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又重倉殺入這個創新葯龍頭企業

近期,全球資本市場開啟了避險模式,風險資產的遭到集中拋售,一時間全市場哀鴻遍野,有一個重磅的公告被焦慮的情緒所掩蓋,直至近期才被市場挖掘,那就是在財報前的靜默期,生物製藥龍頭三生製藥發生了一筆潛在的權益變動:

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被高瓴接下,未來可能還會有5%的股權轉讓,作為近年來在市場上引領風向的網紅機構,高瓴資本的動向一直都是市場關切,此次行業老白馬和網紅機構之間的化學反應值得持續關注。

截至發稿,三生製藥漲近8%,近三日累計漲超30%。


高瓴資本擅長投資生物醫藥,消費,TMT,企業服務四大領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最為優秀,從2014年開始佈局國內PD1創新藥四大龍頭企業和重磅佈局國內CRP/CMO賽道,回頭看收益都非常高。

昨天,根據港股官方的具體披露,高瓴資本進入國內生物創新藥公司三生製藥,以7.01港幣買入1.34億股的權利,如果後期高瓴資本在三生製藥行使這方面的權利,高瓴資本將在三生製藥上持有1.34億股,預估高瓴資本此次投資9.88億港幣左右。

三生製藥大體介紹:

三生製藥1993年成立中國瀋陽,三生製藥的創始人婁建是技術研發出身,最初是國企沈後軍事醫學研究所微生物免疫研究室主任,但技術轉讓也轉不出去,後來只能帶著一幫人民子弟兵下海,創立了這家企業,那一年創始人婁建57歲。

三生製藥從腎臟領域用藥起家,1998年模仿美國醫藥巨頭安進研發出第一款促紅素用藥:益比奧,這款產品主要是解決腎功能不全,腫瘤放化療引起的紅細胞不足的問題,2002年益比奧成為國內這個領域第一品牌,2014年收購了促紅素第二個品牌:賽博爾,這個品牌原來隸屬於深圳賽保爾。

創始人的兒子婁競和他父親一樣同樣是技術流,在上海軍醫大學大學任教3年後,1989年赴美留學在紐約fordham大學攻讀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婁競發現權威雜誌《自然》公佈了一項研究成功:血小板生成素(TPO)對血小板減少疾病有治療作用,於是婁建建議他的父親立項開發,也就是現在三生製藥的主力銷售產品:重組血小板生成素(特比奧),這個藥品主要用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化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

三生製藥2007年曾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中國最早上市的生物製藥企業,2013年完成美股私有化退市,201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15年三生製藥出資39億人民幣收購了一家國內領先的抗體生產企業:

上海中信國健,同時取得第三個核心產品:益賽普,中信國健是國內單抗行業研發和生產的龍頭企業,還能提供對外CMO業務,不止體量中國最大,也是從細胞系、培養基、原液到製劑(多種劑型和規格)的全球最完整生產線之一。

上面這三類藥物就是三生製藥營收主力產品,這三類產品的收入佔三生製藥總收入的80%左右,是三生製藥支撐市值最主要的邏輯。

高瓴資本又重倉殺入這個創新藥龍頭企業

腎臟用藥義比奧和賽博爾是腎臟透析領域,其中益比澳是瀋陽三生自研,賽博爾是瀋陽三生14年左右收購的深圳賽保爾的品牌,現在是在國內是龍頭品牌,未來的增長點邏輯

1.國內腎病患者做透析的概率比海外低不少,有提升空間2.義比奧獲得22個國家批准,管理層認為這兩個產品在增長初期

腫瘤用藥特比奧是瀋陽自研產品,全球唯一,按營收算,市佔率70%左右,管理層認為這個產業也在增長初期,主要邏輯:1.擴大適應症,增加肝功能患者和免疫性血小板減少2.全球已經有7個獲批上市。

益賽普是治療銀屑病(就是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的藥物,對標藥物是美國藥企艾伯維的阿達木單抗,阿達木單抗是全球「藥王」,在阿達木沒有降價之前,由於比較昂貴大部分患者都用的是益賽普。

按2019年6月的銷售額算,益賽普在這個領域的市佔率是61.9%,2019年5月阿達木單抗主動降價60%,

市場現在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品類的大幅度下滑,這個品類在2019年下半年的收入也是投資者需要重點關心的。是不是阿達木進了醫保以後益賽普就賣不出去了?

三生製藥前幾個月的走勢,已經預期這個品類會下滑,市場非常看空,但是管理層依然表達這個領域處於市場化的初期。


高瓴資本為什麼現在買入三生製藥,可能的投資邏輯是什麼?

