雲吃驚?其二少年武藝精湛,不懼趙雲。自從出道以來,趙雲罕逢敵手,與他對敵的敵將,都是戰不幾合,不是一槍被刺,就是順手就擒,曾挑高覽,敗張郃,長坂坡在曹操萬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殺死曹軍有名上將五十餘員。趙雲名滿天下,就是張郃、徐晃雙雙遇上趙雲,尚且心怯敗逃,趙雲威名,驚寒敵膽。今天這位少年遇到趙雲,不但不逃,竟挺槍聚馬,直取趙雲。行家一接手,就知有沒有。趙雲和少年一交戰,就感到了少年槍法精奇,交戰了幾合,少年竟精神倍長,這讓本想幾合就槍挑少年的趙雲大吃一驚,知道短時難取勝,只好放棄率軍突圍而去。其三窮山僻壤出奇才。天水本是曹魏邊塞之地,人少地僻,不是經濟文化繁榮之地,竟能出現如此人物,怎能不讓趙雲吃驚?正是由於這三方面的意想不到,才讓常勝將軍趙子龍大吃一驚。


sunjin72976689


當時曹操數萬大軍趙雲已抱必死決心,所以他沒啥可怕。而且趙雲面對姜維也是面無懼色,趙雲的大驚指的是趙雲很驚訝姜維槍法的精湛,趙雲沒想到這世上還有人能和自己平分秋色,所以感到吃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