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食物看着有营养,其实都被名字骗了!


这些食物看着有营养,其实都被名字骗了!


现在,因为人们愈发关注养生健康,超市里所谓的"健康食物"也多了起来,植物奶、营养麦片、全麦面包……真相是:大都被名字欺骗了,它们并不健康!


1. 植物奶不是奶


目前较多见称为植物奶的有豆奶、椰奶和杏仁奶,而这些其实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奶。


只有哺乳动物才能产奶,植物不可能产奶。"植物奶"更类似于"豆浆",都是把豆子、坚果或者椰子肉通过浸泡、研磨、高压均质等步骤制成的。有些"植物奶"为了达到类似"牛奶"的乳白色和质地,会加入一些乳化剂,如卡拉胶等。


从营养上讲,没有"植物奶"能完全替代牛奶,不过,如果是对牛奶蛋白过敏或者乳糖不耐受以及素食者,植物奶还是挺不错的选择。


2. 营养麦片并不营养


麦片是很多人早餐的首选,简单方便有营养。尤其是"营养麦片",只需要加入清水就可以冲出浓浓奶香的速溶麦片。


但其实,这种燕麦片本身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精加工过程中已经丢失,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而且为了追求口感,这种速溶麦片添加了大量植脂末、香精和糖,热量较高,一般不建议糖友和减肥人士选择。


3. 乳酸菌饮料助消化能力有限


这些年,市面上的乳酸菌饮料五花八门,有需冷藏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也有常温的,很多人就是冲着广告中声称的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吸收而购买。


益生菌发生作用,需要三个条件:有足够数量、活着到达肠道、对宿主有益。


从生产加工到储存、运送,整个过程当中,无论哪个环节的温度控制不当,益生菌都有可能失活。即使乳酸菌饮品中含有大量活性的益生菌,从口里喝进去后,经过胃酸的'摧残',能活着进入肠道的实在有限。


4. 全麦面包不是健康的粗粮制品


买粗粮制品时注意,不要以为有"全麦"、"粗粮"、"高纤"这些字眼的就是健康食品。


市面上有很多全麦面包、粗粮饼干等食品,乍一看,饼干上有星星点点的麸皮。但可别被表面上的这些麸皮蒙蔽了。小麦粉、精炼植物油、麸皮、白砂糖、起酥油,配料表中的这几种成分泄漏了其本质。面粉为主,为了改善麸皮造成的粗糙口感,饼干里加了很多植物油,不是健康的粗粮制品。


5. 果蔬脆片热量很高


看起来跟新鲜的蔬菜水果没两样,吃起来嘎嘣脆、味道也不错,果蔬脆片这种零食一直受到不少人的欢迎。


其实,大多数的果蔬脆片都不健康。水果弄成干后,水分少了相对而言糖分就更高了,加上在加工制作过程之中,还可能额外添加盐或者糖,这都给身体增加了额外负担。翻看一些常见果蔬脆片的营养成分表,每100克食物中含有脂肪在30克左右,在很多营养学家的眼里,果蔬脆皮属于垃圾食品的范畴。


6. 盐焗坚果高油高盐


市面上卖的坚果大都经过了加工,形成如炭烧、盐焗等口味,虽然口感不错,但变得不健康了。


其一,加工后势必会增加坚果中盐、糖和其他调味剂的用量,非常不利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清淡口味的养成;其二,浓重的调味很有可能掩盖坚果霉变腐败产生的哈喇味,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这些食物看着有营养,其实都被名字骗了!

这种劲爽口感的坚果背后必然是高油、高盐、高糖的加工方式,对于本身脂肪含量就不低的油脂类坚果来说,这样的加工方式无疑是将本来比较健康的坚果变成了诱发慢病的"不健康食品",并不是很推荐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