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阿里華為助力蒙牛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疫情之下,阿里華為助力蒙牛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疫情之下,以蒙牛為代表的乳企同樣面臨著一場危機大考。從原奶調撥、生產排產、供應鏈計劃、零售終端等各個環節都受到了重大影響。好在2016年蒙牛就開始佈局數字化轉型,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率先進行全價值鏈的數字化升級、全渠道新零售的模式變革,最終實現了多維業務的突圍。


蒙牛在全國有58座工廠、600多條生產線,每年銷售120多億包牛奶。2016年8月蒙牛想通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把掌握的海量數據轉化為快速提升業務的抓手,進而實現從產品研發製造等練到營銷的全價值鏈升級。


疫情之下,阿里華為助力蒙牛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消費行為的變化對蒙牛產業鏈的影響


在蒙牛副總裁盧敏放公開的一次採訪中,他說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習慣快速改變對類蒙牛產業鏈的零售業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1、消費者移動性高於任何時候,他們去哪裡都是帶著手機,手機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2、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更加重視健康的生活,傾向使用健康的產品,通過一些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3、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及個性化逐漸凸顯,這就要求對消費者的群體需要不斷的細分。

以前消費者去超市一次買一週乳品,每月重複購買,對於生產商來說比較輕鬆,可以較好的統計需求,排產,如今,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他們隨時隨地可以通過便利店或者社區或者網上下單,然後等著送貨上門。


消費者行為習慣的改變,讓蒙牛重新思考如何捕捉新機遇構建新的商業模式。

疫情之下,阿里華為助力蒙牛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對於乳製品行業,從牧場到餐桌是一條超長的供應鏈,而鏈條上存有豐富的數據,例如供應鏈前端環節從牧場甚至每天牛身上的數據、物流環節鮮奶要運送多全國各地工廠的數據、消費端顧客購買奶製品與客服交流的數據都形成了巨大的數據資產池。關鍵如何通過對數據的解析轉化為對市場狀況和企業經營的指導依據?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支撐未來有望的決策和戰略發展?如何通過數據知曉何時何地才能以最快的方式將最新鮮的乳品送到客戶手中給客戶以最優的體驗?


蒙牛每年有400萬噸原奶,銷售120多億包牛奶,58個工廠,600多條生產線,2000多SKU,全鏈條數據如果通過人工是無法實現所有數據分析的。


疫情之下,阿里華為助力蒙牛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蒙牛通過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數據的計算和分析能力,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準確的知道消費者是誰,他們在哪裡,他們的偏好習慣是什麼,蒙牛應該在哪裡採集原奶,在哪裡生產,如何把這些產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送達到客戶手中。通過這樣的分析,不斷的調整產品和配方,進而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同時,蒙牛通過線上渠道、會員互動、微信社群等展開了一系列與消費者直接產生鏈接的營銷活動來增加用戶的粘性、收集用戶的喜好。通過與華為雲的合作,實現了智能客服智能問答,以此降低了客服人員的工作壓力,提升了整體效率,而消費者問答沉澱的這部分數據,可以幫助蒙牛完成知識庫的建立和數據統計。通過一些列數字化轉型舉措,蒙牛創造了更多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點,一方面佔領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另一方企業經營過程更加透明化,整體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數字化的轉變,絕不單純是業務IT化的轉變


企業數字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尋找新的發展動能,重新定義客戶,技術驅動,包裝新的業務模式,形成新的價值主張,提高組織的效能,開通新的業務模式和顛覆固有的工作方式,最終推動業務增長,重塑整個生態系統。


蒙牛副總裁盧敏放說,數字化的轉型需要在蒙牛內部打造新的能力,包括組織的思維模式、員工的賦能、業務轉化等等各方面。要做數字化的轉型,組織的思維模式改變是第一步。最好從高管到一些員工,不斷創新突破。


疫情之下,阿里華為助力蒙牛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如果不創新不改變就會落後於人。在提升組織效率方面也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賦能員工讓他們能夠採用新的方式開展工作,通過人工智能這些外部技術轉化為內部的生產力,引進智慧製造,賦予員工更完善更先進的知識和經營不同部門業務的方式和方法。


最後還需要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如何把所有的這些轉化為更好的業務成果,轉化為更好的產品設計,轉化為更高效的供應鏈和更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


稻盛和夫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中提到,蕭條是成長的機會,企業就是應該通過逆境來謀取更大的發展。作為世界乳業十強的蒙牛,正在不斷創新,克服疫情困難,加快成長為“數字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