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善待功臣,为何独独逼死有恩于其父子的吕不韦?

Isabellaqin


吕不韦对于秦始皇的这种恩情,是有明确的政治投机目的的,奇货可居的典故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施恩不图报不是吕不韦的为人,他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侯爵和丞相嗯位置那么简单,他召集人编著《吕氏春秋》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著书立说,而是为了让自己扬名于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还拿出了谁能改《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字,就赏赐千金的条件,在秦国乃至山东六国,借助《吕氏春秋》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对于吕不韦,秦始皇的感情是复杂的,没有这个人就没有自己的皇位,这一点是自己无法否认的事实。但同时吕不韦也给自己带来了耻辱,他和母亲赵姬之间的关系,让自己这个君主总是感觉缺少一点底气,处处被吕不韦这个仲父压制。吕不韦是功臣,那是对于国家来讲,但同时对于自己来说,他也是不折不扣嗯权臣,只有彻底扳倒吕不韦,自己才能掌控权力。吕不韦是不是功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秦始皇要自己掌控权力,那么除掉挡在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人,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通过《吕氏春秋》,吕不韦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秦王是极大的威胁。我想到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这位公子也能力突出,但他处处都为自己一己私利考虑,从来不把国家大义放在心上,因此遭到了齐王的忌惮,以至于他死后他的封地薛地,被诸侯国联合起来攻灭。吕不韦和田文的情况类似,只不过田文自己靠着左右逢源的本事,周旋于诸侯之间,最后自己还算得到了善终,但吕不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对于嬴政来说,吕不韦和李斯、蒙恬、王翦等人都不同,他的身份不是功臣,而是大秦帝国统一大业的绊脚石;是给自己带来耻辱的罪人;是欺世盗名的投机分子。除掉吕不韦,并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大的原因是达成自己政治上的目的。伴随着吕不韦在蜀地的自裁,秦始皇终于去除了心头的一大障碍,这个开创大一统局面的君主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逼死吕不韦呢?

是因为吕不韦的权势已经威胁到秦始皇的皇权了吗?答案显然不是。

公元前237年10月,日渐强大的秦始皇嬴政在与权臣吕不韦之间的权势斗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朝政内外一切势力被洗牌,吕不韦也被秦始皇嬴政免去了丞相这一职,到洛阳封地重新做回了富家翁。如此看来,吕不韦最后也只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富家翁而已。

难道是因为吕不韦与赵太后的暧昧关系恼怒了秦始皇嬴政?

对于这个猜测,怎么说呢?有这个可能,但小编认为这绝对不是秦始皇逼死吕不韦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赵太后和吕不韦的关系,当时朝廷内外哪个不知道?只要有点耳目的官员谁不暗自琢磨。如果秦始皇为了此等绯闻恼怒而逼死吕不韦,吕不韦都不知要死多少回?

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了秦始皇一定要逼死吕不韦?

小编不才,我认为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秦始皇的霸道。

不管怎么说,吕不韦的才华与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的眼光既狠辣又独到,他成功的扶持了两位秦王。虽然公元前237年,吕不韦狼狈的回到了封地,不再是一国之丞相了。可是,他的能力依然吸引了一大群的世家贵族,宾客每天络绎不绝。

秦始皇是出了名的霸道,他不用了的东西,就算毁了,也不希望被他人使用。又何况是吕不韦这样的人才呢?不逼死吕不韦,难道让他再扶持出一位帝王?





历史小八卦迷


是吕不韦被免官后,要秦始皇感到了更大的威胁,如鲠在喉,不去不快,所以才会逼死吕不韦。

吕不韦做的最大的一桩生意就是押注子楚,而后帮助子楚成为秦国的太子,而后继位为君。接着秦始皇接着干,吕不韦身居宰相之位多年,在朝中颇有威望,在秦国的关系错综复杂。秦始皇渐渐对吕不韦的影响力产生了担忧,怕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罢免了吕不韦的官职,要其赴封地。可是在封地官员到吕不韦家问口多的数不胜数,秦始皇更是发怒,这罢了官比没罢官还嚣张,搞的跟把朝廷搬到封地一样;秦始皇一怒,再次贬吕不韦到蜀地,吕不韦估计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就是对秦始皇的威胁,就服毒自杀,以安其心了。


过去即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古代帝王中争议颇多的一位,他结束春秋战国的动荡不安,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有人说他是暴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与这些相比,秦始皇的身世也是让后人诟病的一点。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时候,将秦始皇写成吕不韦与歌姬的私生子,以至于后人提起秦始皇,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吕不韦。

吕不韦,本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在赵国时认识了身为人质的秦庄襄王,认为奇货可居,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帮助秦庄襄王登上秦王之位,还将自己的歌姬献予秦庄襄王,并生下一子,就是嬴政。秦庄襄王死后,嬴政登基继位。

嬴政登基以后,太后独守后宫,又是歌姬出身,自身受不了那份寂寞,就经常找点男宠过私生活,有时还会找上吕不韦。嬴政慢慢长大了,懂事了。吕不韦害怕被嬴政知道,就想出了一出毒计,寻遍全国找到了一个阴茎特别大的人,叫嫪毐,还故意让太后知道,打算祸水东引。淫乱的太后知道后,果真想要占有嫪毐,经常发生关系,还生了两个孩子。

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嬴政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些事情,将嫪毐处死,太后流放。而吕不韦,嬴政认为吕不韦对秦国有功,并没有杀他,只是罢免了他的相国之职。

但是,吕不韦的势力在秦国根深蒂固,嬴政害怕吕不韦会造反,为了以防万一,就将吕不韦流放到蜀地。而吕不韦自知自己不死,嬴政定不会放过自己,就饮毒酒自杀。


历史百川


吕不韦有一个绝美而善舞的姬妾,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在吕不韦家中筵席上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异人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十月(一说十二月)后,此女生下儿子名政(即秦始皇嬴政),异人就立此姬为夫人。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后来嬴政亲政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