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若以王平为主将,去掉马谡一人,其余人都不变,能守得住吗?

66的娃娃


如果没有马谡,而是以王平为主将的话,那街亭是完全可以守住的。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街亭之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在蜀军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计划:一个是“子午谷奇计”,另一个是“平取陇右”。


一、子午谷之计

“子午谷奇计”是魏延提出的,计划是两路出兵:一路由魏延亲率五千精骑,携五千后勤部队,取道蜿蜒的子午谷,快速行军,十日之内冲过谷口,抵达长安,长安守将夏侯愗不战而逃,魏延攻占长安,阻住魏军的增援部队,坚守十天。另一路由诸葛亮率领蜀军主力部队进斜谷,击破曹真的魏军主力,二十天的时间推进到长安,与魏延汇合。

这个计划的实质就是“鲸吞”,如果实现了,长安以西,一举可定。曹真、张郃、郭淮所部的魏军将被一网打尽。

但大家也能够发现,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对战术要求实在太高了:魏延所部必须十天时间抵达长安;进军中途不能被敌人发现,也不能出现任何意外;敌方在子午谷口并未设防;长安守将必须不战而逃;诸葛亮必须迅速击败曹真,及时抵达。

以上条件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蜀军都将面临着灭顶之灾,这就叫“高风险、高收益”。


二、平取陇右

“平取陇右”是由诸葛亮提出的,具体计划是:由赵云、邓芝率领一支偏师诈做蜀军主力,从萁谷而进,假意攻取郿县,吸引住曹真的魏军主力。而诸葛亮则率蜀军大部突袭陇右,收取四郡,割裂曹魏与陇西的联结。

这个计划的实质是“蚕食”,如果计划成功了,就给曹魏来了一次大放血,长安也将面临重大威胁。曹魏陇西尽失,再想夺回来就要组织大量的人力财力,重新争夺、防御和建设。曹魏十数年的发展成果将逐步被填补和消耗到这个巨大的无底洞中。血管被割开,血液不断流失,曹魏就永远都难以强大起来。

这个计划风险很小,但成果不错,从长远来看,前景一片光明,蜀汉收取陇右之近,再东进关中,一个变体的“隆中对”计划将重新盘活。至少蜀汉再无灭国之虞。这就是“稳赚不赔”。


“鲸吞”还是“蚕食”,这需要结合自己的国情综合考虑,对于国力相对较弱的蜀汉来说,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划太过“悬危”,冒不起那个险,于是选择了“蚕食”。

实际上,蜀军就是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开始实施的,前期进行得非常顺利,赵云的偏师把曹真所率的魏军主力牢牢钉死在了萁谷。而诸葛亮则率军突袭陇右,连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关中震动,曹魏朝野上下一片惊慌失措。震怒之下,曹叡亲临前方,坐镇长安,指挥方略。猛将张郃亲率一支五万人的精骑昼夜行军,远袭祁山,以图截断蜀军后路。


而街亭,则成为这次战役的关节点。街亭难不难守呢?其实并不难守。

骑兵打仗,讲求的是速度。要发挥骑兵的优势,必须要求地形平坦宽阔,以利于骑兵迂回侧翼,打击薄弱,冲溃敌阵。但街亭这个地方在地理特征上属于狭地,正面并不宽阔,并不能为骑兵进攻提供足够的宽正面和迂回空间。而张郃远道奔袭,不可能携带完备的攻坚战具,后勤上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最怕的就是攻坚和持久消耗。时间一拖下来,诸葛亮收取了陇右,张郃将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诸葛亮甚至还能抽调出一支兵力去抠他的屁股。

街亭即然不难守,那么应该派谁去呢?赵云和邓芝在萁谷拖着曹真,魏延要留下来收拾负隅顽抗的郭淮,其实最佳的选择就莫过于王平了。


王平是个降将,他以前就在魏军中效力,对魏军的战术特点非常熟悉。王平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精通军事地理,沉稳老辣,执行力非常强。让他去守街亭,万无一失,张郃必难寸进。但诸葛亮却为什么选择了马谡呢?