純屬推測,不作為投資建議。

1、三生製藥業估值便宜,只有14PE左右。

三生製藥一直專注國內生物製藥的研發,有3個營收破10億的單品,其中特比澳還是全球獨家產品,在國內是比較罕見的,說明公司的基本功紮實,企業經營穩健,連續多年毛利潤率80%多,淨利潤率20%多,有充足為其他產品在研產品提供現金流。其中三生上海國健有豐富的在研管線,有30多個品種。

高瓴資本又重倉殺入這個創新藥龍頭企業

其中302H伊尼妥單抗(商品名:賽普汀)已提交上市申請並獲受理,被納入優先審評品種。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第一高發惡性腫瘤,乳腺癌中her2+靶點擴充患者佔25%左右,赫賽丁就是專門治療這種分型的一線用藥。其中赫賽汀17年全球年銷售額超60億美元,是羅氏第三暢銷的藥物,這個藥物和赫賽汀同靶點藥物,但是和赫賽丁的仿製藥不是一回事,是患者使用赫賽丁耐藥後的一個新選擇,類似恆瑞醫藥的艾瑞妮,可能就在最近會審批上市,是催化劑之一

2、佈局下一代免疫藥物PD1

高瓴資本從來不會因為便宜去投資一家公司,高瓴資本在生物醫藥行業還是看準行業的發展趨勢去投資,當12年國內大部分醫藥公司還在做仿製藥的時候,高瓴資本就看到未來創新藥是大趨勢,積極佈局PD1方面的龍頭企業,但是現在的免疫藥物PD1只對不到25%的患者有良好療效,大部分患者不能使用。

去年11月份三生製藥投資了美國生物製藥公司Verseau,Verseau正在開發一種新型的PD1技術,可以把患者的應答率從25%提高到80%。與之對比的,國內有非常多醫藥公司盲目跟風一代PD1,這個賽道太擁擠了,就是走完三期臨床,也賣不上價格,能不能回本都不一定,但最確定是CRO/CMO賽道企業賺錢。

三生製藥,不盲從不跟風,有獨到的研發策略,開闢藍海,值得尊敬

3、三生國健:一個隱形的CDMO公司,和藥明生物一個賽道

曾幾何時,對於製藥行業或是投資券商來說,一提到生物製藥的領軍企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生國健的前身,即中信國健。三生國健擁有總計38000升液生產線,在流行使用一次性反應器的當下,仍然堅持採用傳統不鏽鋼發酵罐,可謂獨樹一幟。公司自2002年成立,2006年益賽普批准上市,在生物大分子研發生產領域已經積累了十幾年的經驗,在國內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老司機了。

和三生國建一個賽道的藥明生物股價漲了數倍,反觀三生製藥不斷下跌,高瓴資本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佈局。

4、佈局1500億市場的血透服務市場

三生製藥是腎病領域的老司機,起家業務就是在腎臟領域,通過佈局完善,在全國各地的腎臟領域積累豐富資源。

目前,我國的血透中心註冊數量為3600家左右,正在試點的獨立血透中心不到20家。

而在國家政策放開後,正處於蠻荒階段的民營血透中心可能會在短期內快速起步。

2016年的全球透析服務市場(包含腎臟藥品)總值約為620億美元,而透析機等透析產品的市場總值約為140億美元。透析服務的市場遠遠大於透析產品的市場,所以國內外的透析產品生產企業會憑藉自己的產品成本優勢,或者專業優勢涉足透析服務領域。

根據東方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血透中心有3637家,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醫院,佔據了絕對的壟斷地位。在大病醫保範圍擴大之後,ESRD患者的血透人數會大量增加。3000多家血透中心對中國龐大的患者人群來說嚴重供不應求,預計中國需要3萬家血透中心。

巴菲特很少持有生物醫藥公司,但他買入了這個賽道的公司:DaVita達維塔保健,專注透析服務的企業,巴菲特持有很多年。

2009年前後,三生製藥就在遼寧省錦州等地建立了「三生腎友之家」,著手建立「連鎖基層血液透析中心」,三生製藥在這個領域有豐富的經驗。

下面是國內幾個血透中心的經營擴張計劃,需要和管理層確認。

高瓴資本又重倉殺入這個創新藥龍頭企業

高瓴資本還在今年2月19日去國內專注腎臟血液灌流領域的A股企業:健帆生物調研,值得投資者關注。

三生製藥最近股價跌的太多了,管理層實在受不了,一直在回購。

高瓴資本又重倉殺入這個創新藥龍頭企業

三生生物還有一個催化劑,應該不是高瓴資本關注的。三生生物旗下的子公司三生國健馬上A股科創板IPO.

  • 三生製藥控股三生國建97%多,三生國健上市後,稀釋一部分股權,後三生製藥控股三生國建89%左右
  • 三生國健上市,10%股權募集31億人民幣,則三生國建上市後發行市值為310億人民幣,按科創板的規則,上市後會大炒一波。

那麼三生國健上市後預計市值達到500-1000億人民幣,然而港股母公司只有210億港幣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