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刚愎自用铸成大错,若其按照孔明的部署扎营,结局会怎样?

段宝君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马谡如果能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下寨必当要害之处,使贼兵不得通过。这是能保住北伐大军的退路的。

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三国志》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一一列举出来看看。


《三国演义》中的街亭是在大军后部,而《三国志》中街亭是在大军前面

演义诸葛亮的部署是这样的:马谡守住汉中咽喉街亭,高翔守住街亭东北部的列柳城,魏延守住街亭右边,自己和姜维等人兵出斜谷,直取郿城。“若街亭有失,吾安得归?”也就是街亭是在诸葛亮背后,是大军的退路。

而《三国志》的说法是:

《马良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诸葛亮传》: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意思就是:街亭是在诸葛亮大军之前,诸葛亮不派大将魏延、吴壹等人去驻守前线,而是安排了没有什么军功的马谡去镇守街亭,主要还是为了让马谡立功,以便日后提拔。

《王平传》和《资治通鉴》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是属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结合记载。

《王平传》: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资治通鉴》: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

所以当时实际情况就是:马谡是作为先锋驻扎在街亭的,而他也违背了诸葛亮的布置,没有当道扎营而是“舍水上山”,被张郃绝了水源,大破之。但如果马谡不上山,而是在山下据城自守的话,能顶得住张郃的大军吗?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

首先张郃不是普通的将领,他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极为善攻,连刘备和诸葛亮都对他有所顾忌。可马谡是临时提拔起来的将领,威望不够,连王平都不服从他的安排,更别说手下的士兵了。这一点和战国时的白起、赵括的长平之战情况是一样的。

战争不只是靠着一座城池就能胜利的,还有天时、人和,缺一不可。但人和这一块。马谡就明显输给张郃了。

其次虽然马谡守住了一座城池,但张郃胜在人多,只要派兵包围住街亭,也可以把马谡活活耗死。毕竟双方攻受之势不同,张郃只需要守住,不让诸葛亮大军通过街亭即可,而马谡是要守住街亭之余还得配合诸葛亮作为先锋击败张郃的大军,困难度要比张郃高得多了。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马谡要“舍水上山,违背诸葛亮节度”呢?大概也可以从上图来看:街亭在南山之左,正好靠近山下,而由于曹魏立国之后,精力主要是放在了江东方面,对关中的守备松弛。街亭作为原先曹魏的城池,可能也已经久不修缮,城池破败了。

如果马谡执意驻守街亭的话,到时张郃率大军据守山上,那“居高临下”的优势就会被张郃所得,而街亭守备条件极差,不可能抵挡得住。这才迫使了马谡“舍水上山”,先占据住高处优势地点再说。

马谡这样可能是在模仿赵括之父——马服君赵奢占据北山,大破秦军的阏与之战。可马谡想不到的是:他模仿着赵奢,到头来却做了赵括。


一贰一橙


公元228年诸葛亮声东击西,“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前有关羽大军败于荆州,后有刘备大军败于夷陵,曹魏一直认为诸葛亮无能为力,不可能出兵北伐。因此,诸葛亮这次北伐,曹魏猝不及防,朝野震动,甚至“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不料曹睿也不是省油的灯,派出大将张郃抗击诸葛亮,“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

曹睿自己则坐镇长安,右将军张郃进攻街亭切断诸葛亮大军退路,曹真都督关右诸军进攻祁山。此时诸葛亮如果能够派一员大将守住街亭,遏制住张郃大军,则等到曹真大军进入祁山,诸葛亮已经带着“陇右三郡”的老百姓回到汉中。要知道经过东汉末年长期混战,“人口比土地珍贵”,当年曹操失去汉中就是把汉中几万户老百姓迁到关中,从而造成诸葛亮北伐不得不千里迢迢从成都平原运送粮草,可以说司马懿拖死司马懿背后是曹操“绝后计”的辣手。

一些人认为魏延“子午谷奇谋”如何如何有效,焉不知此时曹魏派出张郃、曹真两路大军,诸葛亮已经穷于应付?要知道司马懿此时已经讨灭孟达,并未参加抗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即使魏延“子午谷奇谋”成功,只要曹睿派出“战略预备队”司马懿,则魏延1万大军能如何攻破长安并守住潼关?

