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 玄参—养阴生津

麦冬 玄参—养阴生津


惊蛰节气已过,蛰虫始鸣,代表万物开始复苏。今年的气候特点开始显现,即为火、燥。针对火邪,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几味清热的常用中药,那么接下来我们谈谈燥邪。


燥邪是津液不足的一种表现。燥邪可以表现在头面部,也可以表现在身体皮肤。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进入3月中旬以后,特别容易出现口干、嗓子干涩、眼睛干涩、皮肤干涩等情况。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味常用的养阴生津液的中药


麦 冬


麦冬 玄参—养阴生津

性味归经


性味 甘,微苦,微寒

归经 归心、肺、胃


药物作用


麦冬主治燥热咳嗽、大肠干燥的便秘、阴虚失眠。


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今年是金运受压,所以属金的两个脏腑—肺与大肠,受火燥之邪最多。我们中医讲肺喜润恶燥,而大肠主津。两脏都是需要津液而厌恶燥邪。


麦冬就是味道甘寒的药物,甘寒可以化阴生津;它可以进入肺经,所以是今年最常用的养阴药物。


大家熟知的秋梨润肺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中,麦冬就是主要成分之一。


燥热咳嗽时出现的症状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粘咳不出来,有时咳吐的痰液里带有血丝,咳嗽厉害时胸部疼痛

肺里津液不足,导致分泌物减少,气道黏膜缺少润滑,干燥起刺有毛糙感,就会出现干痒性咳嗽,或者气道黏膜摩擦损伤浅表脉络,破裂出血


鼻孔和喉咙都觉得干燥,嘴唇发焦

肺开窍于鼻,肺的津液受损,作为肺上呼吸道的鼻和咽喉的粘膜同样也会出现干燥毛糙感,出现这些症状


面色发红,心里发烦

津液为阴,阴虚火就旺,火旺就会烦躁


大便秘结,小便少发黄

大肠燥的话,就会出现便秘;津亏小便就会量少,火旺小便就会发黄


燥邪咳嗽需要养阴生津,因此要注意多喝水。

麦冬作用总结为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麦冬使用

麦冬是一味养阴生津和除烦躁的要药,它是一味甘寒的药物。日常可以泡水或者煎水饮用。食疗里也经常用到。


不仅可以润燥清心,甜味还可以顾护一下脾胃,口味也好。一般麦冬10g以内单用泡水代茶饮问题不大


麦冬常用保健代茶饮

生黄芪15g 麦冬10g 生甘草5g


麦冬10g 百合10g


麦冬10g 远志10g


以上组合煎水20分钟,每次100ml,每日两次,每日早8点、晚上8点喝。可连续用半个月至1个月。


上面的组合也可以泡水喝,此时可以不论时间点,根据今年气候特点,泡水喝建议要加桑叶1g。泡水注意一天一更换


禁忌注意


脾胃虚寒泄泻 (麦冬属于甘寒药物,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用,容易伤胃阳和生脾湿,使得腹泻不容易好。)

---脾胃虚寒泄泻的表现:腹泻,可见不消化食物。胃冷痛缠绵,喜温膏按,神疲乏力,手足不温。


胃有痰饮湿浊 (养阴的药物,需要首先进入脾胃,如果脾胃本身痰湿就重,那么再生津液就会加重痰湿)

---痰饮湿浊。咳嗽痰多,头晕困重,大便溏黏,小便浑浊。


暴感风寒咳嗽者 (麦冬属阴性的药物,对于本身就属于阴性的风寒之邪,就会一起伤害身体阳气,使咳嗽加重)。

---风寒外感:咳嗽,伴有怕冷怕风,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


玄 参


麦冬 玄参—养阴生津


性味归经


性味 甘、苦、咸,微寒

归经 归肺、胃、肾


药物作用


阴虚燥咳、便秘。除了滋阴玄参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可治皮肤出斑、咽痛、痈肿疮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玄参的主要特点除了滋阴生津外,还有清热解毒,治疗出血的作用。如果还有出现下列症状,可以把玄参用起来:


眼红,咽痛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头面,或造成眼部和咽喉部的粘膜充血。

痈肿疮毒 火之极即生热毒。今年是火燥年份,玄参即可以去火,也可以滋阴,所以也是今年的经常可以用来保健的。

燥咳、便秘 解释同麦冬

皮肤发斑 这里跟大家说,斑就是不突出皮肤,皮下的点状或者片状色素沉着。血斑就是红色的,颜色比较鲜艳。一般我们都说斑疹,其实疹是突出皮肤的,和斑不一样的。


玄参的作用总结为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玄参使用


玄参的主要作用是滋阴和去火。煎水代茶饮是玄参比较好的服用方式,泡水效果一般。


一般玄参5g~10g ,煎水20分钟,每日早晚8点喝。用于燥咳,咽痛,颈部淋巴结肿,便秘。由于玄参性质比较重着,服用时间不要太长。建议3到5天就可以了。


中医治疗久伤津液的慢性咽炎,就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处方,叫玄麦甘桔汤。这里就有玄参、麦冬两味养阴生津的药物,再加上解毒利咽的甘草和桔梗。


玄麦甘桔汤

玄参9g,麦冬6g,生甘草6g,桔梗3g

煎水半小时,可以一次性煎出500ml~1000ml,每日当水喝


禁忌注意


脾胃虚寒泄泻 (麦冬属于甘寒药物,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用,容易伤胃阳和生脾湿,使得腹泻不容易好)

---脾胃虚寒泄泻的表现:腹泻,可见不消化食物。胃冷痛缠绵,喜温膏按,神疲乏力,手足不温


胃有痰饮湿浊 (养阴的药物,需要首先进入脾胃,如果脾胃本身痰湿就重,那么再生津液就会加重痰湿)

---痰饮湿浊。咳嗽痰多,头晕困重,大便溏黏,小便浑浊



欢迎到各媒体平台关注


新浪微博:王波大夫

抖音号:中医点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