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大石泉村黨支部書記 康滿仁

大石泉村位於下面高鄉政府的最東部,距鄉政府15公里,距區政府駐地45公里。全村土地面積21.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3240畝。全村136戶,347人,常住人口67人。

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十九大後,鄉黨委、鄉政府大力投資,把大石泉村打造成了塞外優美宜居的現代化村莊

2008年,該村修建村級活動場所,2016年改建,佔地400平方米,有平房5間。內設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等。

該村主導產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作物品種有山藥、莜麥、豌豆、糜黍、穀子、玉米等,胡麻是村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作物。近年來,畜牧業在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不斷壯大,羊飼養量400多隻,大部分勞動力靠外出打工獲取勞務收入。 2018年人均純收入8590元。

近年來,該村抓住政府扶持相關領域的有利時機,先後實施了街巷硬化、人畜飲水、太陽能路燈安裝、農村清潔等工程。全面推進農村醫療衛生、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等農村改革制度,大力推行科技興農、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等發展舉措,村內各項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大石泉村庭院改造後乾淨整齊,新的村落充滿希望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文化產業


朦朧的遠山籠罩著一層輕紗

影影綽綽在縹緲的雲煙中

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就像是幾筆淡墨

抹在藍色的天邊

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石泉村民,感受著黨的溫暖


守護綠水青山,推動能源發展。改革開放40年來,平魯區持續加快城鄉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力度,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鄉環境持續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魯區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生態宜居規劃建設,努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綜合承載力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文化產業


近年來下面高鄉全力推進清新空氣行動,嚴格落實控煤、控塵、控車、控工業汙染、控新建項目的“五控”治理措施,大力推進清理河道行動,綜合治理河道10.5公里。

2018年2月16日,隨著最後一臺風機吊裝完成,“巨型風車”徐徐轉動,大石泉風力發電廠一期工程完工。該風力發電廠一期擁有60臺發電機組,投產發電量15萬千瓦。這是下面高鄉與晉能風電公司合作實施的一項重點建設項目,也是下面高鄉在新常態下以重點項目建設撬動社會資本投資的一項重要舉措。

現代化宜居鄉村——大石泉村

幸福田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