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是中国当今教育的一大特色,到底有利还是有弊?谈谈看法?

宁静95661


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应该一分为二,辨证看问题。就比如陪读,父母能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料理生活,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还能监督孩子,避免孩子受歪风邪气影响走上歧途。但陪读又不利于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养成事事依赖别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坏习惯。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学生时代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时代,对于陪读问题上,不是"非白即黑"式的话能讲清楚。

就我老家而言,村里没有小学和幼儿园,乡里没有中学,小孩要到乡中心校读幼儿园和小学,要到县城读中学。我们村离中心校有20里路,读幼儿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年纪太小,生活还不会自理,学生不安排这些孩子住宿,家长不放心孩子上下学,有的家长天天开车接送孩子,费工费时,这种情况家长是很应该陪孩子读书的。有的家长则到街上租房子住陪孩子读书,自己在街附近找工做,照顾孩子读书和打工两不误。

孩子终究是要长大,要独立,总有一天离开父母的避护。陪读是为以后不陪做准备。

不管住家还是父母在外陪读,都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教小孩放学回来,安排他扫地、煮饭、收拾自己的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家务。特别要教孩子明辨是非,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培养孩子自控自律的能力,父母要做好孩的榜样。孩在小学阶段养成子良好和学习生活习惯,到读中学,就可以慢慢放手孩子了。


行走的月光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我并没有陪读经验,所以特地和孩子共同探讨了一下。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二,在西部省会城市一所较好的中学就读,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十二个班中排前二十名,属于比较自觉的孩子。他的年纪正是大多数家长考虑是否陪读的年纪,而且他们班也有部分同学的家长专门辞了工作在家陪读,但并不太理想,相反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几名同学的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又能抽身完成学校的一些活动。我问孩子是否希望妈妈陪读,他并不愿意,因为他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家长只能起辅导的作用,如果家长陪读,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认为学不好会对不起家长,而且对于他自己的自学与自律能力也有所影响,他说因为你不可能一直陪着我,我毕竟要长大。因此我认为陪读这件事是不应当大力提倡的,相反,多与孩子沟通,多参加一些孩子学校的活动,适度增加你在孩子老师和同学面前的曝光率,用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去引导他起到的作用更大。当然异地或留学等生活陪读另当别论。


一个外乡人眼中的青海


你不陪读,你作为父母你还可以干什么?

现在愿意陪读的父母已经是人上人了。疫情发生之前有多少的父母在诅咒老师,说老师平时工作不做,让他们在家里为孩子批改作业,说老师作业都不改,要老师来干什么?现在他们的愿望全部都实现啦!孩子必须留在家里,一天到晚扛着手机和电脑,少监管一会儿都不行。老师在孩子面前消失啦,家长变成老尸(语音打出的字,挺适合的),看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陪读是中国当今教育的一大特色吗?这是本来就应该出现的,只是中国的家长都被惯坏了,他们真的以为交几个错误钱,所有的责任都是老师的啦。他们在骂老师的时候还振振有词的好像是自己在骂老婆,不管孩子这样子。很老实的说,孩子又不是你跟老师生出来的,人家要当什么责任呢?在他们面前老是有出力没出力都算是没出力,无论你做任何事情,他们都要怪责你老师,而且把个别老是犯的错误全部扩散到所有的老师层面。陪读本身就是家长的事情,在家里面你不陪着孩子去读书,你想干嘛啊?作为大人,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你们就拿着手机和电脑在那儿玩,根本连一个表率的作用都没。

他们在埋怨老师让他们改作业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以前的老师把什么责任都包揽在身上了,其实一直以来家长就应该在家里跟踪指导孩子的学习。明智的家长不用老师去催促他们为孩子改作业,他们主动就要求孩子把作业拿出来给他们改。陪读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中小学英语精修


陪读肯定是弊大于利!利就是能确保学龄儿童身心安全!

弊就自然不在话下!例如:

1、不仅影响父母工作,而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2、助长孩子依赖性和懒惰性;

3、制约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自立信心,甚至自食其力能力。

顺便说说为什么要陪读?