诸葛亮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所面对的朝局并不理想。蜀汉国内派系林立,有荆州势力、益州势力、本土势力,还有一部分降将势力。而蜀汉的根基是荆州派,但关羽失荆州,刘备彝陵大败,两次重大的战略失败几乎将荆州派的老本一网打尽,现在的诸葛亮迫切地需要重新壮大荆州派的势力。


首先,马谡是荆州派,家族兄弟众多,势力庞大,他们都曾经为刘备集团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其次,马谡追随诸葛亮多年,是诸葛亮的死忠粉,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诸葛亮待马谡如兄如父;再次,马谡这个人很有才能和谋略,年纪又轻,是蜀汉青年一代中佼佼者。但马谡功劳太少,如果要提拔他,必须要有能服众的功劳。

街亭并不难守,但在整个战役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守住了街亭,凭借这份功劳,足以使马谡在军队中的位置上升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步。


为了将这份功劳让马谡获得,诸葛亮颇费了一番心思。他先强调街亭的重要性,让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份大功,方便将来越级提拔马谡;诸葛亮又让马谡立下军令状,让众将心服口服;诸葛亮亲自制定军事计划,全盘交给马谡领会消化;诸葛亮又给马谡配了个副将,让老成持重的王平辅佐马谡,其实也就是让马谡当个“坐槖儿”的主将,轻轻松松地捡这份功劳。

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喂进马谡的嘴里,诸葛亮仍然不放心,再往马谡的胃里捅下去。但马谡仍然吐出来,让诸葛亮有什么办法?

诸葛亮机关算尽,他唯一没有算到的是人心。


马谡这个人并非没有才能,并非没有谋略,他真正问题是出在心态上。马谡追随在诸葛亮身边多年,始终在诸葛亮强大光环的翼护之下,军中的将士们对马谡的尊重其实都来自于对诸葛亮的无限崇敬。马谡一直想证明自己,他想获得一份功劳,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而不是打着诸葛亮的鲜明烙印。基于这种心态,马谡决定,不但要守住街亭,还要超额完成任务。于是,马谡坚持将主力布署在山坡上,“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以攻代守,给张郃一个迎头痛击,打个漂亮的击溃战。

诸葛亮配备给马谡的兵力和装备要打防御战是绰绰有余,只要“当道下寨,使魏军急切间不得偷过”,拖出一段时间来,任务就完成了。但这点兵力要想击溃张郃,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街亭一失,蜀军的后路这面临着被切断巨大危险,全军震动。诸葛亮大惊之下,连忙组织人马迁走已获的民众和财物,匆匆后撤,第一次北伐全面宣告失败。

重新复盘这场战役,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如果街亭之战中没有马谡,而是以王平为主将,张郃肯定会碰个灰头土脸,刹羽而归,王平对付张郃还是很有一套的,最重要的,王平的执行力很强,绝不可能违令行事。但诸葛亮有错吗?马谡真的那么无能吗?其实也并非如此,诸葛亮的思虑很周详,计划也很精密,马谡也并非无能之辈。

也许,这就是宿命吧。


馋嘴肥猫铲史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不但安排了魏延、吴懿、王平等武将,还把年过七十的赵云也给搬出来,自己亲身上阵,军队规模更是历次北伐中最大的,可以说是志在必得。

诸葛亮趁着曹魏不注意之时,突然出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陇西三郡皆投降蜀汉,为了控制陇西,诸葛亮派人去驻守陇西前线、同时又是曹魏腹地的街亭,阻挡曹魏大军,以便形成包围圈子,慢慢蚕食整个陇西。可是这个看起来理想的计划,却出现了一个大纰漏:马谡。

诸葛亮越级升迁了马谡,把他从一个没带过兵的高级参谋升为前线先锋大将,带兵去驻守街亭,结果街亭战败,马谡军败于张郃军之手,街亭被夺,陇右门户大开,逼得诸葛亮只能放弃所有成果,连忙退回汉中了。马谡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听诸葛亮的话,当道扎营,而是上山,结果被张郃断了水源而导致大败。

正如问题所说: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话而大败,那如果换成是王平,结果又会如何呢?

