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派“后生”马谡去守街亭?是想培养人才还是对自己的计谋完全放心?

xiaoZ弹史


马谡死得冤呀!

大家知道,蜀汉政权主要有四大派系:

第一个集团是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关羽、张飞、孙乾、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为骨干,很多死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前后。

第二集团主要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系,庞德公、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等都是荆州派的主要力量,绝大部分丧命于夷陵之战。

第三集团就是刘备入川后,获得很多东州军的投靠,包括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刘备的吴皇后之兄)等支持,组成了蜀汉政权的第三个派系,即东州派系。

第四集团是刘备入获得益州之后,益州本土豪族士人也开始深入朝政,以杜琼、谯周、周舒、周群、李恢、杨洪、王平等人组成蜀汉政权的第四个派系。

四大派系尤其以荆州派最为强大。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几乎成了蜀汉政权的主心骨。他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完成当初茅庐三分天下,最后一统华夏的心愿,他没有忘记为蜀汉选拔和培养人才。马谡为后起之秀,又是荆州派的成员,自然最先进入他的考察视野。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跟随刘备出征,战死在夷陵之战的战场上。马谡与诸葛亮表面上是上下级关系,但宜师宜友,彼此有着深厚的情谊,经常一起研讨军事策略,在跟随诸葛亮征伐南中时,献上了最有名的“攻心之计”。但诸葛亮似乎忘记了刘备在临死前对马谡下的一句评语“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第一次北伐,就因为诸葛亮过分“违众拔谡”,让马谡去守战略要地街亭,以致蜀军劳师远征,被曹军大败,无功而返,损兵折将。

诸葛亮给予马谡如此重要的战略让他把守,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的。马谡算是未来蜀汉政权年轻一代的希望,毕竟诸葛亮也已年岁渐老。但马谡毕竟缺少实战经验,需要立功来扬名立威。马谡接到任命后,马不停蹄赶往街亭,也许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马谡执意要在山上扎营,只是曹军将领张郃到达街亭的时间与马谡到达街亭的时间相差无几,马谡根本没有时间在山道安营扎寨,只得上山安营,对水源的重视性不够,自断水源。原本想仿效韩信背水一战。奈何此时非彼时,此人非彼人,不但没有守住街亭,反而丢失了粮草,白白葬送了几万将士的性命,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也不得不就此中断,只得班师回朝,令人唏嘘。中国近现代史上国民党将领张灵甫也重演了一出“马谡失街亭”,导致国军的王牌74师全军覆灭。总之,街亭丢了,蜀军败了,总得有人负责。马谡是守街亭的将领,白纸黑字军令状摆在那儿。他可不是关羽,赤壁之战,关羽放狼狈不堪的曹操从华容道逃走,虽说也立了军令状,刘备却感念桃园三结义,愿以死替其求情。诸葛亮自然送了顺水人情放过关羽。可马谡不一样,如果不斩,难以给蜀汉政权益州派系、东州派系交待。你诸葛亮任人唯亲无人敢说,但只能取胜不能失败!败了免不了他人落井下石。诸葛亮自己也被害得在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时,无兵御敌,只得以身诱敌,摆了一出“空城计”,才化险为夷。 如此险棋,估计诸葛亮本人也吓得心惊肉跳。

此时刘备的儿子刘禅已经登上帝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诸葛亮是刘备留给“阿斗”的托孤之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人前显耀,人后风光。但诸葛亮并非就没有政敌。比如白帝托孤,刘备遗嘱实际上是让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平分权力,李严是敢于公开跟诸葛亮分庭抗礼的托孤辅政大臣,但后来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朝中势力击败了李严,还是稳稳地把握了蜀汉的大权。但马谡丢失战略要地,而且还有军令状,理应军法从事。诸葛亮身为一国丞相也没办法,为了表明自己治军严明,只能牺牲年轻的政治名星马谡,就如同当年曹操借用粮官的人头一用一样,杀马谡只是情势所逼而已。

