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都拒绝活在「人生谎言」之中

文:无负钧言
TIME:2020.3.21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都拒绝活在「人生谎言」之中

关于对「李文亮」事件的调查结果出来了,报告中首先为李文亮医生定性:

称李文亮是「2019冠状病毒疫情的吹哨人」,重新讲述了一遍李文亮转发、发布有关微信信息的背景和过程。

其次为武汉警方行为定性: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中南路派出所「对李文亮医生出具训诫书不当,执法程序不规范」。

还详细公布了李文亮医生的发病、治疗、抢救以及抚恤、善后等情况。报告的最后建议湖北省武汉市监察机关对此事进行监督纠正,督促公安机关撤销训诫书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都拒绝活在「人生谎言」之中

我们很难想象李文亮在签署训诫书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也很难想象之后他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去工作的?我想更多的是内心的矛盾感。个人内心的「问心无愧」,又无奈的对现实妥协,这种普遍的矛盾心理,其实我们大家都一样,因为我们都相信世界就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谎言」之上的。

我相信,许多人曾经也问过自己,如果我是当时的李文亮,我有勇气去说出真相吗?被训诫之后我还有精力和意愿继续工作吗?

逃避还是说出真相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


一、说「谎言」的那部分自我;这种情况更多的是是群体下的自我,是人们所谓的阿谀奉承、是人们所谓的社会潜规则、是那些我们都知道是谎言,但是还要一次次坚持说下去的部分。


在很早之前,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我还有没有勇气说出真相,所以那些因为酒后吹出去的牛B、那些阿谀奉承的鬼话、那些自己承诺了而又无法兑现的诺言,都让自己非常的内疚,不快乐。我很快意识到,自己说的几乎所有的都是不真实的,而这么做的动机只是为了赢得辩论和他人的认可,或者获得地位的提升和需求的满足。

我通过语言来逼迫这个世界向我提供自认为重要的东西,我是个虚伪的人。意识到自己的虚伪和不快乐之后,我开始练习只说内心不会反对的话,也就是真话,或者至少不撒谎。


二、是更为超然、专注和具有判断力的部分。这种情况更多是独处的自我,是冥想中的自我。

疫情下,暗流涌动;各种谎言、各种认知的不同、各种阴谋论交织在一起,为了让自己更加冷静和清醒,我逼迫让那个更加超然、专注的自我,去看待这个世界。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梳理的自己观点和人生观,拒绝「谎言」是疫情下我对自己的要求。

我经常对自己说;「如果你背叛了自己,说了谎话或者做了亏心事,那么你的人格就会被弱化。而人格脆弱的人会在逆境不可避免地降临时被摧毁,到时你会发现自己已无处可躲,最后只能开始做可怕的事情。」

逃避或者说出真相,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选择,更是两条人生道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拒绝欺骗


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来操纵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即所谓的圆滑处事。圆滑是肆无忌惮的销售人员、广告商、花花公子、满嘴口号的乌托邦信仰者和反社会人格者的专长。圆滑的大学生写论文时不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会去取悦教授。

圆滑的人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虚伪地奉承和取悦他人,圆滑有时候等同于耍诡计、喊口号和鼓吹宣传。当人们被不良的欲望主宰时就会以这样的方式生活,所有的言行都是为了满足不良欲望。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研究的「人生谎言」中指出,这些不良欲望通常包括:将自我意识强加于人、强行证明自己是对的、抬高自己的地位、逃避责任、抢夺别人的功劳、被破格提拔晋升、确保被所有人喜欢、获得殉难者的光环、合理化地愤世嫉俗、为自己的反社会倾向辩解、维持天真、利用自己的脆弱性、维持圣人形象,或者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缺爱的子女。


活在「人生谎言」中的人会试图用感知、思想和行动来操纵现实,以实现狭隘的预设结果。


做一个敢于说「不」的人


我19岁有了自己第一份校外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我听过许多年轻人经常说「等我老了,等我退休我要如何如何等等」,「等我,有钱了,我就去环游世界」这样的一群人不在少数,而且随着年龄的成长有这样思维的人越来越多。


我不否认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但是这群人认为世界的秩序是一成不变的,先定义了自己的生命长度、然后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看似一个乌托邦式的世界,其实在余下的人生里一直在追寻一个可能本来就错误的人生目标。


青少年的人,怎么可能了解60岁的自己?如果一开始那个目标就是错误的,那么这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群人害怕打开充满麻烦的潘多拉之盒,虽然盒子里也包含着希望。相反,这群人扭曲了自己的生活,将它强行塞进一个天真的幻想当中。


