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出品 必屬精品
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百態人生。
漫長的假期
在面對網上一次次更新的數字、消息
莫名讓人焦躁不安
越發清晰的明白活著真好
人活一世
總是喜歡往前走,朝前看
《人生第一次》這部紀錄片開拓出了一個回憶自己過去生活的視角
“與其追問什麼是死亡,
倒不如先想想怎樣才算是活著?”
“人的記憶是有盲點的,幸福和快樂往往是一瞬間的事情,我們容易遺忘,但痛苦和磨難我們的大腦卻會永遠替我們記住。若能有一部客觀的攝像機記錄下我們的人生,會不會我們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呢?”
它來了!
導演:秦博(《人世間》第一季首席編劇、《人世間》第二季總導演)
這個賺足了我們眼淚的男人又來了
《人生第一次》是央視網聯合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策劃推出的12集系列人文紀錄片。
“初來乍到,請多關照”,節目通過蹲守拍攝,擷取了12個對中國人意義重大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上學、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進社會,從成家、立業到養老,許多“第一次”串聯起我們人生的重要節點,描繪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本篇文章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前三篇——《出生》《入學》《長大》
因為身為大學生的我,回憶踏過的人生路
這三篇足矣(後面的我們慢慢說)
第一集:《出生》
生孩子有多痛?
- 新生命的誕生既伴隨著喜悅,也伴隨著為人父母生育過程中的種種選擇與風險。本期通過蹲守在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記錄下產科病房一個個真實故事,記錄下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面對的第一次挑戰和專有的守候。
三段故事,三個家庭
從二胎無痛分娩,到無奈剖腹,再到毫不猶豫“先保大人”
所有的堅持,都為那第一聲啼哭。
1號二胎媽媽吳麗輝
二胎,真的是一個很矛盾的話題
在影片開頭採訪者都表示生二胎,是因為“二胎政策”、兩個孩子不孤單、因為大寶喜歡妹妹等理由。
彈幕和評論分成了兩大陣營
“獨生子女挺孤單的,我小時候自己玩過家家”
“別拿一胎當藉口”
“不想分享爸爸媽媽的愛”
對於你自己而言,怎麼看待“二胎問題”?
2號無奈無奈剖腹的新手媽媽
相比起媽媽們千難萬險的第一次,爸爸們的第一次呢?
媽媽負責所有的“痛”,一個負責的爸爸,就要負責剩下的事。
3號是需要接受心臟外科手術的雙胞胎媽媽
在這個家庭中我們看到了十分影視劇的一幕
“先保大人,還是先保孩子”
也看到了一個負責任的老公
在面對術前會議醫生講的風險,他滿臉的擔憂
但一到妻子面前
他不僅逗她笑還告訴她“不要緊,有我在”
外科手術加生孩子
他等了“太久”
漫長的等待後
他終於迎來了
“母子平安”
夢中的名字春和、景明
他們肯定知道
在到你之前,我們就已經開始愛你了”
第二集:《上學》
- 新學期,學校又迎來了新的一批孩子邁入學堂,這是孩子們的人生第一次入學。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裡,“入學”儼然已經成為了家長和孩子們一次重大選擇。幼升小,“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對父母而言到底是指導還是誤導?孩子們和家長如何適應他們的選擇?喜淚參半的故事裡是孩子們成長的軌跡。
這麼多小朋友
哪一個是你曾經的模樣呢?
從踏入幼兒園起
就要開始明白什麼叫做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誰說小朋友單純善良又可愛的
-你覺得老師們怎麼樣
-很好,都不錯
(小朋友情商蠻高的哦)
-都蠻兇的
(嗯????)
除了他,還有之前微博上的懂事寶貝
爸爸媽媽們的人生第一次之“探班”
寶貝們踏上了“苦苦”求學征程,也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幼兒園的新生們亂成一鍋粥了
下面看看“求學大冒險”第二關——小學
祝他們開希望他們帶著家人的美好祝願
幸福快樂的成長
希望我們這群被網課折磨的孩子也可以
“開學快樂”
第三集:《長大》
我在爸媽看不見的地方偷偷長大
- 雲南保山漭水,大山深處。曾經在這裡支教的大學生康瑜決定在這裡留下來,當一名教孩子們寫詩的老師。這裡的孩子們每天上學需要翻山越嶺,但這並不會妨礙他們寫詩的靈感。他們把對家長的思念和對大自然的感情都寫進自己的詩裡,這是孩子們創造的最原始、最純粹的藝術。
剛開始我特別疑惑
為什麼中國一些偏遠山區的鄉村學校
要把詩歌作為必修課
原來,是因為太懂事了
特別美好的一集,兩個孩子、兩段故事、兩次活動。
第一位朋友是“放牛娃”小鎖
第二位是懂事的留守孩子小云
帶領他們走進詩歌的是他們的老師
通過詩歌戶外採風活動,他們在山間草地捕捉美好,感悟內心。
身處於自然當中,就連青山綠水、牛羊的眼睛也變得可愛了起來。
“是光”詩歌的康瑜老師,為他們上了一堂“十年之後的爸爸媽媽”的篝火詩歌課,孩子們都特別有靈性,
他們通過寫詩歌面對自我,表達情緒,亦步亦趨,蹣跚長大。星空下的篝火在熊熊燃燒,與其說他們是在表達對未來的期待,倒不如說是他們訴說著對當下的渴望。
“想做一個自私的媽媽”“想做一個像大海一樣的爸爸”……
果然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正如老師說的那樣——“當你轉過身去大聲念出來時,山會記得,星星也會記得。”當然他們也會記得。
“其實詩歌並不能改變什麼,它更像一個翻譯器。”
“詩歌可能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但它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
“考大學,不考詩歌,但學詩歌的孩子,不會去砸玻璃。”
“其實我很想告訴這些孩子們,十年後他們不一定是誰的配偶,也不一定是誰的父母,他們可以只做自己,自私一點也沒關係。我也很想告訴他們 他們可以不僅僅是那片土地的主人,還有更大的世界供他們發光發熱。其實談起這些問題的時候總是覺得心酸,真想抱著他們的腦袋大聲說 好好讀書 去追求更廣闊的人生,但現實就是各式各樣的枷鎖... 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忘記他們曾有的浪漫的,溢滿情感的思想,希望他們永遠不要失去熱淚盈眶的能力。”(來源評論)
回到那個問題:
十年之後你會是什麼樣呢?你會成長為怎樣的人呢?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問給孩子們,也是問給我們每一個人。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就像一條長長的河流,而每一個“第一次”就是露出河面的石頭,我們踮著腳尖,摸一塊石頭挪一個地方,這條河或平靜、或洶湧,回首看,皆是我們成長的印記。
在這條長河裡,我們一起長大。”
閱讀更多 春日探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