马谡在死前,在监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公您视我就像儿子一般,我视明公就像父亲一般。希望明公能深深体察舜帝杀了鲧而起用大禹的大义,使得我们的交情不因此事而变淡。我马谡虽死,在黄泉之下也没有遗憾了。”马谡就这样被斩于军前,从此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给后人的是无限唏嘘和遐想。

随着诸葛亮、蒋琬和费祎的死去,益州本土派系开始成为朝政的主要力量,逐渐登上蜀汉的政治舞台。马谡就是诸葛亮用人失误的一个活例子,偶尔有人别有用心在他死后弹劾他,最后被刘禅杀一儆百。刘禅还将女儿嫁给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算是对诸葛亮忠臣一生的肯定吧!

魔妃一笑很倾城


让小白来告诉你真相吧!

街亭之败真的只是诸葛亮的一念之差。

当时蜀军真的无将可派了吗?非也,听闻魏军来援,当时诸将都认为应该派魏延,吴懿这样的宿将去守街亭,诸葛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可以说,马谡守街亭是诸葛亮一个人力挺他上场的。

诸葛亮与马谡的感情非同一般。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谡身为五常之一,是荆州豪族,仅此一点,就足够拉近与诸葛亮的关系。

刘备还活着之时,诸葛亮就经常与马谡谈论,自昼达夜,可以说诸葛亮是非常看重马谡的,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死前还不忘叮嘱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刘备一般很少说人坏话,如此针对马谡,就是因为他知道诸葛亮太偏爱马谡,日后掌权一定会重用他,所以死前依旧念念不忘。

马谡的实际才能

说实话,马谡的理论还是很扎实的,当年南中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很得诸葛亮喜欢。

但是,马谡没有实战经验,之前也只是当过绵竹令,成都令等后方文职工作,贸然为将必定举止失措。

诸葛亮为什么要任用马谡

一的确是为蜀汉培养人才,马谡在当时的表现已经被诸葛亮认为是蜀汉未来之星,自己第一继承人。

二诸葛亮的确是大意了,北伐顺风顺水,陇右三郡响应,形势一片大好,不可否认,丞相有点飘,毕竟这是诸葛亮第一次正面对抗曹魏,有点摸不清对方的底。

本以为马谡只要规规矩矩,有大军在手,以逸待劳,不求大胜,拖住敌人还是可以的,谁知马谡临阵变卦,敌将又是号巧变的张郃,被逮住机会,一发入魂。

唉!人无完人,世事难料,从此之后,诸葛亮变得越发谨慎了,事无具细,皆有所干预,其实诸葛亮自己当年街亭那道坎始终没过去,以致于越发操劳,终于病逝五丈原。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给小白更多动力。

老白的历史课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知道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当时营中有赵子龙、姜维以及魏延等等都是曹军闻风丧胆的大将,为何偏偏派马谡去守街亭呢?因为街亭是关中咽喉,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刘备当时也反对,刘备的慧眼识人也是当今无人可比的,刘备知道马谡只会纸上谈兵并且狂妄自大,在战场上还没有实战的经验和本领,但是为了尊重和尽信军师,所以也不敢极力阻拦。对于诸葛亮为何用马谡守街亭,导致街亭失守,各有其说。我个人认为诸葛亮早就算到自己在没有帮助刘氏统一天下之前必定先死,于是暗中培养马谡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因为马谡是马良的兄弟,诸葛亮和马良又是结拜兄弟,况且马良的死对诸葛亮打击很大也很愧疚,当时马良也苦苦哀求诸葛亮要培养自己兄弟,还加上马谡的聪明才智也得到诸葛亮的欢心,所以动用了私心。派马谡去守街亭就是为了更好锻练,完成自己将来扶持刘氏天下统一的大​正所谓天下没有完人,诸葛亮再有多大的本事,还是把马谡算错了,有的时候真的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在战场上狂妄自大,不善于用兵,又不听王平的劝告导致街亭失守,给蜀军带来严重的灾难。最后诸葛亮逼于无奈挥泪斩了马谡。这也给世人留下“街亭失守,斩了马谡”谁对谁错的争论焦点。






