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那些數據———都是為了大局

以數據看歷史,本期建國初說的是人民幣投放

  • 1949年4月, 人民幣發行總量607億元;
  • 1949年7月底,人民幣發行總量2800億元;
  • 1949年11月底,人民幣發行總量20000億元;
  • 1950年2月底,人民幣發行總量41000億元;
  • 1950年3月,人民幣發行總量已達到49100億元。
那些年的那些數據———都是為了大局

從1949年4月到1950年3月,不到一年時間,發行貨幣總量增加80倍

那些年的那些數據———都是為了大局

我們知道那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日子:

1948年11月2日,東北全境解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4月21日,南京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50年2月24日,雲南全境解放;

1951年11月西藏和平解放。


從拿下中華民國總統府所在地南京的那時候開始,新政府就要擔當起執政職責。

統一貨幣是必須的,人民幣需要從解放區貨幣成為全國貨幣。向新解放的全中國發行新貨幣以便於流通,大幅增加人民幣供應是必須的。

1949年4月,解放區已覆蓋整個東北、華北、部分西北地區、部分西南地區,當時發放貨幣總量607億。

1949年7月之後,中國大部分城市已經全部解放,中國大部分人口已經屬於解放區。貨幣發放總量增加到2800億。

這貨幣的發放,顯然還是遵循之前解放區貨幣發放實際規則的:以糧食為錨。


1949年11月,貨幣突然大幅發放到2萬億,此後,發放貨幣的節奏就奔放了,以至於到1954年底,人民幣現金+存款已達到1937000億元。

  • 如果從1949年4月算起,到1954年底,5年時間,人民幣發行總量從0.28萬億到了193.7萬億,

3191倍!

  • 如果從1950年2月算起,到1954年底,4年時間,貨幣發行總量從4.1萬億到193.7萬億。

47倍!

那些年的那些數據———都是為了大局

新成立的共和國的人民幣發放既不是金本位(國庫裡沒有),也不是銀本位(中華民國已經廢除銀本位30年 了),沒跟美元錨定(沒幾個美元儲備,也沒有收入渠道),也沒跟糧食錨定(那個國家的糧食也增長不了這種程度),基本就是需要多少就發多少的意思。

一切為了需要!一切都是大局!

天量貨幣發下去之後,節奏就帶起來了:1950年初,全國13個大城市批發物價指數上漲91.11倍,40多萬元人民幣大約也就能買1擔米


如此格局持續到1955年。

1955年,國家以1:10000的比率發行新貨幣收回舊幣,原來的50000元變成了5元,100元變成了1分錢。同時配套糧票、布票等實行限量供應,以應對各種短缺及解決貨幣氾濫導致的通脹。這真是釜底抽薪的動作了,

限量供應及貨幣兌換之後,通脹消逝了,只剩下了短缺。

那些年的那些數據———都是為了大局

憑票供給的制度一直持續直到1990年以後,中國以市場經濟的方式解決了供給不足的問題後才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