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海鮮市場首位確診患者身份曝光 去年12月現發熱症狀


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首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共27人,大多來自華南海鮮市場,“暫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

澎湃新聞從相關渠道獲得的一份首批感染名單顯示,27人均無活禽暴露史,其中24人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4人來自同一家庭,最早出現症狀的患者為12月11日。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魏女士在華南海鮮市場經營活蝦生意,於12月11日出現發熱症狀,系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她長期租住在市場附近的一棟居民樓裡,距離市場直線距離不到500米。出現症狀後,她第一時間在樓下診所就醫。“以前一點不舒服,我都會立刻去打針,因為我做生意的,不能在家裡拖,每次第一天打,第二天就明顯好轉。但這次打了兩針都無效,就去十一醫院拍了片,還是沒看出名堂來,就開了藥回家了。”在拖了一天以後,魏女士又去小醫院裡打針,“但一點都沒效果”,換藥打“人就不行了,很難受,沒有力氣,精力跟不上。”12月16日,魏女士才前往了協和醫院門診部。澎湃新聞從相關渠道獲得的一份首批感染名單顯示,華南海鮮市場的首批確診患者中,出現發熱等症狀後,共11人選擇就近到小診所就醫。2月23日,澎湃新聞記者實地探訪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的居住環境發現,名單中的診所均已關門歇業,且多位於華南海鮮市場附近的老舊小區。以“鑫鑫診所”為例,該診所位於唐家墩街馬場社區,與華南海鮮市場一街之隔,多為老舊小區,租金低廉。首批確診名單中,至少有4人在此就醫。該社區張貼的通告顯示,截至2月27日12時,該社區共30人確診新冠肺炎,治癒11人,死亡3人;疑似病例55人,死亡2人。

無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的重症患者

上述名單中顯示,陳先生系首位無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患者,於12月16日出現發熱症狀,並在第一時間前往江夏人民醫院就醫。他介紹稱,自己在某公司從事財務工作,無活禽暴露史,一度成為重症患者,“直到現在都沒想通自己怎麼感染的”。“我是16日發的燒,當時白天就發燒了,應該是中午,10點到12點左右吧,在縣醫院(江夏人民醫院)住院期間,就這種說話狀態,就會氣喘。”而令他與家人不解的是,在確診前期,家人並未做任何防護,但截至目前,家人尚無一例發現感染。陳先生家人告訴記者,陳先生髮燒以後,就沒有跟自己住在一起了,但自己並沒有做防護,包括中途陪同陳先生轉院,都還有過近距離接觸。不僅與華南海鮮市場無接觸史,陳先生家住江夏,與市場直線距離更是超過了30公里。陳先生稱,病發前半個月,除了上班,他沒去過其他地方。在此前疾控部門對他生活軌跡的問詢裡,甚至將時間推到了11月底。“我確診這個事情,在地鐵上感染的可能性最大,也有可能是我後來去醫院被感染的。”陳先生回憶到。自官方通報首批27名新冠肺炎感染者以來,華南海鮮市場是否為“毒源地”,仍在爭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