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四季更迭,但在春天怀念海子,是固定仪式。

1989年的3月24日,海子过了一个纠结的25岁生日,那天,他写下了2封遗书。

第二天,海子把房间收拾整齐,换上一身干净衣服,带上包括《圣经》《瓦尔登湖》在内的4本书,匆匆地离开了昌平。这天,连续在幻听和精神分裂的折磨下,他又留下了3封遗书。

3月26日,他在失控中来到河北山海关,火车声呼啸的铁轨旁,撕下书边一角,绝望地写道:

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我自杀和任何人没有关系。我以前的遗书全不算数,我的诗稿仍请交给《十月》的骆一禾。

这是他最后一封遗书,所有的恩仇消失殆尽,保留了对周遭和世界最大的善意。一个青年诗人就这样葬身铁轨之下,生命定格在永远的25岁。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海子短暂7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留下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写的最后一首诗是《春天,十个海子》,他在开头中说: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清醒的他,仍期待自己能从沉睡中复活,但没能打败坠落中的另外一个自己。31年过去了,我们读他的诗、缅怀他,但他依然没有再醒来。

最后的诗篇中的“十个海子”,都分别是怎样的呢?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1.神童

在海子出生以前,她的两个姐姐都夭折了。

因此父亲查振泉对于这个姗姗来迟的孩子,寄以厚望,属龙,龙生于海得富贵,于是取名海生。

他出生后没几年,便进入了“文革”时期,当时公社里开毛泽东著作背诵会。4岁的查海生被抱上台,一口气背了40多首诗,震惊了全场人。

之后,大人们只要见了他,都是一句话:这孩子,将来长大了有出息。

2.武侠迷

六七十年代,学习环境并不好,小学和初中都是允许跳级的。1978年,年仅14岁的查海生,被父亲送到了怀宁县高河镇读高中。

按照当时的话说:高考决定了学生将来穿草鞋还是穿皮鞋。查海生在班上名列前茅,经常被老师当做表扬的例子。

一次,语文老师让他介绍的课外阅读心得。他站起来说,自己正在看《天龙八部》。

同学们都笑了,以为老师要批评他,但是他接下来说的一番话,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这本书,金庸写尽了人生……无论什么角度,终归要直指人心……只有心才能使肉身获得解脱。”

这是他少年时期从武侠中悟出的道,似乎是后期迷上修炼气功的伏笔。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3.状元

当时恢复高考没多久,才读了两年高中的海子,就随大家参加了高考。

在填志愿之前,他去问当老师的叔叔的意见,叔叔建议他报考复旦大学。但高中语文老师曾多次鼓励他,要他向北京大学冲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放弃了离家更近的上海,选择了北上。

放榜了的日子到了!海子以370分的高分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北大的通知书。

这是当年安庆市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父亲觉得脸上有光,家里的电灯整整亮了一个月;批发过来的冰棍儿见人就发,状元酒喝了一轮又一轮……

全家人都指望着这个孩子能靠读书改变命运。

4.北大骄子

揣着几十块钱、拖着一口木箱,查海生坐着火车从安徽农村来到了首都北京。

这个一个陌生又新奇的世界,但也是让他觉得是有落差的世界

他是班上最小的学生,有的同学竟比他大10多岁,他常常是个被大家逗闹的对象。

有一次,开“五讲四美”团会的时候,海子被点名发言,他说:“审美纯属个人事务,因为美实在难以定义……”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大家都敬他为“小夫子”。

他虽是北大骄子,由于自己的敏感、贫穷,心里一直记得父亲送他临走说的那句话: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应该憋了劲往好里闯。

80年代,外国文化大量涌入,海子如饥似渴地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他几乎什么都看,但看得越多,不同的世界观也碰撞得越厉害。

这个时期,他结识一生挚友:骆一禾、西川。互相影响下,海子也诗心萌动,开始痴迷于诗歌创作。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5.高校老师

1983年毕业,有些诗歌才华的海子被分配到北京西郊昌平的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

扎根了北京,留在了高校,用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是一个非常好的前程。一年后,他转为课堂教学,一个富家女学生爱上了他,更是坐拥人生赢家的感觉。