王平是很听诸葛亮话的,马谡“舍水上山”时王平多有劝谏,可惜他身为副将,只能听从主将马谡的话,和他一起上山了。可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可是:王平是曹魏降将,一直都受蜀汉众人排挤,即使在他升为汉中都督后,手底下人依旧不服他。

诸葛亮越级升心腹马谡都被人戳破后脊梁了,要是放着魏延、吴懿、赵云这些功臣名将不用,而提拔降将王平的话,很难想象性格刚烈的魏延、蜀汉外戚的吴懿、两朝老臣的赵云、满腹兵法的马谡会怎么看诸葛亮,对王平的指令也不太可能会听从。别的不说,单就同样是蜀汉功臣、驻扎在街亭北的高翔就不一定会协助王平。

此外就马谡的战略布局来看:“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也未必就是错的,街亭是小城,其防守能力很弱,很难挡得住张郃率领的五万大军(从曹叡亲自坐镇长安和对张郃的提升来看,这五万军队很可能是曹魏精锐的中军部队)。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大军在陈仓小城吃了鳖,可陈仓当时有名将郝昭驻守,又得到了大将军曹真的重视,加强了防御,可从马谡轻易就占领街亭来看,曹魏当时根本就不重视街亭,不但没派人驻守,连防御工事也是不尽人意,可能连修都没修。马谡在到达街亭时,看着破旧不堪的街亭,对面又是率领五万精锐的张郃,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山占据地利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而且很难想象深通兵法的马谡居然会“舍水上山”,导致最后没了水源而战败。除去了诸葛亮和马谡两人的自吹自擂外,唯一的解释就是马谡在上山后才被张郃断了水源,而不是如《王平传》里说的那样:是舍弃了水源,把自己陷入困境;至于张郃用什么方法断的水源就不清楚了,可街亭地区是曹魏内地,作为在关中混了十几年的张郃来说,他对街亭的了解要远远超过马谡。

实际上马谡是败在了地利,他不能驻守破旧的街亭,以防被张郃攻破,又没有利用好南山的地势,被张郃断了水源,这才会战败的。就算换了王平,面对着无法抵挡猛烈攻城的街亭,他也只有上山扎营一条路,而他对南山的了解也未必比马谡多(王平是益州人,在曹魏也没住几年就投降了刘备,回到益州的怀抱),他被张郃断水的几率也不比马谡低,何况王平的威望和能力,可能连马谡都比不上,诸葛亮即便换了王平驻守,也很难战胜张郃的大军,街亭是依旧守不住的。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小说《三国演义》里,王平初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通晓汉中地理,在汉中之战时被任命为徐晃的副将,因受徐晃排挤而投降驻扎汉水的赵云,赵云将王平引荐给刘备,助刘备夺取了汉中。后随诸葛亮征伐南蛮,多立战功,北伐时被任命为牙门将,和马谡一起守街亭,街亭失守后马谡被斩,王平受到嘉奖。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多次受命执行任务,表现十分活跃。\r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有人说:“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王平却说:“不行,汉中去涪城有一千余里,魏军若是得了阳平关就会成为祸患,应该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我为后拒,若是魏军分兵进攻黄金城,我亲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时候涪城的救兵就刚好到来,这才是上策。”唯有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r

王平一生征伐战场,有着十分丰富的实战经验,街亭易守难攻,换做王平可以守住。





剧场小裁缝


战争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一个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就算把马谡换成王平,我觉得想要守住街亭,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首先要从街亭的地理位置来说,因为这个地方是非常缺水的,就像马谡这样,你把军队全部都驻扎到山顶上虽然说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但是只要司马懿把这个地方围住,你没有水源,你自然而然就会不攻而崩。从这点上来说,司马懿就可以采用这个战术,掐断你的水源,就在你马谡再怎么厉害,你没有水喝,还是会守不住这个地方,还是会被我攻下来。

其实就算马谡不把军队驻扎在山上,就在下面排兵布阵,这样对于司马懿来说,就是一个更好的机会我不用去强攻你,我在下面用我的兵力,或者说用我的计策就可以把你打败,也许这种方式会更省事时间,比在山上守会更快结束战斗。不仅如此,你这一只军队可以说在短期之内是没有后援部队支援的,诸葛亮派你们来守街亭,就是想让你们死守住,然后他在前面扛着,但是诸葛亮并不知道司马懿会率大军来攻打街亭,这是诸葛亮失算的地方。

但是事情也没有绝对,有可能王平会采用什么阵法把这个地方守得固若金汤,让司马懿无计可施,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战场上的战机是瞬息万变的,有可能是司马懿一时间攻打不下来,他就会在属下的建议下退走,去正面守诸葛亮,毕竟正面面对的压力太大了。