一是,之前独生子女政策至儿女生得少,父母尤其是祖辈视独生女为掌上明珠,对孩子娇生惯养,既要照顾他们的性活起居,更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二是,由于现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几乎都没有小学,甚至一些乡政府所在地都没有一所小学,更不用说初中。加上有些家庭尤其是农民工家庭,父亲或父母同时外出打工,儿女上学及生活照顾就落在妻子或爷爷奶奶肩上,必须有人跟着进城陪读。

三是,近数十年来人贩子防不胜防,为确保孩子身心安全,要么接送孩子上学,要么在学校周边租房子陪读。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尤其是素质教育提上议事日程,还有学校校车不断普及,更有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得到巩固提高。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接送孩子上下学和租房陪读现象一定会逐渐得到改变。


周广容zgr


我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利和弊,要先权衡利弊之后孰重孰轻,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多少的文化,只是所经历的和看到的说说罢了,从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从计划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我们的国工业,经济确实突飞猛进的发展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农民工,所以在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爱和知识的教育,所以少年犯罪侓越来越严重的凸现,说明父母亲自带孩子的重要性,我们老家隔壁有户人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现在不好好工作,啃老,在社会上混,像这样的在如今的社会上越来越严重了。所以我认为:青少年的思想不成熟,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容易被诱惑,所以父母的陪伴利大于弊。



bcg心善


陪读现在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高中犹为普遍,甚至还有大学陪读的。陪读,我认为弊大干利,有利的是学生安心学习,不担心生活的后顾之忧。但弊病可就多了,丧失了自我生存能力,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至使一些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进入社会后缺乏竞争力,没有独立的性格和主见,一切听从父母的,成为长不大的巨婴,不能实应社会生活。孙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三十来岁的男子汉,还一点离不开母親,母亲在他眼里就是一切,对母亲唯命是从,结果由于母亲的愚蠢,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甚至可能断送他的职业生涯,给国家和自己造成极大损伤。


汉阙故人


陪读分为生理陪读和心理陪读。对于自律不强的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心理陪读利大于弊。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这样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实现学习的各小目标,而后达到大目标。家长在陪读的时候,要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对孩子的管理不可简单粗暴,要细腻,和孩子建立同理心,这样家庭教育会顺利许多。

但是因为工作、养家糊口等原因,不可能每个家长进行陪读。但是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可以做到的,即做到心理陪读,这样同样能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总之,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尽量的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对孩子的成长自然有重大的作用。


唤醒蓬窗梦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孩子真的需要陪读,甚至我的邻居有一个孩子,老师都建议在课堂上都要陪读,因为这个孩子才小学3、4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上课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所以老师建议陪读一个月,帮助孩子改正一下这个习惯问题。

一般情况下,陪读弊端是很大的。毕竟我们陪了她一时,陪不了一世,求学的时候,正是培养习惯和理念的时候,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才有利于他以后的成长,如果一直陪着他,照顾他,那他什么时候能长大呢?再说陪读就一定能提高她的学习成绩吗?就算陪读,可以保证他的学习成绩如果没有自立自强的习惯,没有逆商那她以后的路也不好走有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上了大学或大学毕业以后,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甚至有些腻伤太低,发生什么跳楼呀,自杀呀很多,所以尽量不要陪读,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才是他一生的立足之本,相比而言,成绩倒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陪读真的不可取,尽量的不要陪读,培养孩子的重点,是让他有自立自强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律才是最重要的!


艳如血


陪读百害无一利。第一,孩子得不到生活锻炼,离开了父母生活质量显著不行,对身体素质造成极大影响,所谓‘豆芽菜’身体就是这样来的。第二,陪读出来的孩子单一化,综合工作和生活能力差,不适应复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只想越简单越好。第三,浪费了人力资源,陪读的父母或亲人一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了孩子的读书和前途,浪费了几年的一个有经验正在奉献社会的资源。第四,增加了居民家庭的生活负担,本来学费就不菲,陪读除减少一个人的经济收入外还要去租房,增加了房电水费和日用开销,延滞了‘奔小康’的国家愿景。总之,陪读增长了居民消费水平但给国家和家庭带来的不良或不利影响太多。应根除。


董工560


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这得看孩子的年龄、自律和独立以及家庭的经济情况,首先家长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初衷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出国留学不仅是增长孩子的见识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律与应对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没有相对的这些能力就放出去,孩子又未满十八岁,可以选择陪读半年~一年的时间,过后就应该让孩子去独立面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要不就迟些再出去,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得相信他们,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往往是大人过于担心,放手才能真正的锻炼孩子,其实也是帮助我们大人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