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 玄蔘—養陰生津

麥冬 玄參—養陰生津


驚蟄節氣已過,蟄蟲始鳴,代表萬物開始復甦。今年的氣候特點開始顯現,即為火、燥。針對火邪,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了幾味清熱的常用中藥,那麼接下來我們談談燥邪。


燥邪是津液不足的一種表現。燥邪可以表現在頭面部,也可以表現在身體皮膚。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進入3月中旬以後,特別容易出現口乾、嗓子乾澀、眼睛乾澀、皮膚乾澀等情況。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味常用的養陰生津液的中藥


麥 冬


麥冬 玄參—養陰生津

性味歸經


性味 甘,微苦,微寒

歸經 歸心、肺、胃


藥物作用


麥冬主治燥熱咳嗽、大腸乾燥的便秘、陰虛失眠。


由於肺與大腸相表裡,今年是金運受壓,所以屬金的兩個臟腑—肺與大腸,受火燥之邪最多。我們中醫講肺喜潤惡燥,而大腸主津。兩髒都是需要津液而厭惡燥邪。


麥冬就是味道甘寒的藥物,甘寒可以化陰生津;它可以進入肺經,所以是今年最常用的養陰藥物。


大家熟知的秋梨潤肺膏(潤肺止咳,生津利咽)中,麥冬就是主要成分之一。


燥熱咳嗽時出現的症狀


咳嗽痰少,或乾咳無痰,或痰粘咳不出來,有時咳吐的痰液裡帶有血絲,咳嗽厲害時胸部疼痛

肺裡津液不足,導致分泌物減少,氣道黏膜缺少潤滑,乾燥起刺有毛糙感,就會出現幹癢性咳嗽,或者氣道黏膜摩擦損傷淺表脈絡,破裂出血


鼻孔和喉嚨都覺得乾燥,嘴唇發焦

肺開竅於鼻,肺的津液受損,作為肺上呼吸道的鼻和咽喉的粘膜同樣也會出現乾燥毛糙感,出現這些症狀


面色發紅,心裡發煩

津液為陰,陰虛火就旺,火旺就會煩躁


大便秘結,小便少發黃

大腸燥的話,就會出現便秘;津虧小便就會量少,火旺小便就會發黃


燥邪咳嗽需要養陰生津,因此要注意多喝水。

麥冬作用總結為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麥冬使用

麥冬是一味養陰生津和除煩躁的要藥,它是一味甘寒的藥物。日常可以泡水或者煎水飲用。食療裡也經常用到。


不僅可以潤燥清心,甜味還可以顧護一下脾胃,口味也好。一般麥冬10g以內單用泡水代茶飲問題不大


麥冬常用保健代茶飲

生黃芪15g 麥冬10g 生甘草5g


麥冬10g 百合10g


麥冬10g 遠志10g


以上組合煎水20分鐘,每次100ml,每日兩次,每日早8點、晚上8點喝。可連續用半個月至1個月。


上面的組合也可以泡水喝,此時可以不論時間點,根據今年氣候特點,泡水喝建議要加桑葉1g。泡水注意一天一更換


禁忌注意


脾胃虛寒洩瀉 (麥冬屬於甘寒藥物,對於脾胃虛寒的人用,容易傷胃陽和生脾溼,使得腹瀉不容易好。)

---脾胃虛寒洩瀉的表現:腹瀉,可見不消化食物。胃冷痛纏綿,喜溫膏按,神疲乏力,手足不溫。


胃有痰飲溼濁 (養陰的藥物,需要首先進入脾胃,如果脾胃本身痰溼就重,那麼再生津液就會加重痰溼)

---痰飲溼濁。咳嗽痰多,頭暈困重,大便溏黏,小便渾濁。


暴感風寒咳嗽者 (麥冬屬陰性的藥物,對於本身就屬於陰性的風寒之邪,就會一起傷害身體陽氣,使咳嗽加重)。

---風寒外感:咳嗽,伴有怕冷怕風,發熱,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


玄 參


麥冬 玄參—養陰生津


性味歸經


性味 甘、苦、鹹,微寒

歸經 歸肺、胃、腎


藥物作用


陰虛燥咳、便秘。除了滋陰玄參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可治皮膚出斑、咽痛、癰腫瘡毒。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癘,白喉,癰腫瘡毒。


玄參的主要特點除了滋陰生津外,還有清熱解毒,治療出血的作用。如果還有出現下列症狀,可以把玄參用起來:


眼紅,咽痛 陰虛火旺,虛火上炎頭面,或造成眼部和咽喉部的粘膜充血。

癰腫瘡毒 火之極即生熱毒。今年是火燥年份,玄參即可以去火,也可以滋陰,所以也是今年的經常可以用來保健的。

燥咳、便秘 解釋同麥冬

皮膚髮斑 這裡跟大家說,斑就是不突出皮膚,皮下的點狀或者片狀色素沉著。血斑就是紅色的,顏色比較鮮豔。一般我們都說斑疹,其實疹是突出皮膚的,和斑不一樣的。


玄參的作用總結為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玄參使用


玄參的主要作用是滋陰和去火。煎水代茶飲是玄參比較好的服用方式,泡水效果一般。


一般玄參5g~10g ,煎水20分鐘,每日早晚8點喝。用於燥咳,咽痛,頸部淋巴結腫,便秘。由於玄參性質比較重著,服用時間不要太長。建議3到5天就可以了。


中醫治療久傷津液的慢性咽炎,就有一個特別有名的處方,叫玄麥甘桔湯。這裡就有玄參、麥冬兩味養陰生津的藥物,再加上解毒利咽的甘草和桔梗。


玄麥甘桔湯

玄參9g,麥冬6g,生甘草6g,桔梗3g

煎水半小時,可以一次性煎出500ml~1000ml,每日當水喝


禁忌注意


脾胃虛寒洩瀉 (麥冬屬於甘寒藥物,對於脾胃虛寒的人用,容易傷胃陽和生脾溼,使得腹瀉不容易好)

---脾胃虛寒洩瀉的表現:腹瀉,可見不消化食物。胃冷痛纏綿,喜溫膏按,神疲乏力,手足不溫


胃有痰飲溼濁 (養陰的藥物,需要首先進入脾胃,如果脾胃本身痰溼就重,那麼再生津液就會加重痰溼)

---痰飲溼濁。咳嗽痰多,頭暈困重,大便溏黏,小便渾濁



歡迎到各媒體平臺關注


新浪微博:王波大夫

抖音號:中醫點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