这种过度简化和自欺欺人的行为在意识形态主义者中尤为典型,这群人相信一些单一的公理:我们就是应该这样生活,初中就应该如何,高中就应该如何,我们结婚了应该如何,我们工作上班就要给领导送礼,等等这些。


在这些荒谬理论的背后,他们自恋地认为如果自己掌有控制权,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完美。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坚信自己拥有完美的生活,他们避免矛盾,笑脸迎人,唯命是从,躲藏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不质疑权威或直抒胸臆,更不会在被欺负时发出抱怨。并且告诉身边的人,这就是生活。


隐藏自我的人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生命力来自原创的贡献。隐藏不能让循规蹈矩的人免于疾病、精神错乱、死亡和税务,甚至反而会压抑他们那些未实现的潜力,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勇敢展示自己


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现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现自己。这不仅意味着你在压抑自我,也意味着你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本可实现的潜力。


一方面,当你大胆探索和主动面对未知时,你能够用新获取的信息来更新自己;当你能够对老板、伴侣或者母亲说「不」的时候,你就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说「不」的人。如果你在应该说「不」的时候说了「是」,则会将自己变成一个在显然应该说「不」的时候也只能说「是」的人。


弗洛伊德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压抑对于精神疾病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压抑真相和说谎是同一类行为不同程度的表现。谎言会带来疾病,并且被道德问题所困扰,而这些问题正源自不真实。所有关注个体和文化病态的思想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谎言会扭曲存在的结构。不真实会同时腐化灵魂和社会,而且一种形式的腐败往往还会滋养另一种形式的腐败。


如果你背叛了自己,说了谎话或者做了亏心事,那么你的人格就会被弱化。而人格脆弱的人会在逆境不可避免地降临时被摧毁,到时你会发现自己已无处可躲,最后只能开始做可怕的事情。

现实中的谎言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渴望权力的领导会在你的工作单位制定新的规则。这些多余的规则在给人带来麻烦的同时还会降低你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感。但是你告诉自己没关系,这不值得抱怨,然后这样的事情又会再次发生。你在第一次不作为的时候就已经训练自己学会了纵容,你的勇气变少了,你的对手则因为无人反对而更强大了,整个机构也更腐化了。


这种选择,是一种选择性失明。这是最糟糕、最难以察觉、最容易被合理化的谎言。选择性失明是拒绝知道本来可知的事物。选择性失明是在执行计划时对错误采取回避行为。

每个职场、每个单位都有规则,有些最重要的规则是隐性的,当你决定加入他们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接受它们了。


如果你选择了说「不」,那将会是一个充满混乱和恐怖的过程,你没法轻松面对,但无论如何,做出行动都是有必要的。错误需要被及时纠正,纠正重大的错误往往需要重大的牺牲。接受真相往往伴随着牺牲,如果一直拒绝接受真相,那你就会始终深陷牺牲的巨额亏空中。


官僚主义的停滞和压迫正在上演,而你的视而不见也为其出了一份力。为什么不抱怨?为什么不表明立场?如果你发声了,其他同样害怕发声的人就会一起来支持你。如果别人不这么做,那么也许就到了革命的时候了,也许你应该换一份工作,找一个让自己的心灵不受侵蚀的地方。


这一点在亲子关系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心想让孩子免遭失望和痛苦的母亲,最终都无法让孩子独立成长。孩子若永远不离开母亲,母亲就永远不会孤单。这场「阴谋」在千百个会心的眨眼和点头中缓慢而又病态地铸成,母亲扮演着注定要为儿子奉献的烈士角色,同时获取着来自朋友们和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人类的理性思维可以以数不清的方式来自欺欺人、扭曲事实。生活的艰难足以削弱和压倒一个人,把他逼到极限,并在最脆弱的时候击垮他。即使是最完美的生活也无法让人感到绝对安全,但是相比那些在家园的废墟上挣扎的人,因为信任和奉献而团结起来的家庭更有可能重整旗鼓。


当个体、家庭或者文化中存在足够多的欺骗时,任何天生的弱点或者存在主义的挑战都有可能被放大成严重的危机。而且一个人若以失去自我人格为代价赢得了世界,又有什么益处呢?

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都拒绝活在「人生谎言」之中



结:
历史上经验来说;欺骗只会让痛苦更加刻骨铭心,让我们的心灵充满怨念和报复。欺骗带来了可怕的人类苦难,谋害了无数人的生命。欺骗险些毁灭了我们,而且在今天还依然持续威胁着我们。


深思,共勉之
钧2020.3.21

——————————END——————————

无负钧言 | 有趣而自由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