一切都为你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败掉了蜀汉的家底,幸好北方汉中尚有魏延把守,魏兵不能逞其志而在曹丕时代专事攻吴。诸葛亮在蜀中稳固后方,发展经济,猥琐发育,短短数年间颇有治绩。

诸葛亮眼见曹魏重兵集结东南,关中空虚,因此起大军十万发起北伐。汉军大至,曹魏陇右地区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无力抵抗,或走或降,雍州刺史郭淮退往上邽固守待援。顷刻间,陇右五郡之地有三郡沦入敌手,曹魏未战而失先机,朝野恐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打出了梦幻开局。

当时的关中只有大将军曹真带领的1万兵马屯驻,其余都是屯田军,没有什么战斗力。曹睿闻变,来不及调荆襄前线的曹魏重兵回援,就近命令名将张郃带着五万骑兵星夜驰援,曹睿本人也从洛阳驾临长安,坐镇指挥。

魏军调动的信息早有细作报与蜀汉前线军中,诸葛亮因此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商议对策。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预定作战计划中,并没有鲸吞关中的目标。此次诸葛亮倾国而来,凡事以持重为要,曹魏势大,不可遽图,一旦陷入苦战,蜀汉军队难以全身而退,将有亡国之虞。

为此,诸葛亮早前还否决了魏延的奇袭计划,而将蜀汉的军事目标定为借助地势,遮断曹魏与陇右的联系,使魏军不能支援,一月之中,将陇右地区尽数纳入汉,增加蜀汉的战略纵深,形成对关中地区的高屋建瓴之势,为第二次东征打下基础。

街亭很快就出现在了帐内诸将的视野中。原来曹魏与蜀汉的交界地带乃是汉中群山,只有数条山间谷道可以通行。诸葛亮大军屯驻所在的褒中地区,阻挡了曹魏军队通行,曹魏军队如要打破蜀汉的战略意图,只有一条通道可选——陇山的街亭。

因为陇右地区还有几支忠于曹魏的军队在坚守,诸葛亮需要时间将这些势力一一收服。因此,街亭之役虽然很重要,诸葛亮本来应该亲自临阵,可是他分身乏术。在陇右地区,不唯攻城掠地,更有政治攻心,尤其是在祁山,曹魏屯驻了大量的军资,此时尚在曹魏手中,正挡在蜀汉进军陇右的要道。这使得诸葛亮大军如鲠在喉,万一前线溃败,祁山魏军从背后杀出,蜀汉军队危矣。

反观街亭,原是街泉亭,是以城中有泉而得名。虽然街亭路面开阔,但是有城池可以依托,又有水源可以补给,当道扎营,即使不能战胜魏军精锐,也不至于发生大面积的溃败。只要拖延一些十日,诸葛亮主力大军到达,就可以得竞全功。

因此,这种仗是呆仗,如同解放战争时都塔山阻击战一样,守住就是胜利。一半进攻型的将领,诸葛亮还不放心,因为他们立功心切,万一对方来一个诈败,或者挑衅,很容易就会与对方火拼。因此,诸葛亮选择了谋士马谡做战场主官,他的设想是,马谡没有临战经验,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指令办事,不会违背节度,擅自更改作战计划。

可是,马谡显然没有理解诸葛亮的良苦用心。马谡带着25000人没有选择凭城固守而是移防至附近的土山。马谡熟读兵法,他可能认为张郃军远道而来,自己以逸待劳,居高临下,打一场防守反击,甚至获得大胜,献功于丞相麾下。可惜,马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坏了丞相大事。

蜀汉军20000守街亭被击溃,赵云领与10000人做疑兵亦被击退,诸葛亮手中只有7万人,再扣除四处掠地的游兵,诸葛亮手中已经没有了足够优势的兵力前去解救街亭。如果在祁山未下时,在群山中与曹魏决战,诸葛亮绝不会如此弄险。因此,诸葛亮听闻街亭之败,半晌未曾言语,随后部署撤兵——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天意未亡汉,亦未亡魏,有待来日再做计议吧。


而知而行的历史


蜀汉人才凋零,无人可用!马谡是马良的弟弟!是荆州派系的!要培养!

