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还是做不好?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文|承以已 全文字数2266字,建议阅读3分钟

“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也等于未知。”——史蒂芬·柯维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还是做不好?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我们想要知道点什么,太容易了!

古人的智慧留存、现代人的经验归纳总结、还有各个领域牛人大咖们的知识专栏、问答专题等等,有太多渠道可以去知道和满足我们心中存在的那一点点小好奇。

而这时的“知道”,是真的“知道”吗?

不一定吧!

有一种“知道”,叫“真知”。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实践论》

真知代表对万物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且真实。当我们真的知道一个知识或者道理,我们便能明白其最真实、最深层次的含义,并且知道如何去运用它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更高层次的真知,更是能发现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出自己的成功原则,成人达己!

还有一种“知道”,叫“无知”。

无知却不自知最可怕。当我们看到一个知识或者道理,理解了字面意思,就感觉自己已经知道了,有时候可能还会感慨:“不就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很简单的道理吗,难道还会有谁不知道?”那为什么是别人成功了,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这便是我们自以为的“真知”,以为自己什么都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实际上,这是最可怕的“无知”。

“自知其无知是最大的智慧。”——苏格拉底

还有一种无知是我们知道自己无知,自知无知的人会经常问自己:“这些知识和道理我都懂,那么我应该怎么样去做?可以怎么去做?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为什么别人会总结出这些知识和道理,而我自己目前还不行?这些知识和道理的背后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含义,如何去获取?”


当我们对自己看到的、学到的都带着一颗好奇心,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吸收更多的能量养分,去探索更深层次的规律,这便是在通往“真知”的路途中了。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还是做不好?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知道”不能代表我们就一定能“做到”,如果只是“知道”,却“做不到”,那么我们所学所知都是无用,对我们的个人成长、人生目标实现、走向成功都没有任何价值和帮助,我们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地学为己用、学以致用

只有当我们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实际行动过程中,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在遇到任何难题的时候,快速联想到自己所学所知,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要素,这时的知道才是真的知道。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还是做不好?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行”的本质是一连串可执行的操作,且这些操作不以掌握繁复的知识为前提。大道至简,很多浅显易懂的知识和道理,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个人成长、实现人生目标、走向成功,甚至帮助更多的人。

实际上,所有的知道都是为了满足和实现我们行动的源动力和能源,为什么从知到行就那么难呢?

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对未来的目标设定不准确;

第二个原因,我们并不是非常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行动计划,缺少一些意愿和动力;

第三个原因,我们设计的行动步骤太复杂,感觉实现很困难,开始退缩。

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呢?

第一步,了解底层逻辑。

先解决上述的三个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全面真实的认识自己,做好顶层设计,目标越准,行动越稳;

解决第二个问题,情感加持,制定一个自己愿意执行的行动计划;

解决第三个问题,见行见效,把一个简单地动作做到极致。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还是做不好?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第二步,找到行动方法。

行动学习法: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沟通中学习表达······

“知”和“行”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用我们所知促进我们的行为,再从我们的行为中发现更多我们需要学习和提升的知识,不断循环,迭代升级,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循环之道。

当我们自己掌握了行动学习的方法,便可以开始连接到团队,共同进行团队行动学习,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从不同的团队成员中、通过不同的视角、思维模式学习和吸收更多的知识,然后继续通过行动学习不断运用,转化为“真知”。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还是做不好?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第三步,了解迁移之法。

迁移的基本过程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两步

1、在一件事物的内部发现某种可能具有普适性的要素或结构;

2、将这种要素或结构与原背景“脱钩”,并尝试置于新的背景之中。

我们应该要先迁后移。

首先,去思考和发现在我们的所学所知中有哪些元素是有普适性的,然后把这个元素“迁”出来,建立一个自己的“可迁移元素库”,不断补充。

知识迁移的目标是解答你的核心问题,问题要从你的真切感触中去寻找。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一遇到问题就会去寻找现成的答案,这又回到了开头写道的“知道”的获取,去求教名人、权威。其实别人告诉你的答案再好,也是别人的“知道”,对你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因为你不知道怎么用。


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让我们把外部的知识与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主动联结起来的过程,更是一个让我们从“知”到“行”转换的过程、是一个把知识进行迁移的过程。

能力迁移的目标是实现你的核心价值,价值要从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去寻找。


能力实际上是我们将知识进行转换后更高的一种层次,知识代表着我们知道什么,能力代表着我们能做什么,将直接帮助我们在实际行动过程中达成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的有很多,把知道的转换成自己的能力却会被大打折扣,面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知道怎么解决问题,但如果我们都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又如何?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将我们的所学所知转换成我们的能力,从能解决单一的简单地问题到能解决不同的复杂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进行能力转化的过程,也是我们提升核心价值的过程,更是一个让我们从“知道怎么做”到“能做到”的过程、是一个能力迁移的过程。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还是做不好?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学而知之、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迁移之道!”

让我们一起成为行动学习的践行者,将“知”到“行”变得可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