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這次疫情,如果沒有鍾南山院士,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如果沒有鍾南山,這次疫情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這場疫情的發現,是這樣開始的。

在後來的追溯中,人們發現了很多的吹哨人、發哨人。


解析:這次疫情,如果沒有鍾南山院士,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武漢中心醫院的急診科主任艾芬接診了一些疑似病例,檢測提示與非典病毒高度相似。

她向上級彙報,在沒有得到重視的情況下,向同行發出提醒,也因此遭到嚴厲批評。


解析:這次疫情,如果沒有鍾南山院士,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隨後的李文亮醫生等人,通過微信群向同學、家人發出提醒,人們稱他們為“吹哨人”。

吹哨人是西方的說法,而人們對這些“吹哨人”的動機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說他們是想炫耀自己的發現, 有人說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但作為同行最能理解,這些“吹哨人”“發哨人”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知道傳染病的危害性,所以如果疫情被發現,上報而得不到回應。

對於他們來說是十分沮喪的。如果醫務工作者的警覺都不被重視的話,那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屏障已經失去。

有人說,他們如果真想發出警報,為什麼只是在家人群、同學群發佈,過程中還提醒群員不外傳。 這是所有渺小的人的選擇,壓抑和無奈。

他們發現問題卻解決不了問題,卻有可能成為被解決的人,只能在自保的情況下去傳遞信息。

而正是如此,他們也受到了訓誡。從他們“造謠”到“可防可控”“不存在人傳人”的論斷出現,這段時間我們錯過了很多機會。

直到鍾南山的出現,局勢開始出現扭轉。艾芬、李文亮如果是吹哨人,那按中國古代的說法,鍾南山是吹響警報號角的人,他報警了一場戰爭,敵人是新冠病毒。

鍾南山的作用因為他的幾個身份而能量巨大,他是醫生,是呼吸傳染病專家,是科學家。

這些身份讓他有機會去認同自己的同行,如李文亮這樣的一線醫生。

身份的認同,讓他從開始就願意去相信,去傾聽一線的意見。當時的情況是,大家都懂,只差捅破窗戶紙。 鍾老現場調研、詢問、收集了大家的意見,捅破了窗戶紙。

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偉人,吹哨人即使發現問題,也沒有辦法吹響警號,而偉人的聲量卻可以警醒所有人,包括不願睡醒的人。

如果沒有這個警報、這個轉折,大家可能還沉浸在“可防可控”的夢裡,或者是把這場疫情當做一場大號感冒對待。

中國以外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29萬。6000萬人口的意大利,確診突破6萬,死亡6000人。 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管控,中國作為14億人口的國家,疫情局面可想而知。


解析:這次疫情,如果沒有鍾南山院士,會發展到什麼地步?

國內疫情防控的初步成功,離不開鍾南山這樣的偉人,他們應該名留青史。而接下來,就看更多科學家的努力了,相信我們終將戰勝這場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