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会一智能教育

智能社会-智能教育篇

高金波 高金波2020 昨天

孤岛式的信息以“竖井”的方式进行传递,教师被锁死在讲坛之上,日复一日的机械式的重复着大同小异的内容,激情与梦想与大部分教师绝缘。

每部智能手机里面能够装下整个平面世界,因为,每部智能手机都可以自由采集、传输和播放“现场”。如果智能手机播放内容的能力能够更进一步,突破平面,变成“立体视频”,那么,这会对教育行业产生什么样的颠覆式的影响?

我们先来展望一下。每部智能手机可以装下全球名校的名师的立体授课现场,可以同步传输与再现所有名校、名师立体授课现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球名师将变得“分身有术”,名校服务学生群体的数量将不再受地点限制,名师服务学生群体的数量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当“分身有术”的名师平均服务学生数量由现在的几十人增加至未来的上万人,教育行业的效率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在教师整体数量下降95%的基础上,大学教育反而更可以获得普及。

智能社会一智能教育


这一切并非科幻,而是正在展开未来

南加州的创业公司 Ostendo 花了 9 年时间研发了一款适用智能手机的投影仪。它Tic Tac(的嗒糖)大小,在一枚电脑芯片的支持下控制每束光(以 100 万像素为单位)的颜色、亮度。该芯片集可插进智能手机,支持在对角线约 1.2 米的平面上放映视频。而更多的芯片连缀在一起可以呈现更大、更复杂的图像。其创始人Hussein S. El-Ghoroury 介绍,第一代 Ostendo 芯片仅支持 2D 放映,但下个版本将支持全息影像。Ostendo 称,2D 投影仪预计于 2015 年夏天出货,加上镜片的话它估计不到 0.5 立方厘米,大概相当 iPhone 镜头大小。3D 芯片预计于 2015 年下半年投产,Ostendo 估算的价格约为 30 美金一枚。Ostendo 的长期愿景是希望自家的芯片应用到各种有屏幕的设备中去。

另一家叫做Bleen的美国公司,宣称已经开发出世界第一款真正的3D全息投影系统。直接将画面投影到现实三维空间中,不需要墙面和幕布,真正的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的视频观看。BLEEN 这款设备外形像是一颗蛋,重 5.5 KG,它里面放的是未来的影像系统,全息投影技术。BLEEN 用激光加上特有的3D投影技术,能在空气中投射出3D的图像,投影出来的全息图象最高可以达2.5米。BLEEN预售价格为 225 美元,早期用户可以用 180 美元购得。

如果Bleen公司的“蛋”真的是成熟的,那么,只要将清华或麻省理工的课堂安装360的高清影音采集系统,在世界任何地点,通过这个“蛋”,学习者都可以自由进入清华或麻省理工的任意一间课堂。如果这个“蛋”是成熟的,民办高校显然会把聘请教师的大部分费用节省下来,用以购买名校课堂的版权。如果名校资源以有偿的方式通过这个“蛋”出售,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蛋在任何场所自由收看名校同步的“立体课程”。

智能社会一智能教育


巨头们同样对“立体现场”搬运市场虎视眈眈。微软和 AMD在研发自家的虚拟现实屋;惠普最近分拆出了一家公司叫 Leia,希望把 3D 成像搬到智能手机上来;Facebook 花 20 亿买了 Oculus VR;亚马逊也即将推出裸眼3D手机。日本的2022世界杯申办计划书中,包括了一份叫“世界球迷节”的方案。其中日本将出资60亿美元为全球观众提供三维的世界杯比赛直播。届时在日本的比赛现场将有200个高清摄像头360度捕捉比赛实况,而在208个国家的400座大型体育馆内的3亿6千万观众可以同时观看三维的比赛直播。

将已经成熟和正在成熟的技术组合,我们会发现,在未来,我们可以将全球名校课堂、全球的工厂、全球的实验室和其他“立体现场”装在一个盒子中。通过这个盒子,我们可以自由的进入全球任何一所名校的课堂,去聆听任何一位名师的课程。通过这个盒子,我们可以进入希望进入的最先进的工厂,去自由的参观柔性生产线,去了解与研究零件加工、组装的每一个步骤与工艺。通过这个盒子,我们可以自由进入全球的实验室,去了解前言科学的进展,参与开放式的讨论与分享。

智能社会一智能教育


这个盒子可以是超高清的智能全息投影设备,可以是我们客厅的智能电视,可以是我们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智能手机、眼镜、手表。技术的进步会让这个盒子的个头不断变小,价格越来越低,而呈现给我们的“立体现场”却越来越逼真,画面越来越庞大、真假难辨,如身临其境,亦幻亦真。

展开的未来是立体与丰满的,但现在确是骨感与无奈的。尽管学校是科学、技术的源头,但现代教育却与智能化绝缘,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仍然缺少高效的沟通机制。孤岛式的信息以“竖井”的方式进行传递,教师被锁死在讲坛之上,日复一日的机械式的重复着大同小异的内容,激情与梦想与大部分教师绝缘......

智能社会一智能教育


是什么让教育与智能化绝缘呢?

是什么阻挡了智能化进入教育领域的脚步?

是什么让高科技只能服务于影视娱乐,只能服务于给虚拟人物或给已故明星开个唱呢?

是什么让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

是什么让教育开支越来越高?

是什么让创新陷入自锁状态?

带着疑问,我们去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探索需要以假设为支点,随后在假设的基础上层层递进的推进,这很容易造成逻辑上的混淆,为了避免这种混淆的出现,我们以问答的方式来探索智能教育展开的路径。在问答过程中我们引入两个逝去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由他们来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共赢”的方式开启智能教育的大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