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我觉得只留半个脑子应该挺不错的。那样我就有了天底下最好的挡箭牌。我无论说什么蠢话别人都会觉得合情合理。

——美 柯蒂斯·道金斯《格雷巴旅馆》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大部分朋友都杀过,朋友们大都名声狼藉,当然包括他自己,但他却受到了《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欧美数十家媒体的推崇,哦不对,推崇的是他的作品,这个人就是柯蒂斯·道金斯,《格雷巴旅馆》的作者。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在美国俚语中,格雷巴旅馆就是监狱的意思;作为一本监狱文学,很多人喜欢将《格雷巴旅馆》跟《肖申克的救赎》相媲美。不过有一说一,在艺术层面以及内涵层面,《格雷巴旅馆》都跟《肖申克的救赎》完全没得比,《格雷巴旅馆》唯一突出的地方在于2个字,有趣。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首先是作者有趣,写下这本监狱实录的作者柯蒂斯·道金斯,本人就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监狱关押,而且是终身监禁;这位获得了密歇根州大学艺术硕士的高材生,在一次嗑药以及酗酒后,带着发昏的头脑走上街头;等他清醒过来时,他已经因为枪杀了一名陌生人而遭到特警逮捕。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美国各州的立法都是单独区分开来的,密歇根州就没有死刑,重刑犯会一直被关押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中直到死亡,有的时候或许犯罪者都说不清这到底是一种对自己的仁慈,还是最大的惩罚。

作为一个高知犯罪分子,尤其是学艺术的,道金斯在进入监狱后所收到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他一开始没有想过写作,可是在看到监狱的那些真正的黑暗,或者是黑暗之外的一些东西后,他没有办法停下来。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你永远得不到清静。不管周围什么情况,都必须天天写作。"可惜的是,它却无法书写自己,因为美国法律规定:"罪犯不能从自己的罪行中获利",尽管是写作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在《格雷特旅馆》中,其实并没有太多对于人性的思考,或者对个人行为背后原因的探究,因此有对此评价为:"内容感觉就像是在瘾君子空白的大脑,中年男寂寞到猥琐的世界。"但这本来就是一个纪录片式的书籍,是对于身边发生的事的记录,只不过这个记录环境发生在常人无法接触的监狱中,记录的也非一般人所经历过的或绝望、或疯狂。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我国有本非常出名的类似的书籍,名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其实跟《格雷特旅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于特殊人群的记录。从这类型的书当中的确很难找到什么关于深刻内涵思考,但是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挺适合闲暇时间增长见识的读物。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人这一生不可能只接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或者只接受到恶意,更不可能只面对固定的某一种人。别说人都是有多面性,光是不同的人跟不同的人之间的差别就足以让一些对于人性不是那么熟悉的"小白兔"们吃个大亏。所以多了解一些这个世界上自己所不了解的一面,对我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同时这些书也在告诉我们,不要用固有的,一成不变的偏见去看待所有,这样很容易让自己在与别人相处中受到伤害。疯子因为具有一些堪称天才想法的创意就不是疯子了吗?不,他们还是疯子,具有不确定性以及伤人能力的疯子;罪犯会寂寞,会惦记亲人,那他们就不是罪大恶极的犯罪者了吗?不,关爱自己跟亲人不代表对别人不凶残。

在美国,如果有人进了局子,人们会说他去了格雷巴旅馆

但所有的疯子都是无理智的吗?所有的罪犯都该受到唾弃吗?也不是。什么时候一个人能够学会只将环境等因素作为参考,客观的不带主观偏见的去看待某些人跟事,那么这个人就是真的拥有了成熟的人格。

看书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学习哦,第2导师论文辅导,线上一对一论文辅导教育先驱者,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随时随地享受到高校名师指点。论文那么重要,你总得去学会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