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四岁的悠悠最近脾气特别大,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经常惹是生非,不是把别人弄哭,就是自己大哭,问她原因也说不出所以然,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还爱乱扔东西。

这在父母的眼里显然就是犯错,所以悠悠总是会被父母教训,甚至会被指着脑袋严禁哭泣。

悠悠并不是不想和父母交流,她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表达,那些在父母眼里都是自己错的行为,其实很多在她看来都是有原因的,至少在她的思维世界里这些不能都被称之为错误。

但是孩子的情绪颗粒度不高,所以表现出来的外在言行无法让父母满意。

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什么是情绪颗粒度?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主席巴瑞特教授在新书《How Emotions Are Made》里提出了一个关于的概念,叫"情绪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人构建细致的情绪体验和识别并区分具体感受的能力,就叫做情绪粒度(emotion granularity)。

不仅是孩子,就连我们成人很多时候都无法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出来的情感,大多数的人只能感觉到自己非常开心,或者是自己很难过。

但是要说出为什么,虽然心里都知道,但一开口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背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意思,但是父母不愿意花时间去体会,孩子也无法很好的表达,所以才会造成沟通困难的局面。

只有情绪颗粒度高的人,才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然而想要做到真的很难,但是我们依然要为之努力。

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因为高情绪颗粒度的人在生活中会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对情绪进行细化

只有人们有能力把自己的情绪进行细化,才能够很好的克服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更快消除坏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

曾经有这样一则实验,研究人员把惧怕蜘蛛的被试者分成三组。

要求第1组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去想蜘蛛。

让第2组的被试者尽量把蜘蛛想象成又小又安全的生物。

让第3组被试者正视自己的情感,脑海里充满着他们惧怕的原因。

比如蜘蛛很丑,张牙舞爪的样子让人恶心……

出人意料的是,由于第3组被试者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了细化,反而降低了对蜘蛛的恐惧感,他们很好的调节了自己的情绪,也就觉得蜘蛛没有那么可怕了。

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2、有利于缓解焦虑感

当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有正确的认知之后,他们便会知道如何去应对,知道逃避或者强迫自己去接受是不现实的,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帮助。

只有能够正视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细分,才能够克服自己的恐惧,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对于缓解人们的焦虑很有帮助。

3、生活幸福感更强

情绪颗粒度高的人,他们知道如何拿捏情绪,知道如何控制情绪,所以他们会有着更高的情绪体验。

即便是遇到了困难或者低谷,他们也能够快速的找到释放负面情绪的办法,不会自暴自弃,也不会钻牛角尖,更不会有极端的行为。

这样的人生活幸福感更强,对生活的满意度也会更高,这对于他们实现自我追求非常有帮助,自然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

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的情绪颗粒度提高?

1)、正确运用面壁思过

面壁思过不是体罚孩子,这一点父母一定要有清楚的认知,它的作用是给孩子冷静的时间,让孩子能够自己认识到错误。

因为在孩子负面情绪爆棚的时候,不管父母如何说教,他们都是听不进去的,只有冷静之后再沟通,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只是小打小闹,或者一个人发脾气关门,生气时说出一些讨厌父母的话,这些都不足以面壁思过。

只有在父母屡次劝说都无效,孩子的言行反而变本加厉的时候,面壁思过才是适合孩子的。

父母要提前和孩子约定好什么时候需要面壁,面壁的地点在哪里,一次面壁多长时间,只有孩子有了清楚的认知之后,实施起来才会更简单容易。

在面壁思过之后,父母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并且让孩子再次回到之前发脾气的情境中,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变化。

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2)、让孩子精细的描述感受

父母不能只用不高兴或者不开心之类的词语询问孩子,而是应该尽量具体化,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内心真正的情感。

比如小伙伴不理他的时候,可以问孩子是不是失望,当积木搭到快顶端的时候突然倒塌时,可以询问孩子是不是沮丧。

不仅能够扩展孩子的情绪词汇,而且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细分,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控制情绪。

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3)、巧妙的利用钟摆效应

人们的情绪会有正负之分,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的负面情绪上升时,正面情绪就会下降。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情绪不是像跷跷板一样此起彼伏,而是像钟摆一样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当我们负面情绪很高的时候,同样也会有着很高的正面情绪。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认识到情绪会有多面性,所以自己会有多种感受,这会让孩子更好的正视情绪。

孩子爱发脾气,扔东西?父母懂得帮孩子提升“情绪粒度”很关键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教会孩子如何提高情绪颗粒度,如何更好的控制情绪,往往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大脑中的情绪词汇库非常缺乏,这就需要父母有意识的去引导,只有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之后,才能够更好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所以给孩子一些时间,让自己多拥有一份爱心,相信孩子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他们即便无法成为控制情绪的强者,也不会随意的被负面情绪所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