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山海經》講講科學家夸父的故事

相信大家小時候一定聽過夸父追日的傳說故事,小時候一直覺得夸父身上的那種堅持到底精神雖然可貴,但是等到長大了後感覺夸父追著太陽跑的行為有點傻萌傻萌的。

相信大家也都是這麼想的。


揭秘《山海經》講講科學家夸父的故事


揭秘《山海經》講講科學家夸父的故事

其實大家誤會夸父了,小學課本的編輯忽悠了我們。夸父先生並不是一隻追著太陽跑的,或者說夸父是用一種方式在研究太陽,追日,呵呵,只不過是無知者瞎編的以訛傳訛罷了。

下面就好好說說正確版的夸父追日的故事。

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中有一段“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傳說夸父追太陽,那一定是往西走的。書裡明明寫的夸父“北飲大澤”,說明是往北走的。是不是發現疑問了?

追日,往北走?什麼情況下才往北走呢?為什麼不往南走呢?

影子!對的!我們國家在北半球,太陽照在物體上的影子是朝北的!

真實的夸父其實是遠古時期中國人中研究自然節氣的一位科學家,夸父通過研究日影的長短變化總結出了24節氣。

影子那一天最長?冬至那天啊!影子哪一天最短?夏至那天啊!

現在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山海經》沒寫夸父是研究日影的呢?這就是本文的第二個隱藏知識點了。

《山海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書,記錄的大多是夏朝之前事情,必入山海經裡面就有大禹治水的記載。夏代之前,目前還沒有發現文字,說明夏代之前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口口相傳,直到後來有了文字,才把口口相傳的事情記錄下來。


揭秘《山海經》講講科學家夸父的故事


口口相傳會發生兩件信息不準確的可能,一是有人口授的時候沒講全,漏掉一些信息;二是有人出於自我表現的慾望,在口授的時候添油加醋加一誇張的演繹了。這樣就導致後來傳下來的事情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了,所以《山海經》裡面的事情有真有假,比如人名可能大多數都是真的,比如夸父“棄其杖。化為鄧林”這種神乎其神的基本都是假的,都是後來認為誇張演繹的。

看了本文,你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收穫:以後再有誰誇誇其談的、誇張的神化《山海經》,你可以噴他,當然你噴完了也可以揍他。

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