百文摘


夸张点说,只要去掉马谡,别说换王平,就是换成傻子都能守得住。

街亭之失,表面失于马谡之手,实际上是失于诸葛亮之手。

首先来看一下事情的经过:

诸葛亮首次北伐,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是稳扎稳打,夺取了陇右三郡,更是收伏了爱将姜维。

曹魏朝野震动,起用司马懿平了欲谋反响应诸葛亮的孟达,并令张郃为先锋平夺街亭,以绝蜀军粮道。

在这种背景下,马谡主动请缨去守街亭,导致了悲剧发生。

街亭重要吗?相当重要!它关系到初次北伐的胜败。

街亭难守吗?不难守!它虽无城郭,但地势狭长,只要当道下寨,魏军很难攻破。而且,诸葛亮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拖住张郃,让他“急切不得偷过”即可。

马谡无能吗?不无能!要不然诸葛亮不会这么看重并培养他。

那么,并不无能的马谡为什么守不住并不难守的街亭呢?

这是马谡的功利心在作怪,而诸葛亮恰恰没看到这一点。

马谡是有本事的。他自幼熟读兵书,并多次随诸葛亮出征,深受诸葛亮器重。

但是,他一直是以参谋的身份随军的,没有单独带兵的经验。他迫切地想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诸葛亮明白他的心思,也想为他创造建功的机会。于公,他想为国家荐拔人才;于私,他也想告慰死去的马良。

守街亭是个绝佳机会。用诸葛亮的话说:“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又简单,又重要,诸葛亮又替他谋划得妥妥当当,有后援,有接应,傻子都能守得住。

可惜,马谡不是傻子,所以他没守住。

马谡不是没能力守住,他有足够的能力守住;马谡不是不想守住,他太想守住了,并想超额完成任务。

坏就坏在“超额”上。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诸葛亮的目标是“急切不得偷过”,而马谡的目标是“教他片甲不回”。

两人目标的差距导致了结果的差距。

马谡错在太急于表现自己,意图打破诸葛亮为他画下的窠臼;诸葛亮错在只了解了马谡的能力,却忽视了他的心理。如果诸葛亮为马谡少谋划一些,给他留一点发挥的空间,或许他能完成得很好。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上,街亭之战如果去掉了马谡,只要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别说是王平,换个傻子都守得住。


叁把刀客


街亭若以王平为主将实际上是可以坚守的,如果以王平为主将那么王平会听从诸葛亮的调度不会上孤山守。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发生的一次局部战役。前期诸葛亮乘着曹魏朝廷内讧在汉中一线有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攻击,使得最开始三郡投降,曹魏朝廷震动。曹睿亲自到长安督战,派张郃攻打街亭。诸葛亮料到张郃会到街亭,于是派将领去街亭防守。

大多数人都推荐魏延等人防守街亭,不料马谡大力请战要求防守街亭,而诸葛亮排除众议让马谡去防守。实际上诸葛亮也并不放心马谡,让他在城镇扎营据守,而马谡偏偏放弃当道扎营往山上扎营,被马谡切断水源战败,事后被诸葛亮斩首。

实际上诸葛亮已经给马谡安排好了,如果换成王平那么王平会听从诸葛亮的调度在当道扎营据敌。而且诸葛亮为了确保街亭的安全还派了魏延等人在街亭周边驻守好接应。其实驻守街亭是让其拖延时间,为诸葛亮进攻争取时间的。而且张郃本身就是长途奔袭,如果遇到在山下的蜀军是没有那么容易取胜的。假如诸葛亮派军取了陈仓张郃军必定会撤退。事实上诸葛亮第一次的目的并不是一举拿下长安,也是攻取雍凉二州,切点雍凉与中原的联系。在之后再进图长安,只要达成了这个目标,蜀汉离进取中原的目标就近了很多。



如果换做王平来守是可以完成诸葛亮的目标的,在马谡上山扎营时,王平就曾力劝马谡。也因为这件事王平在战后并没有受到处罚,而是被奖励。


三国读史


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而造成这一次失败的话,其实并不是马谡这一个人的能力不行,而是诸葛亮这个人存在着私心,他想要把这个机会给他,所以就想要锻炼他,可是这个机会实在是太重要了,结果被他丢失了。这个是三国中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也是诸葛亮人生中最大的失败,所以他不得不杀死马谡。