1、诸葛亮和马谡的哥哥关系不一般。

不是那个神笔马良!马良,字季常,荆州人士,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是在荆州就追随刘备的一批老臣。从马良写给诸葛亮的信中,“听闻雒城已经占领了,这就是天意。尊兄的一番事业,指日可待了!”可也看出,马良与诸葛亮关系亲近!或许是异性兄弟,也或许是有姻亲关系!

夷陵之战,马良遇害身亡。诸葛亮觉得没能劝阻刘备报仇,导致马良早死,很愧疚,剩下的只有好好照顾马良的弟弟马谡了。为了培养马谡,诸葛亮一直把马谡带在身边,整天和他讨论问题,希望他成才!

2、为什么要派马谡守街亭?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非常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拿得出手的只有魏延和赵云!那么为什么不派赵云和魏延守街亭呢?此时,赵云率领一支蜀军兵出斜谷,当作疑兵,主要吸引曹魏大军!魏延则是诸葛亮北伐的第一主将,要随时准备和曹魏大军正面交锋的。

诸葛亮考虑到街亭主要是防守,不在于进攻,只是需要拖延时间!为了培养马谡,也为了让马谡立功,就派了马谡去守了,不放心还让王平去辅佐!

诸葛亮也没想到马谡一到街亭就骄傲自大,谁的话都不听,只会纸上谈兵,最后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说槽点


诸葛亮虽然多智而近妖,但绝不是一个有识人之明的统帅,这一点上远不及曹、刘。

他派马谡去守街亭,一是形势所迫,身边没有他放心的人了;二是他自己也对马谡完全放心。至于培养人才的想法,他应该是完全没有,因为他认为马谡已经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了。

1、蜀汉无人,重任落于后生

蜀汉一直以来,都是人才凋零。到了后期,更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跟随刘备打江山的老一辈人,死的死,老的老。五虎上将仅剩的赵云,被派出做疑兵。

当时蜀中,论资格和阅历,只有魏延还数得着。然而,诸葛亮一直并不信任,也不喜欢魏延,认为他脑后有反骨,迟早必反。

思量再三,守街亭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后生的身上,而马谡又自告奋勇,诸葛亮一念之差就同意了。

诸葛亮的这个决定,当时出乎众人的意料。根据推断,独揽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应该认为是时候重用自己培养的人了。

2、马谡才识超人,深受丞相器重

马谡从荆州就开始跟随刘备和诸葛亮,他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当时年轻的马谡,已经才气超人。入蜀之后,马谡从县令一步步做到太守,表现出了超过常人的才识和气量。

特别是,马谡特别喜好谈论军事谋略,这一点很和诸葛亮的胃口。两人经常从白天谈论到黑夜,形影不离,诸葛亮花尽心思来培养这个学生,认为马谡之才不亚于当年的周郎和当今的陆逊。

马谡也确实给诸葛亮献过有效的计谋,例如擒孟获,放孟获,平定南蛮,让他们心服口服。

马谡深受诸葛亮器重,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诸葛亮都随身带着马谡,希望将他推荐给刘备,可以日后受到大勇。

3、马谡自以为是,对兵法不求甚解

马谡是诸葛亮的参军,相当于现在部队中的参谋。然而,他谈论更多是只是理论,并没有实际带兵的经验。

马谡带兵到达街亭,看到南山居高临下,就违背了诸葛亮事前的部署,将大军驻扎在南山之上。他对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只是断章取义的片面理解。

