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好企業管理,“格局”將是一個無法躲過的問題

部分企業老闆有這樣的現象,對於自己的能力充滿了自信,甚至在許多決策上也不允許出現不同的聲音,而一旦出了問題,他們主觀地認為問題的根源是部屬執行不力,當各種問題陸續開始暴露,直到無能為力,這時企業卻已危在旦夕。

想要做好企業管理,“格局”將是一個無法躲過的問題


正如同神醫扁鵲雖然醫術令人嘖嘖稱奇,但當他遇上諱疾忌醫的蔡桓公,卻也回天乏術。

為什麼在所有關於企業管理的講解中,都會強調:作為老闆要有自己的格局。反而不是能力?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作為老闆,能夠讓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些都直接的證明了作為老闆的能力強大之處,並且企業的每一次的跨越和成功,幾乎都是老闆一手推動的結果。所以在這個時候從某方面來說,能力已經不再是決定老闆英明與否的因素,並且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人,能力方面也可以由下級進行補充,所以在這個時候,格局反而成為一個決定老闆英明與否的重要因素。

想要做好企業管理,“格局”將是一個無法躲過的問題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因為前面的成功經歷,雖然助長了身為領導的自信,但是在競爭格局與市場狀況發生改變時,這些經歷反而變成了影響走向成功的絆腳石。畢竟讓一個習慣於在掌聲中立於聚光燈下的成功人士,否定自己何其艱難!

所以在最後,當經驗成功的限制了一個人的思維後,他就很難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即使到了危機四伏的階段,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往往也很難被改變。

想要做好企業管理,“格局”將是一個無法躲過的問題


在這樣的思維制約下,老闆對新聘任的高管很難在財權和人權等方面放心、放手,反而是總期望新人能有效貫徹自己既有的思路,至多可以在方法上創新。

但是卻忘記了,在自己掌握著對資源絕對調配權的情況下,讓一個沒有多少實權的高管戴著“鐐銬”去改變企業現有的局面,可能嗎?

想要做好企業管理,“格局”將是一個無法躲過的問題


所以作為企業老闆,想要做好企業管理規劃,那麼在關於格局的話題永遠都不容忽視,同樣,若是僅僅因為格局未到的原因而造成了企業風險,那麼無疑是可悲的。畢竟自己和自己的企業都已經走到了最後的時刻,眼看著只需一步就能更上一個臺階,進入新的層次,但是卻因為自己的自大而造成了功虧一簣,這何嘗不是可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