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曹军赵云面无惧色,为何面对少年姜维年却大惊?

佳宁姐姐说历史


要看赵云是啥情况下大惊的。赵云碰到姜维的时候,已经老了,但是也没把普通杂兵放在眼里。杂鱼就是杂鱼,赵云自认为还能在杂鱼塘里自由自在地打个对穿玩玩。本来赵云自己玩得好好的挺开心,忽然冒出来一个姜维,居然能和自己单挑半天,自己居然一时半会拿姜维没办法。瞬间觉得自己老了,惊的不是说怕自己打不过姜维,而是数种感情瞬间交错在一起的惊:1,卧槽,俺老赵成名数十年,即使当世名将,看到俺老赵也畏惧三分,这个毛头小子居然不怕俺?!2,这小子无论武艺还是行军打仗之谋略,都有自己的套路,今后一旦俺老赵不在了,俺们蜀汉估计没几个武将能治他!3,唉!这种家伙,要是是俺们蜀汉的就好了!

所以赵云和姜维打了一架,算是个平手(毕竟赵云老了,姜维还在巅峰期,一时半会弄不死姜维,也不太想弄死姜维了),回去立马和诸葛亮说:老亮啊,我特么今天碰到个小赤佬很不错啊!你看看,想想办法把他挖过来!所以后来诸葛亮自己跑去一看姜维的行军布阵,觉得确实是个人才,所以挖墙脚把姜维挖到蜀汉。


老实人188000828


古隆中在邹湾汉襄阳城北50里,根本不是习凿齿说的城西20里有亮家。方向都错了,证明古隆中故居是假的。

2013考古成果显

司马懿章也发现

卧龙寓居已不见,

襄阳多次把城迁。

现襄阳城是阴宅,

刘表族坟城中埋,

对照阴宅找卧龙,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隐居黄山


赵云面对数万曹军面无惧色,为何面对少年姜维却大惊?

个人认为以下原因:

一是年纪的问题,赵云武功排行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姜维排第24名,虽然排名版本不同,但是赵云排前列,姜维排后面是不可否认的。当面对数万曹军时赵云正年轻武艺在巅峰期,浑身是胆、七进七出面无惧色,而碰上姜维此时赵云已经老迈七十多岁,姜维才20多岁。竟然能战平(之前赵云杀了韩德父子等诸将)对姜维的武艺认可。

二是面对曹军数万时赵云未领军,说一句俗话“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啥好怕的就是拼武艺拼命,到后期碰上姜维领军作战了不仅仅要顾全自己还要顾全自己的士卒,而且姜维识破了自己计策还让自己中了埋伏,没想到在这小地方还有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综上所述原因数万曹军赵云面无惧色,而面对少年姜维却大惊。

(图片采用网络)


闵游记


提起赵云,相对应的便是常胜将军,不败战神,长坂坡于千军万马之中,七进七出,如履平地。他在长坂坡,面对数万曹军,面无惧色,犹如战神降临,大杀四方,斩杀曹营五十余战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入曹营千军马万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赵云,为何面对一个少年将军却大惊呢?

在蜀军第一次北伐时,赵云虽然年迈,却不减当年之勇,向诸葛亮请命上战场。蜀军兵出祁山之后,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攻打天水郡。按照诸葛亮部署,将天水郡守军引出,由张翼和高翔负责半路劫杀,赵云带领五千精兵,负责攻城。

赵云自以为丞相诸葛亮之计得逞,到达天水城下时,大喊道:“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你们知道中计了吧,还是早早投降,献出城池,免遭杀身之祸。”令赵云惊讶的是,城墙上的守将梁绪不但没有听从自己的劝降,反而大笑道:“你们都中了参军姜维的计策了,可笑的是,还不知道,真是悲哀。”

赵云大怒,正要下令攻城,城内出来了一个少年将军,骑着战马,挺枪杀奔赵云而来。他就是梁绪口中所说的姜维姜伯约。赵云看到竟然还有人敢和自己动手,动手的还是一个少年将军,顿时大怒,准备教教他如何做人。

然而,赵云和这位少年将军大战数合,没有打败,姜维反而越战越勇,没有丝毫落败的迹象。赵云大,心中思考着:“没想到天水如此偏僻地方,还有如此人物。”赵云和眼前的少年将军打斗了一番,这才知道眼前之人,虽然岁数小,却不一般。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云恰待攻城,忽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当先一员少年将军,挺枪跃马而言曰:“汝见天水姜伯约乎!”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赵云首先佩服这位少年将军的武功,竟然能和自己大战数合,不落下风,还越战越勇。因为赵云在三国24名将之中排第2,仅次于天下第一的吕布,自从吕布殒命白门楼后,能胜过赵云的几乎没有了,即使能和赵云战成平手的人也不多,一只手能数得过来。

大部分和赵云交过手的都非死即伤,很少有人能够在赵云的龙胆亮银枪下走过数合而不败。现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将军竟然能和赵云打成平手,精神备长,赵云焉能不惊讶。

