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農村人在網上祭奠先人,可行嗎?你能接受嗎?

新大風歌


清明節是咱們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有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日,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還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之間及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這個習俗由來已久,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先人的傳統文化。清明祭祖按照習俗一是整修墳墓,二是燒紙錢、供奉祭品。

各地的祭祀形式雖然有些差別但基本上是一樣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國家現在提倡大家文明祭祀,網祭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同樣可以祭祀祖先,緬懷祖先,當然這不分城市和農村,農村人照樣可以網祭。今年的清明節又正好趕上疫情期間,我覺得不管是網祭還是實地祭祀同樣可以表達我們對先人的緬懷和思念之情。


時光在唯美


清明時節雨紛紛,其實是以雨來寄託對於逝去親人的哀思。我國自古以來為禮儀之邦,而其中之一部分重要禮儀均指向對於逝去親人的禮數、儀式,因此也才有了清明節之“路上行人慾斷魂”之祭掃大軍。

然而,作為清明節還有另一種解釋,即寒食節。雖然兩者不能等同,但清明節卻源於寒食節。清明節用以分別節氣,而寒食節則更注重祭掃與傳統民俗。因此說,與其說是清明祭掃,倒不如說是“寒食祭掃”來得準確與恰當。以清明、寒食兩者區別入筆,無非是要指明清明祭掃本身與煙火無關,也與香火、紙錢等物無關,而只與“雨紛紛”的清冷氣氛相關。換言之,古人明確清明祭掃在寒食節期間,當然力避香火,連食物均應當以冷食為主,那麼,其祭掃的祭物,也均應當以冷為主。之所以當下清明節期間有人大燒香火紙錢,恰恰是違背了寒食節期間禁忌香火的傳統習俗,不僅大錯特錯,也與祭掃的氣氛相違背。

以移風易俗論之,作古之人,大約應當安眠於地下,即不喜大吵大鬧,也不喜烈焰熏天,而現實卻直接告訴人們,中華傳統無需仰息於西方習俗,然而,其靜美與肅靜不妨應當“拿來”。紙錢不妨變個法兒來寄託哀思,鞭炮則最好不要再攪擾先人,因此,網上祭掃就顯得對於新的移風易俗具有重要意義。

疫情當前,仍然不宜“扎堆”上墳祭掃,網上祭掃,不妨在具備條件的墓地、殯儀館、墳地加以推廣加以倡導。再回到“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古詩意境當中,一應了對於先人哀思寄託的場景與氛圍。而清明時節人為製造的“火紛紛”,其一是一種違法犯罪,其二是一種對於先人安寧的褻瀆,不僅應當力避,而且應當依法禁止。





夢想東半球


  今年的清明節註定是一個特別的清明節。一方面是因為在這場疫情中,全國有不少家庭受疫情影響,失去了親人;另一方面,疫情防控還不能完全放鬆,傳統的集體祭掃活動勢必受到影響。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相關文明祭祀的倡導,已有部分實踐。但是,它們依然屬於小眾現象。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以不到現場為特徵的網絡祭掃、隔空祭掃現象,應該會有明顯的增多。

出於防疫要求,各地應該分區分級分類來引導社會的祭祀活動,並提供相應的便利。比如,對具備開放條件的祭掃場所,可提供現場祭掃服務,並做好控流量、防聚集、強防護、保安全等工作。也就說,具備現場祭掃條件的地方,在做好相應防疫工作的同時,就應該向社會開放。

  從移風易俗的現實出發,當前較之於鼓勵網絡祭掃等綠色祭掃方式,還要逐步引導改變傳統祭掃方式中的陋習。比如,農村地區就特別應該注重森林防火。往年清明節,時常出現因為祭掃而引發的火災。這樣的現象必須有效加以控制,也具備相當高的社會認同,所以應該予以重點關注。







農人大明哥


導讀:【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小伊】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人們都儘量做到不出門不流動;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清明節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是今年的特殊情況,應不應該再回農村祭祖成為大家的焦點,既然近年來網絡發展迅速,清明節在網上祭祖可以接受嗎?

一、網上祭祖是否可行?

河南鄭州每年都有“三月三,拜軒轅”的追根溯源的拜祖大典,小編在前天接到通知說今年提倡網上參與拜祖大典,不再現場舉行。我們都知道今年疫情的嚴重性,相信大多數人也都可以接受。

類似於“三月三,拜軒轅”的祭祖大典,小伊覺得清明節在網上祭奠先人也是可以接受的事,只是需要提前做好相關“清明節祭祖”系統平臺,然後通過宣傳,讓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件事。

二、為什麼農村人不會接受清明節網上祭奠先人?

小伊認為:清明節在網上祭奠祖先,城市的人容易接受,但是農村人很難接受,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 (1)很多農村人不會使用網上拜祖系統,甚至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農村很多超過40歲以上的人,他們用智能手機大多數只是看電視、打電話,讓他們“清明節網上祭祖”很難學會,甚至一些5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使用的老年機,就沒有上網的功能。

  • (2)網上祭祖在農村人心裡是鬧著玩的事。農民對大多數人認為上網是一件“玩”的事,所以“清明節在網上祭祖”在他們心裡就是鬧著玩的,不僅不會接受,甚至會認為是對祖先的褻瀆,對祖先的不敬。

  • (3)農村已經解除“封村”。疫情形勢好轉,大多數農村都已經解除“封村”,農民也都隨意去農田裡耕種。農村人祖先的墓大多數都在農田裡,可以去農田種地卻要在網上祭祖?對農民來說不可以接受。

三、哪些農村人應該接受網上祭祖?

小伊認為並不是所有農村人都應該去親自祭祖,像(1)出外打工,(2)離家遠,(3)在疫情嚴重地區的這幾類人,不建議回農村祭祖,而應該考慮“清明節網上祭祖”的形式。畢竟也都是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全村的人也都不希望這個時候有人回去的吧!

回不去的農村人,也可以讓親戚朋友代替我們去祭祖。我父母六十多了,前幾日還再說,如果今年不能回去祭祖,就讓伯伯代替我們了吧!畢竟今年與往年不同,父母也不再強求我們一定回去。

結語:清明節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今年情況特殊,農村在家的農民清明節去祭祖,在城市裡的農村人就先不要回去了,可以試試網上祭祖的辦法。您覺著這樣可行嗎?歡迎留言!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小伊,喜歡的話就關注一下吧!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伊人間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這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去掃墓,祭奠自己逝去的親人。關於清明節的祭奠活動,我們學校也舉行了一系列的活動,響應上級號召,我們在網上祭奠那些革命先烈們,為他(她)們獻上最美麗的花,點燃最亮的蠟燭,燃燒時間最長的香。環保又方便的網上祭奠活動,讓我們每個人都寄託了自己的哀思,獻上了自己的祝福,我們都在祈禱,希望先烈們能含笑九泉。看到網上一個個的留言,我不禁再次思緒萬千。祖國母親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和富強,不正是那些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嗎?為了祖國不再受欺凌、為了祖國能富強起來,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他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平安,和諧美好,他們無私奉獻,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難道這些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不值得我們讚美嗎?不值得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驕傲與自豪嗎?新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我們沒有理由不奮發向上。所以我號召各位同學們: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發揮自己的潛能,以頑強的毅力,拼搏打造自己美好的未來,打造祖國無限美好的未來,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頑強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