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蒋的学生,虞洽卿:“对,我耍了你,我还要老蒋枪毙你”

第七期

我是老蒋的学生,虞洽卿:“对,我耍了你,我还要老蒋枪毙你”

虞洽卿,他是宁波人,小时候很苦,然后到上海在油漆行做学徒。他很聪明,逐步成长起来,成为经理。后来,最重要的是他去了荷兰银行。现在你们去上海外滩看,那儿仍然有栋楼,是荷兰银行。他当那个地方的总经理。从一个学徒,到去荷兰银行做买办,这很了不起。在商业鼎盛的时候,他又从荷兰银行出来,自己创办企业,做运输和一些其他的贸易。办了这个企业以后,他当时在上海滩上成为炙手可热、非常发达的一个民族资本家。他的企业由于太红火,以至于有一条街道就改成了他的名字。同时,他还是宁波甬商在上海商会的会长。今天这个会长是郭广昌。

  就在这时,他有过一段特别的经历。蒋介石在日本学军事的时候,认识了浙江的一个同乡,就是张静江,然后还有陈其美这批人;他学完军事以后,有一阵在上海,又通过这些人,认识了同是宁波老乡的虞洽卿。他还在虞洽卿家住过一个多月。蒋介石在虞洽卿家住的时候,闲来无事,虞洽卿便介绍他到交易所,所谓蒋介石曾在交易所混的说法,就是指的这一段。这期间,蒋又认识了杜月笙、黄金荣,他们都是一帮码头上的人。

  虞洽卿就因为这样一个机缘,和蒋介石、浙江财团,以及上海滩上的黄金荣、杜月笙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后来蒋介石到黄埔军校以及北伐,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北伐军打到九江的时候,虞洽卿就坐不住了,他心里犯嘀咕:如果都是扶助农工,那我怎么办?于是他赶到九江行营,见到蒋介石以后,就问了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就真要帮助穷人吗,那我这儿怎么办?蒋介石就说了一句话,“穷赤佬怎么靠得住?”他说的是浙江话,意思是说,你放心吧,我是不会信穷人的,穷人怎么靠得住?!这虞洽卿就踏实了。他又问:那北伐军要打倒列强,我在洋人那儿干过,我还跟洋人做生意呢。蒋介石又说了一句话,“洋人怎么打得过?”虞终于清楚了,蒋并不跟洋人真干,于是就说:那我回去,我怎么帮你?蒋介石说:我不日就会攻克上海,抵近南京,你跟杜先生、黄先生说一下,帮我维护好上海治安。

  虞洽卿说行,这个没问题(都是哥们儿),我能干什么?蒋介石让他帮自己筹集一些经费,因为到了上海要花钱的。这就是后来我们党史里头讲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背景。很简单,就是杜月笙、黄金荣出打手,虞洽卿买单。虞洽卿曾三次筹集行动经费,他们叫做“革命善款”。他是商会会长,帮助蒋介石募捐,发动“四一二”政变完成了清党。

正是有这样一层关系,虞洽卿这个民营企业,在上海,受南京政府的关照,发展得越来越大。抗战的时候,整个运输都归虞洽卿管;抗日期间政府搬到重庆以后,从缅甸往重庆运物资也由虞洽卿负责。所以虞洽卿的生意一直一帆风顺。而且,任何时候,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找政府,宋子文就直接给钱,算是归还“革命善款”;而且批了他一个交易所。没有人敢得罪虞洽卿,抗战最激烈的时候,在宁波的一个城防司令,也是黄埔军校老蒋的学生,这个人向虞洽卿募捐,虞洽卿耍了他,答应捐了,回头说没带支票,赖账不给。那个人就把虞洽卿的客船给扣了,结果虞洽卿就告诉了蒋介石,说那个人破坏抗战,把船扣了,到处都是滞留的难民。蒋介石居然下令把那个人给枪毙了。由此可见虞洽卿当时的官商地位。

有一巡捕房还被群众放火烧掉,闹得巡捕不敢出来值勤,全体罢岗。英租界当局竟下令拘捕市民,一时被捕者达五六百人,秩序空前混乱。上海道台袁海观和会审公堂正会审官关炯之,迭次交涉毫无结果。时适清廷派载泽、端方、戴宏慈、李盛铎、尚其亨等五大臣出洋考察,道经上海,深恐事态扩大,难以收场,与苏松太道袁海观磋商后,选定朱葆三、周金箴、施子英、虞洽卿四人为代表,同往工部局调停。无奈英人蛮不讲理,调停毫无结果。朱葆三、周金箴、施子英三人奔走了几趟,感到无法解决,不愿再进行了,只剩下虞洽卿一人照常奔走活动,每晚邀集各业领袖筹商对策,不时对工部局当局陈说利害,清廷又派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周馥到沪查办此案,经虞洽卿奔走于官商之间,终于使工部局作出让步,商定善后办法,工部局向中国官方道歉,撤办殴辱华官捕头,黎黄氏及因罢市被捕华人一律释放,开市复岗同时举行。条件商定后,由苏松太道袁海观、会审公堂正会审官关炯之、商界代表虞洽卿三人步行南京路,劝令各商店开市。经过这一事件,虞洽卿在上海的声望又大为提高。

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关注我,并且带走我。

你会获得更多提升自己见识,增加更多的知识,启发你的大脑,让你的大脑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