要是换做其他人的话,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能够按照诸葛亮的方式去执行的话,这地方是能够牢牢守住啊,诸葛亮北伐就有希望了,也不会最后损失惨重,甚至还要摆出空城计。那是可怜到极点了,诸葛亮也痛恨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还让别人丢失了性命,完全是自己的责任。


马谡这个人是非常不听话的,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马谡这个人是非常的讨厌,本来就没有什么厉害的才华,只是能够出谋划策而已,而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将军,他根本不够格的,当年刘备死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这个人是不行的,叫诸葛亮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去用,千万不要让他带兵打仗,诸葛亮当时听了刘备的话,可是答应了刘备,可是没想到诸葛亮最后还是违背了刘备的诺言让他去了战场上,结果按照刘备的想法果然是输了。


而诸葛亮是存在者有私心,他想要锻炼一下自己的人,巩固自己在军体的实力,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支持他,能够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真正的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人,可是没想到当时的蜀国是非常的困难,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所以他想到还是用自己人比较好,结果就输了。

更重要的一点,要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的话,诸葛亮认为一定会取得胜利的,反正只要是自己的谋略得当的话,他能够做到就好了,可惜他不怎么听话,有着自己的想法,完全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已,根本不是诸葛亮想要的人。

要是换做王平的话,一定是能够遵守诸葛亮的嘱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如果换做其他人的话,就是一定会能成功的,这个不仅是因为他们伤过真正的战场,而且是因为他们能够服从诸葛亮的命令,在战场上是能够听从主将的,因为他们经过无数次的腥风血雨,自然明白军令如山这个道理,而且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只要听从他的话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王平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虽然是比不上蜀国五虎将,但是在三国之中也算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能够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生死,自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毕竟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自然是非常厉害的。

你们认为诸葛亮是不是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欢迎在下面评论。


史研三国


街亭如果以王平为主将,去掉马禝一人,其它都不变,街亭能守住!因为街亭只有一个字:守!守就是中心和灵魂,你守住街亭,拖住曹军,你就是胜利者,你就成功了!

<strong>

诸葛亮出师北伐中原。

公元228年蜀汉历经五年的精励图治,兵强马壮。蜀相诸葛亮上书《出师表》,以完成刘备的遗志:恢复中原,匡扶汉室。拟定全面进攻曹魏,进行了一次精心布署 ,周密的计划,此时,正是曹魏国防空虚之时,新登基的皇帝曹睿年幼,诸葛亮的强劲对手司马懿遭贬。良机到来择时而动。

诸葛亮出师伐魏,捷报频传,大将赵云连杀五将,智取三郡,曹魏朝野震惊,兵分两路迎战蜀军,一是辛毗、孙礼领兵五万协助曹真 ,司马懿率军二十万出关,名将张郃为前部先锋。

诸葛亮亦分兵两路 ,一支是赵云、邓芝出箕谷,佯攻郿县,以吸引曹真主力;诸葛亮率主力兵团出斜谷,坦以平道,平取陇右。切断曹魏汉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 ,蜀汉以河西一带为根据地,逐步收复关中地区,再向关东延伸,诸葛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蜀汉平取陇右,夺取河西全境,首要守住街亭,街亭是蜀汉的咽喉之路,是此次北伐胜败的关键,曹魏失街亭亦会失去关中,曹军向街亭调动重兵,街亭争夺之夺即将爆发。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成为曹蜀两军争夺的焦点。

街亭只是一个未不足道的地名,但是位置极其重要。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历史上重要军事关隘,兵家必争之地 ,历代群雄逐鹿天下,在这里屡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为人所瞩目。

街亭有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守住街亭,进了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所以说街亭是蜀军的咽喉之路,街亭一失,绝其粮道,则陇西全境皆失,只能退回汉中,而且全军面临覆灭的危险。

所以说蜀军守街亭成重中之重,曹军夺街亭成为重中之重。街亭成为焦点。

守街亭难乎?易乎?其实只要听话,守街亭并不难。

(一)执行力强的人。守街亭是一个单独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就是一个独当一面,且严格执行上级命令的人。诸葛亮反复嘱咐: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只要守在道路重要路口,拖住曹军就是功劳。因此,守街亭只须要执行力特别强的人,你听诸葛亮的话即可。