其次,更令赵云大惊的是这位少年将军的谋略,竟然能够识破丞相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这才是令赵云最惊讶的地方。在赵云的眼里,军师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给自己三个锦囊保护主公刘备进入江东将孙权之妹娶来,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总之,赵云活这么大,还见过比诸葛亮更聪明的人。

现在,赵云在天水郡竟然遇到一个识破诸葛亮妙计之人,焉能不惊。此时,前不久出城的马遵、梁虔带兵杀回来了,和姜维联手夹击赵云。赵云首尾不能相顾,陷入危险之中。幸好张翼、高翔两路军及时赶到,接应赵云,安全撤离。

赵云回到大营之后,向诸葛亮复命,说明自己中了敌人埋伏。诸葛亮听了之后,也是大吃一惊,连忙询问道:“此人是谁,怎能识破我的妙计?”蜀军中有南安本地人介绍道:“刚刚赵将军说的就是天水人姜维,字伯约,父亲早亡,对母亲非常孝顺,文武双全,乃是当世的大豪杰。”赵云补充道:“这个少年将军姜维枪法出众,和别人不一样。”

诸葛亮听了本地人和赵云的介绍后,也感叹道:“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等人物。”诸葛亮自知蜀汉缺少姜维这样的人才,心中有了将其收为己用的心思。这才有了诸葛亮设下巧计,令姜维归顺蜀汉的后文。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孔明惊问曰:“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南安人告曰:“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赵云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

结语

虽然赵云身经百战,曾在长坂坡曹营之中七进七出,还顺利救出甘夫人及小阿斗,毫无畏惧。现在,他遇到少年将军姜维,却大吃一惊,惊讶这两点,第一惊讶姜维的枪法,第二惊讶姜维的谋略,竟然能识破丞相诸葛亮的妙计。

(本文纯属三国演义,与正史无关。)


魁哥说历史


赵云,人称常胜将军,打遍天下无敌手,长坂坡之战,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如天神下凡一般,一人杀了曹魏五十员大将,又从容冲出了包围圈。


然而,如此勇猛,如此无敌的赵云面对少年将军姜维之时,却惊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暗暗惊讶:

“这少年,好生了得,论武功,有俺赵云当年之风范;论智谋,居然不逊于军师。真乃人才也!”

赵云和姜维的初次交锋发生在第一次北伐,当时赵云封孔明之命,负责主攻天水郡,而张毅和高翔侧翼配合。

赵云信心满满,自认为凭他的武功,加上孔明的算无遗策,小小的天水郡算个啥,只消半日即可拿下。

然而,赵云这次太过大意了!

赵云带着五千精骑,浩浩荡荡杀到了天水郡城门,大声叫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你们中了军师的妙计了,抓紧投降吧!”


哪知道,城上白袍小将一听乐了,哈哈一笑说:“我说老赵,你一大把年纪了,不回家抱孙子去,还在战场上拼命,难道蜀国无人了吗?你再睁大狗眼看看,谁中计了啊?”

赵云一听大怒,刚要攻城,只听一声炮响,霎时间火光冲天,四面伏兵骤然杀出,赵云大叫一声“不好,中计了!”,刚要夺路而逃,这时候,只见白袍将军策马持枪杀了过来。

赵云挺枪力战白袍小将,打了几个回合,赵云暗暗心惊:“这小子,实力当真了得,这几合打下来,震的俺虎口发麻,俺还是先走为妙!”

这一仗,蜀军大败而归!

赵云之所以心惊,一则姜维武功太厉害了,二则姜维谋略惊人,居然识破了孔明的妙计。放眼三国,智谋能与孔明抗衡区区数人而已,司马懿勉强算一个,这个姜维现在尚且年轻,倘若再加以历练,以后还了得啊!


赵云带着残兵剩勇,狼狈地逃到了大本营,见到了孔明,倒头便拜:“军师,我打败了,无颜见你啊!”

孔明赶忙扶起老将军,关切地问道:“赵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挂怀,这次怎么败的,详细说一说!”

赵云抹了一脸的热汗,又叹了口气,后将如何叫阵,如何中了埋伏,姜维如何勇猛等等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孔明大惊失色,想不到,小小的天水郡居然有如此人物!正好,蜀汉缺少这样的文武全才,倘若为我所用,当真妙极了!

后来,孔明多方打听得知,此人叫姜维,文武双全,父亲早亡,只有一个母亲,现住在翼城。孔明嘿嘿一笑,计上心来,他准备学习曹操骗徐庶的手法,到翼城把姜维老母亲接过来,只要老母亲在,不怕姜维不投降。

孔明此计太阴毒了!