副将王平见识不同,他有实际的带兵经验,预见性地提出魏兵断绝取水之道,蜀军将不战自乱,后来果然被王平言中。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用人的一大失误,差一点把自己都搭进去。

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并未放在心上,直到街亭大败,才大哭后悔莫及。

后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自请降罪。



平凡人读史记


诸葛亮是算是马谡的老师,马谡同样深受诸葛亮之赏识。不过需要明白的一点是,马谡属于谋士而并非武夫。诸葛亮何等样人?智谋过人的他怎能不识得马谡武力欠缺。马谡被诸葛亮派遣守街亭,另有原因!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但是得人才都分为哪些类别,这样有助于看官姥爷们理解!

在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人才大致可分为五类。一为智勇双全的儒将,比如美周瑜、锦马超、姜伯约,他们就属于文韬武略且早已扬名在外者,此类人可谓是处处惹人喜爱;二为武将出身却也不乏智谋者,如赵云、关羽、张飞、张辽等;三为谋士出身却可以带兵出奇制胜者,我们可以理解重谋轻武者,如陈宫、法正;四为纯纯的武夫,如吕布;五为纯粹身居帷幕的谋士,如贾诩、荀彧、许攸等。天下英雄,不出这五类之中!那么我们来看看,马谡属于哪一类?


文臣马谡

马谡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谋士!或许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也不太敢相信马谡是一个身居幕后的谋士而不是一个可以带兵打仗的谋士。我们现在就扒一扒马谡的履历!

马谡,荆州襄阳人,刘备占据荆州后跟随刘备,最初官拜从事。什么是从事呢?就是给荆州监察刺史跑腿的小官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实权,只负责监察,而且隶属文官范畴。后跟随刘备入蜀,做了县令,后来升任为太守。由此可见,马谡一直都是一位文官。

兵败街亭

马谡第一次带兵出征即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为以前的马谡都是以后勤人员或者跑腿的酱油角色出现在兵营之中。自从李严被贬为庶人之后,诸葛亮牢牢把握住了季汉军政大权。诸葛亮是个十足的忠臣,虽然大权在握,但丝毫不敢假公济私,而是将克复中原、兴复汉室作为长期目标,等待时机北伐。

终于,机会来了,公元226年,曹丕病死,曹叡继位。诸葛亮抓住新君初立,朝政不稳的时机攻魏。经过讨论,诸葛亮决定兵出祁山。进军汉中之后,诸葛亮虚张声势,派赵云、邓芝出兵斜谷攻打,吸引并且牵制曹真大军,自己则率领重兵攻打祁山。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北伐取得了关键胜利。拿下南安与天水之后,诸葛亮派马谡驻守位于天水与安定之间的要地街亭,自己这是谋划下一步的打算。可是魏国并没有给他们过多时间,三郡投降后,张郃便率领大军直扑三郡而来,收复安定郡之后,在街亭将马谡击败。从此魏军南下缺口被打开,长驱直入,迅速收复了失地。北线赵云也因为敌众我寡而失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马谡的兵败是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的直接原因。如果马谡能够击败张郃,则西境无忧,还可以兵出街亭,一路向东,扩大成果。就算是打不败张郃,若是能更他耗下去,拖延时间,等待诸葛亮拿下陈仓或者提前挥师西进,便能让张郃腹背受敌。只是可惜,前两种完美结果成为了设想,马谡兵败了!

情势所迫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用马谡这么一个文官出身,毫无实际战斗经验的人呢?

其实诸葛亮也是被情势所迫!

1.蜀中无将。启用马谡的最大原因便是,蜀中在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高级将领了!跟随刘备刀口舔血过来的四大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都已不在人世。剩下的将领不是年逾七旬便是太过年轻气盛。的确,此时的蜀国像姜维、魏延这样的大将实在太少,可谓“青黄不接”。此时蜀国兵分三路,重要将领各自统兵,就连诸葛亮也是亲率一支军队兵出散关。终归一句话,蜀将奇缺!