街亭这个地方虽大,但是山势陡峭,虽是五路总路口,但是地面狭长,并不利于大兵团作战,曹军人马虽多,也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只要你执行力强,把兵马屯扎在街亭要道,就筑起一道城墙,一面钢墙铁壁,纵然曹军有十万,也休想一时半会通过,拖住了曹军就是长安第一功。

(二)熟悉人文地理。守街亭必须掌握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绘画图本,看懂地势,那个地方是街亭的要道,兵马应该在那个地方驻扎,按照地势兵马如何按排,如何和兄弟部队协调合作,出现危机如何及时处置,应当作好标识和实施步骤。

(三)与友邻部队同心同力,协调合作。诸葛亮这次守街亭派去三支部队,一是街亭中心的马禝,二万五千精兵,王平为副将协助于他;二是高翔带一万兵,屯兵于街亭的东北方向列柳城;三是大将魏延,带本部人马,驻扎在街亭之右。这三支部队互为椅角之势,互相呼应,互相支援,一旦街亭有难,两支部队必须引兵救之,这就要求指挥街亭的将领,与友邻部队搞好关系,协调合作,一方有难,二方支援,同心同力,方可守住街亭。

街亭王平为主将,亦能守住街亭。

王平其人出身草根,自小就在军旅长大,文化不高,斗大几个字不认识几个,但喜欢口述著书,文章都有独特的见解,喜欢让人读史,汉朝一系列人物书籍传记,他很聪明,听一遍就知道文章的大体内容,和大家讨论的时候,不会丢掉文章的主题思想。王平善于学习和读史,以史为镜,使他变的明智而理性。

王平通晓关中地理,在三国绝对是一个人才,走到那里都受到赏识。在曹军时被曹操看中封为向导副先锋,随徐晃进攻汉中。是否在汉水安营扎寨,两人争执起来,徐晃要渡过汗水,效仿韩信的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而王平提建议:军队渡过汗水,万一敌方来攻击,我们需要撤退,这么窄的桥,急切之间很难通过,王平多次劝说,无济于事。徐晃不听大败,企图要杀王平,王平被迫降蜀军。刘备封他为乡导使,在守街亭遇到同样问题,向马禝屡次建言,被视为妇人之见,街亭一失,全部验证了王平的观点。

王平这个人低调而严谨,以身作则,正襟危做,从不轻浮嬉戏,为大家所尊重,也由于自己是降将,在蜀军中势单力薄,所以能团结大多数人,王平的性格能和魏延的孤傲形成互补,在一起愉快合作。在街亭失利之时,他首先找魏延商量拿注意,并且将诸将统一起来,在撒退中灵活应变,平安把大部分人马带回来,所以王平能服众,大家能够支持他的工作。

王平这个人忠勇而严整,治军严明,遵守法令,一个执行力特别强的人。在街亭之战中表现更突出,力谏马谡按计划行事,指出驻扎山上的危害,而屯兵当道的重要作用,在屡劝不听的情况,自己要一部分人马屯于山下,并及时绘成图本,以及这里情况派人回报诸葛亮,在张郃进攻街亭时,王平凭千余人鸣鼓自威,让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攻。

王平除在街亭出色表现,而后更是屡建军功,在驻守汉中时候,王平足智多谋为汉蜀守住了北大门,抵御曹魏的多次进攻,成为蜀汉后期三位大将军之一。

从上面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王平将军是非常适合守街亭的人,他不但执行命令强,而且通晓关中地理,亦能和魏延等大将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只要这三点具备,守住街亭,拖住曹军问题不大。王平这样的人还有一个优点,越是在危难之时,越能超常发挥军事能力,因为心中有责任感,更有担当精神,而且王平人理性,头脑时刻保持冷静,这正是守街亭必须的人才。

王平是一员优秀的将领,在戎马生涯中,全凭个人能力和本事,奠定了自己在军队的地位。如果街亭以他为主将,凭借他执行命令的能力,广泛丰富的地理知识,与他人同心合作的精神,守住街亭并不是难事。

以上是本文的拙见,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守不住!诸葛不在,王平非司马之敌手也。少此一个情节,演义失色须些!


俞远通


给你普及一下军事常识:守街亭的终极目标不是要完全守住,而是要拖延敌人通过,拖他们几天就达到目的,这和断后是一个理,速败就是输了!有谁指望断后部队会完成反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