一半秋色


赵云的确是三国时间少有的常胜将军,有勇有谋可以说是很难的的人才,至于为什么见到少年姜维会大惊失色,我想主要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突出姜维的不俗吧,一个少年姜维就能让百战百胜的赵云大惊,可见姜维有多厉害,这可能也是作者想表达的真正意图吧。


天天快乐嘉年华


说这些没得用,我觉得那时候的连环画画得好,人物英姿飒爽气宇轩昂。


酒肉穿肠过美味留心间


老将赵云与少年姜维的确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相遇相识的,但恐怕没有出现赵云一见姜维就大吃一惊的情况。

首先看一下诸葛亮北伐的情况,再说赵云与姜维那点事吧。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赵云、邓芝为疑军,出箕谷迷惑曹军。诸葛亮率领大军屯聚祁山,号令严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闻风而反叛曹魏,响应诸葛亮。

这就是说,曹魏还没有与诸葛亮交战,三郡就投降了。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

诸葛亮北伐时,天水郡参军姜维与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跟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由于蜀军到来,各县纷纷响应,马遵就怀疑姜维等人存有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跟随郭淮逃亡上邽,姜维不得已而投降了诸葛亮。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后迁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从诸葛亮对姜维的封赏及任命,可以看出,对其非常器重。姜维投降后并没有多少功绩,就被封为亭侯,这很特殊。

这难道是赵云大吃一惊的原因吗?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从赵云跟随刘备,到被刘禅封为亭侯,赵云可谓身经百战,两扶幼主、克定祸乱,屡立奇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就算从官渡之战后算起,赵云也已经跟随刘备二十多年了。九死一生才混了个亭侯,还是刘禅封赏的。

姜维刚刚投降了诸葛亮,寸功未立,就被封为亭侯,这的确令人大吃一惊。

如果真如题主所言,或者如《三国演义》所说,赵云一见姜维就大吃一惊,恐怕还是因为诸葛亮的缘故吧。

不管演义说得多么热闹,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与姜维有任何交锋的情况,也就不能以此作为赵云吃惊的原因依据。

除此以外,豹眼也看不出赵云为何吃惊。

从诸葛亮死后,姜维逐步主宰了蜀汉的军事大权,继承诸葛亮的衣钵,坚持北伐。但从姜维北伐的成就来看,的确也很不咋地。特别是与魏将邓艾交战来看,几无胜绩。

难道说赵云看出了姜维并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而诸葛亮却大加赞赏,赵云为此而吃惊吗?

一切都不得而知,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反正豹眼看不出赵云吃惊的原因。

至于演义所说的原因,无非就是提高姜维的声望,以此来佐证诸葛亮的识人用人之高明。但豹眼一向认为,老罗在画蛇添足,大有弄巧成拙的成分,这里就不多说了。


豹眼看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南安、安定、天水三镇。诸葛亮率军先取了南安城,活捉夏侯懋,让蜀兵假扮魏兵,带着夏侯懋的书信,分别到安定、天水求救,等援军出城,诸葛亮计划一方面派军拦截,一方面派赵云和魏延各带兵五千,前去夺取天水、安定二城。安定太守中计,派军出城救援,安定城被魏延乘势攻取。赵云攻天水时,却发现天水军不但没去救援,反而在城外四面埋伏着等待赵云。赵云率军攻城不成,反受包围,没办法赵云只好率兵硬冲。这时城里闪出一位少年将军,直取赵云。赵云挺枪便刺,不想那少年将军枪法精妙,与赵云斗了几合,精神倍长。赵云大惊,只好收笼人马,奋力突围而去。为什么能让赵云大惊呢?原因有三:其一其人竟能识破军师妙计。诸葛亮自出山以来,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借荆州,取益州,夺汉中,平五路,征南中,可以说军师妙计计计奇妙,计计得成,罕有被识破。诸葛亮在赵云心目中,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不想今天按丞相计来取城,竟被如此年轻少年识破,怎能不让赵云吃惊?其二少年武艺精湛,不惧赵云。自从出道以来,赵云罕逢敌手,与他对敌的敌将,都是战不几合,不是一枪被刺,就是顺手就擒,曾挑高览,败张郃,长坂坡在曹操万马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杀死曹军有名上将五十余员。赵云名满天下,就是张郃、徐晃双双遇上赵云,尚且心怯败逃,赵云威名,惊寒敌胆。今天这位少年遇到赵云,不但不逃,竟挺枪聚马,直取赵云。行家一接手,就知有没有。赵云和少年一交战,就感到了少年枪法精奇,交战了几合,少年竟精神倍长,这让本想几合就枪挑少年的赵云大吃一惊,知道短时难取胜,只好放弃率军突围而去。其三穷山僻壤出奇才。天水本是曹魏边塞之地,人少地僻,不是经济文化繁荣之地,竟能出现如此人物,怎能不让赵云吃惊?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意想不到,才让常胜将军赵子龙大吃一惊。


sunjin72976689


当时曹操数万大军赵云已抱必死决心,所以他没啥可怕。而且赵云面对姜维也是面无惧色,赵云的大惊指的是赵云很惊讶姜维枪法的精湛,赵云没想到这世上还有人能和自己平分秋色,所以感到吃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