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 炮射导弹。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 2000 米距离上能够穿透 400 毫米厚的 装甲,在 1000 米距离上可穿透 660 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 700 毫米。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除具有较大的破坏威力外, 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 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 80%,1500 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 到 60%以上。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穿甲弹

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生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 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优于导弹,所以各国主战坦克仍以火炮为主要攻击 武器。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 斗、动力-传动和行动 4 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驾驶室)

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 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驾驶室)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 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 4 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

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 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 3 名乘员。 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 120 毫米或 125 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 40~50 发,主要弹种有尾翼 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 1650~ 1800 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 500 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 可达 600 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 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 7.62 毫米并列机枪、12.7 毫米或 7.62 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 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大回转速度 0.393~0.995 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 6~12 秒,首发命中率 65%~90%。

履带

履带履带用来缓解重型穿甲弹的破坏力,分散了穿甲弹的破坏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驶,但是如果履带脱 落就难以安装.国外已研发了 6 轮无履带坦克。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推进系统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 和 T-80 坦克安装了 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 883~1103 千瓦,转速 2300~2600 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 543~794 千瓦/ 米,燃油消耗率 231~271 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 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 811 千瓦/米。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T-80

T-72、T-80 坦克传动 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 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 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 20 千瓦/吨左右,大速度 55~72 千米/时,越野速度 30~55 千米/时,大行程 300~650 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大爬坡度约 30°越壕宽 2.7~3.15 米,过垂直墙高 0.9~1.2 米,涉水深 1~1.4 米。 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

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 为 500~600 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T-80

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 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坦克电台

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 大通信距离可达 25~35 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 10~20 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 4~10 块容量达 300~600 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 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

坦克篇: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等组成

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 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 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