也许诗人天生都是自命不凡的、自恋的,他有更大的野心,要成龙、成王。

前期他并没有打入中国诗坛的核心,直到1985年《亚洲铜》的发表,才渐渐被世人看见。

但这依然前途渺茫,压抑痛苦中,他在诗歌《历史》中写到了时间的错位: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又在《哑脊背》中写到了南方的他和北方的格格不入:

“一个穿雨衣的陌生人/来到这座干旱已久的城”

海子虽然身在高校,但是更大的热情在诗歌上。他《在昌平的孤独》中,把自己比喻成“用鱼筐提水的人”,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6.贫穷诗人

工作后的海子依然贫穷。他的工资除了自己的日常开销,很大一部分是寄回老家。

父亲只是个农民,母亲体弱,弟弟众多,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同时,印诗稿,也是很大的一笔花费。所以,他诗歌中,总是在隐隐地表达着“饥饿和贫穷”

比如,《得不到你》中有一句:

“其余的家庭成员俯伏在锅勺上”

《春天,十个海子》中也写道:

“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它们把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7.失败恋人

情场失意,是海子走上绝路的又一重大因素。

据说他自杀前不久,曾见过初恋一面。这次见面对他的刺激不小,因此在学校举办的一次会餐中,他酩酊大醉,大闹了一场。

他对凡·高有着崇拜和迷恋,那么他的感情也如凡·高,虽然自卑腼腆,但一爆发就无比热烈赤诚。他短暂一生中经历了好几次的恋爱,有女学生、诗歌圈人、有夫之妇等,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他曾写过一首叫做《四姐妹》的诗:

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冈/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

曾经的掏心掏肺,现在都成了一场空,孤独的自己只能一个人在蒙尘的房间里感慨唏嘘。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8.气功修炼者

由于生活的不规律、喝酒、忧郁,海子的健康也是每况愈下。胃病,有一阵子竟到了咳血的地步。

也许是健康需要,也许本来就有修行梦,他迷上了气功。

他曾跑去成都,只为得高人指点迷津。他也游历了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寻找密宗。这一路北山西巡,他也留下很多经典诗篇。

内蒙古:《九月》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青海:《日记》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西藏:《西藏》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9.精神分裂者

现实不如意,人总喜欢去寻找寄托。对于中西各种文化均有广泛涉猎的海子,也是一样。

圣经、道学、佛学、现代各种学说与思想,诸多交织在一起,就像一个人的躯体内,有无数个小人在打架。他的精神,分裂了。

当时海子住的是学校的宿舍。他总是半夜半夜不睡觉,楼下的同事,多次半夜来敲门投诉,闹的筒子楼里的邻居颇为不满。

人们见了他,都躲着他。就连评职称,别人都填完表了,他还没被通知到。敏感的他,每每想起,更加心寒。

他曾写过一首《拂晓》:

跟我走吧,黎明/所有的你都是同一个你/我难以分辨/谁是你 谁是真正的你/谁又再一次是你/绝望的只是你/永不离开的你

这首诗中的“跟我走吧”,其实就是永远地离开;“你”,便是海子自己。

海子:25岁生日当天写下遗书,31个春天过去,诗歌依旧,故人不再

10.艺术殉道者

海子去世后,文化评论家朱大可先生说:“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海子就是一位艺术殉道者。

他在世的时候,他的诗歌被批得一文不值。“80年代写史诗根本就是个错误”“人类只要一个但丁就够了”……各种恶评,不绝于耳。

1988年成立的“幸存俱乐部”对他的伤害就更大了,诗歌界对他的残杀,是压死海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的自戕,在文学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钟情诗歌,却没能迎来自己被认可的时代。直到2001年,他才追加获得了“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结束语

我们今天读海子,很多人都说,他的诗歌充满了希望和幸福,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这首写于1989年白色情人节(3月14日)的诗,依然充满了遗憾和孤独。

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才做一个幸福的人呢?为什么是祝愿别人获得尘世的幸福,而不是自己?从明天开始就注定了今天的他还是在沉沦,愿别人拥有灿烂的前程就注定了自己的还是无法兑现。

海子短暂的一生,是在性格、爱好、感情、理想中迷失的一生,也是在困顿中挣扎的一生。2020年,距他的离去已经31年了,如今这个时代,已找不出几个真正的诗人,他那些纯粹的诗篇,倍加值得翻读。

- the end -


我是 ,邀您一起共读经典好书,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谢谢!(图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