2.丞相印象。马谡虽是文臣出身,但却饱读兵书,对军事很感兴趣。诸葛亮出征之时,马谡一度成为诸葛亮手下的“军务策划师”,常常能给诸葛亮的军事决策以宝贵意见。而且,马谡不像魏延那么鲁莽,他像极了诸葛亮的贴身小棉袄,在诸葛亮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就在背后默默支持。诸葛亮很显然是喜欢这样的人,同时,马谡在诸葛亮心目中也树立了一个不骄不躁、性情沉稳、颇有智谋的形象。此时蜀中拿不出强将,马谡自然可以一试!

3.马谡自荐。马谡并不是安于现状的主,他内心其实很希望崭露头角。整日整夜的在幕后为丞相出谋划策,对自己的前途与表现是一种极大的封锁。既然他的才学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肯定,那么为什么不能带兵,建立功勋,将自己的能力向全天下宣告呢?有谁愿意一辈子活在别人的背景中,马谡显然也不愿意。于是他选择自荐,诸葛亮也认可了他。

总结:以上三点是我分析的原因。

在我看来,诸葛亮能派遣马谡守街亭自然是有一份信任在其中,如果是磨练新人,大可以让他跟随赵云前去佯攻,慢慢试炼,直接委以重要军事要塞而仅仅是为培养人才,未免太过儿戏。“诸葛一生唯谨慎!”魏延兵出子午谷之计因为略有风险就被诸葛亮驳回,如此谨慎小心之人,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军事任务当做培养人才的方式呢?

同样的,诸葛亮为人谨慎细心,他自然也明白魏国战将如云且兵强马壮。蜀军战线过长且蜀道艰难,虽有天府之国做资源基地,但远远没有魏国粮草供应充足。这些自身劣势,诸葛亮很清楚。诸葛亮之所以将兵力一分为三,要的就是出奇制胜,因为蜀国耗不起。只是要是出奇制胜之法,难免会存在漏洞。将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兵力一分为三,这已经是兵行险招,所以诸葛亮断然不会绝对自信!

(欢迎看官姥爷赞同、评论~通俗易懂的解答简单有趣的历史,欢迎关注~)



秦风汉韵论古今


马谡,字幼常,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兄弟五人皆有才华和名气,而马良和马谡犹著。

马谡素有才名,尤其是在诸葛亮平南蛮收孟获时,其时为参军献计,劝诸葛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与诸葛亮克复中原确保后方无虞的战略方针不谋而合,故深得诸葛亮的赏识。之所以选他守街亭,一是为马谡的表面满腹才学所迷惑;二则马为诸葛之近臣;三是马苦苦哀求,诸葛也想让马历练。故派马谡镇守街亭。

街亭失守,不是诸葛失策,纯粹是用人不当。马谡轻敌,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听王平之谏于当道伐木为栅图久计,坚持屯兵山上意凭高视下势破竹。假如敌断汲水之道,兵土于绝地可以一当十。事实证明马谡的轻狂是街亭失守的重要原因,也不排除司马懿其人老谋深算,智略超群。

街亭是汉中的咽喉,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诸葛亮早已看到其中的险要一派马谡和王平坚守,若依王平之谋,街亭虽不能说固若金汤,但司马懿想轻而易举拿下绝非易事。二是怕其不敌,又派高翔居柳城策应,派魏延在街亭后接应等等,诸葛亮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马谡竞是赵括之流,让诸葛大伤心神,北伐成泡影。

假如马谡坚守街亭拒住了司马懿的兵马,那功劳是相当大的。诸葛亮确实有培养马谡之嫌。

真可谓是人算不如天算!诸葛糗大了!


城南逸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426c0000780c894b6a5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