诸葛亮没有派出镇北将军、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也没有派出护军、关中都督吴懿,而是派出丞相参军马谡为先锋,率领王平等万余人前往街亭布放。诸葛亮给马谡的命令是“当道下寨”,阻击张郃大军。马谡缺乏军事经验,马谡的副手王平久经战阵可以弥补。马谡不是魏延、吴懿这样的名将,诸葛亮认为马谡应该会听从安排。既然张郃大军5倍于街亭蜀国守军,马谡只要“据寨坚守”就行。一旦有魏军进攻,则马谡只要“闭寨不出”就行,深沟高垒配合弓弩,街亭守军将是张郃不可逾越的防线。据寨坚守,这曾是廉颇阻止王龁大军、白起阻击赵括大军、曹操阻击袁绍大军的“法宝”。

一些人认为魏延、吴懿坚守街亭比较好,还说魏延“单挑”比张郃毫不逊色。但问题是诸葛亮派出万余蜀军守街亭,不派魏延等擅长进攻的猛将,就是担心他们“恃勇斗狠”,担心他们不是“当道下寨”,更不是“据寨坚守”,而是放弃营寨与张郃大军野战。马谡缺乏指挥经验不是问题,只要马谡都与张郃大军野战就行。诸葛亮算计的很好,拒绝“进攻型”大将魏延、吴懿而是派出缺乏军事经验的马谡,正好可以让马谡听从军事安排,“画地而守之”就是胜利。街亭战场蜀魏兵力悬殊,但比起官渡之战曹操抗击袁绍大军轮番攻击如何?

诸葛亮派出马谡守街亭本是最佳人选,可惜诸葛亮没有想到马谡竟然放弃“当道下寨”的山地防御战,而是“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有30多年的军事经验,一眼就看出马谡把大军拉上山不仅放弃了城防与营寨,而且必然山上缺水。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马谡大军本可以据城坚守或者据寨坚守,坐等张郃大军进攻就行。现在马谡大军被张郃大军切断水源,也就不得不下山冲击张郃大军营寨。马谡本是“阻击战”,却因为蜀军“舍水上山”,不得不变成了“突围战”,如同赵括大军被白起大军围困。面对马谡大军的突围,张郃大军的做法也与白起如出一辙,那就是弓箭手将突围蜀军射回去。马谡当然没有象赵括那样傻傻等待外来救援,而是及时组织突围。当然,这也导致街亭蜀军士卒离散,张郃大军击败了马谡大军,也就长驱直入威胁诸葛亮大军退路。

诸葛亮一看马谡败了,也就只能“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诸葛亮北伐的战果,只能是千余户老百姓去汉中,比起当年曹操抢走汉中数万户老百姓,差得太远。诸葛亮大军败走,曹真也就顺利收复了“陇西三郡”。

街亭之战本是一场“据寨坚守”的防御战,诸葛亮不派出擅长进攻的魏延、吴懿等人就是担心他们恃勇斗狠在野战中被张郃优势兵力击溃,这才派出马谡,以为马谡熟读兵书能看清这场阻击战的本质。不料马谡愣是把一场“坚守不出”的山地防御战,变成一场“缺水被围”的阵地突围战,不仅葬送了街亭之战,也葬送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指令坚守不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很可能夺取凉州,即使不能夺取凉州也能多走当地百姓。


一梭烟雨江湖行


街亭是蜀魏两国战略必争之地,蜀国得到了街亭,则诸葛亮可以顺势安心北伐,因为街亭关乎到蜀国的大后方,所以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而反观魏国呢,如果他得到了街亭,则可以顺势威胁蜀军大后方,大家都知道,古代打仗,一是讲究谋略,二是部队士气,三是粮草供应,如果大后方受到威胁,粮草供应势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部队没有吃的,哪有士气继续作战,这两样缺失了任何一样,任你再强大的谋略都是无用的,所以我推断: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固守街亭,那么魏国一定会派重兵来攻打街亭,街亭易守难攻,这一点可以通过历史去证明,当年马谡被张郃困在了山上,诸葛亮派出了几路援军去支援都无法突破张郃在街亭布置的防御,所以双方一定会为抢夺这个战略要地而开启一场大战,这场大战会直接到影响蜀魏两国的生死存亡,但是如果马谡听诸葛亮的安排去部署防御,那么蜀国的优势会更加明朗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