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趾甲”的传说:五百年前咱们可能是一个村的,不信?脱鞋看看

传说,当年燕王扫北后,石家庄一代人烟稀少,于是就有大批人从山西洪洞县向石家庄地区涌来,“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但是怎样区别移民后裔和当地人后裔呢?这始终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


后来,一位老太太发现了一个办法,可以区别移民和当地人。因为她长年给人接生,就发现移民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在脚的小趾旁,还长了一小点“猴儿趾甲”,而当地人却没有。这就把两者不同区别开来了。


“猴趾甲”的传说:五百年前咱们可能是一个村的,不信?脱鞋看看

消息传开后,人们开始不相信。但后来他们细一观察,不但孩子们有“猴儿趾甲”,连大人也都有这种“猴儿趾甲”呢!这下,人们才深信不疑了。

至今,在石家庄人的脚小趾上,还有长“猴儿趾甲”的。


这个传说是真的吗?现实中我注意观察过,确实有许多人是有但也有一些人是没有“猴儿趾甲”的。我从网上查了资料,众说纷纭,现把有关说法汇总如下:


元末明初,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红巾军起义。元政府残暴镇压,争域夺地殊死之战,使中原百姓十亡七八。明灭元后,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多次组织山西百姓向这些地方大规模移民。

“猴趾甲”的传说:五百年前咱们可能是一个村的,不信?脱鞋看看

据说当年明政府告示于三晋:“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消息不胫而走,晋省广大地区人家拖家带口簇拥而来,老槐树下呼啦啦集结了大批不愿迁徒者。这时,大队官兵,蜂拥而至,把手无寸铁百姓包围,一官员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说罢,官兵将一家一户,根绳相拴,如串蚂蚱,十万百姓在棍棒下,踏上了迁徙之途…… 。为防逃跑,官兵将每人小脚趾砍上一刀,以做识记。后来,凡移民后代脚小趾便成了“猴儿趾甲”。


还有一个传说,说是现在人们把大小便说成“解手”,也是从当年迁徒活动中得来的:因为在迁徒中,移民双手被绑成串,在官兵押送之下,凡大小便均需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开手,我要大(小便)。”长途跋涉,次数多了,口干舌燥的移民把这种请求简化,就成了“老爷,解手”。于是,“解手”就成了大小便的同义语。

“猴趾甲”的传说:五百年前咱们可能是一个村的,不信?脱鞋看看

“猴儿趾甲”是指在小脚趾上趾甲分为一大一小两瓣,小瓣位于大瓣的外侧。有人说,正统黄帝苗裔的汉人脚小趾甲都是两瓣,胡戎夷狄蛮人的后裔脚小趾甲都是一瓣。


“猴儿趾甲”长期以来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但此事在2005年引起了科学家注意,他们认为这个传说并非无缘无故产生的。于是科学家们从山西、陕西等地出发,结合明朝史料对移民多的地点进行走访和调查,并对南方的一些省市也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山西和陕西两个省份中脚趾甲分瓣(即“猴儿趾甲”)的概率为79%,河南、江苏等地都在60%左右,而到了江西和福建则只有30%左右。由此可见人的脚指甲分瓣确实和地域有关,也和史料中记载的移民多少相关。


科学家经过对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脚趾甲分瓣其实属于染色体的显性性状,虽然其分布有地域特征,但是并不能当成某一族群的特殊标志。不是每一个汉族人都有瓣状甲,同一个父母的孩子有的有,有的则没有。两个汉族男女结婚后,他们的后代也不一定出现瓣状甲,所以说以瓣状甲区分汉族是不科学的。但是它的出现依然困扰着科学家,也无法得知为什么只有中国人会有瓣状甲,只能推断:瓣状甲是古代华夏民族的一个胜利特征,或者这是某个已经融入华夏民族的少数民族的胜利特征,至今仍被中国人的基因传承着。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猴儿趾甲”只是个民间传说,并不能以此来分辨民族。


“猴趾甲”的传说:五百年前咱们可能是一个村的,不信?脱鞋看看

“猴儿趾甲”的有关传说和网上解释就是这些。谁有兴趣,晚上洗脚时搬起自己的脚,认真看看,你是否也有“猴儿趾甲”?但是不要因此想入非非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