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好奇心能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能够推动孩子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各类知识。爱迪生小时候并不聪明,但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非常大的好奇心,并且喜欢刨根问底。他甚至还做过一些“蠢事”,如学母鸡的样子孵蛋,因为他很好奇母鸡到底是为什么能孵出蛋来,而为什么人就孵不出来!也正是在好奇心的铸就下,他发明出了电灯、留声机等。

现代孩子将要走进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社会,要适应这样的社会,孩子一定要拥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大胆的探究精神,而这些都来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愿意丰富心灵的求知心理。 父母要对孩子的好奇心进行精心的呵护和科学的引导。那么我们要怎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以下经验与您分享:

一、多接触新事物,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没有接触新事物,就避免不了头脑呆板、思维僵化。让想象力在孩子幼小的脑海遨游,积累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多。当孩子对事物发生兴趣时,一定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比如孩子对手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妨教给孩子使用方法,满足孩子想要动手操作的好奇心。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积累生活经验。


二、就地取材,创设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情境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五彩斑斓。卧室、客厅、厨房等是孩子最好的游乐场;公园、马路、野外等,都是孩子观察、思考的学习场所。父母要做的,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不失时机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动手体验。例如,妈妈在厨房忙碌时,孩子总喜欢好奇地跟着进去,摸摸这里,动动那里。这时,父母就可以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他洗蔬菜,拿调料等。在做事过程中,孩子就可以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观察做饭炒菜的步骤。这样,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并完全有可能激发孩子更深层次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童心不泯,当好奇父母,做孩子榜样

如果父母对周围事物表现得十分冷淡,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然,那么孩子的好奇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因此,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带孩子野外游玩,父母可以在树林观察花草树木,比较小鸟、小昆虫的叫声;在河滩寻找不同形状的卵石……

四、让孩子的好奇心更进一步,进化为创造性思维能力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但是仅仅好奇还远远不够。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创造力的人却并不多。孩子常常不喜欢按常规方式来游戏。这时,父母不要迫不及待地干涉孩子,试图将孩子拽回所谓正确的轨道。要知道,正是通过这种非常规的玩法,孩子才能让好奇心得到最好的发挥。比如:孩子在堆积木,说是想搭个房子,但是好不容易把房子搭起来,孩子可能就会一把推倒刚刚搭建成功的房子。孩子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想要了解推倒房子会出现一些什么意想不到的结果。父母不仅没必要压制孩子这种因为好奇心引起的行为,还应该引导孩子发现事物深层次的奥秘,让好奇心更进一步。

五、尊重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别对孩子最初的想象力品头论足。

许多孩子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古怪问题,问得父母哭笑不得,一时竟难以作答。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怕麻烦。其实,孩子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特性,很可能预示着他是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富于创造的孩子。如果父母千方百计躲避孩子的问题,或者对孩子的问题敷衍了事,甚至信口开河地胡乱回答,那么孩子的创造力不仅不能被挖掘出来,甚至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孩子的好主意并不能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待,家长不能妄加评论,不要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六、不要急于下结论,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当孩子提出各种问题时,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浅显易懂地给予解释,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先不给出答案,而是给孩子提出一些建议,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研究并验证。即便孩子的问题,父母可以很轻易地给出答案,最好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他提供一些自己探索的机会,让他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真正的奥秘。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勇敢快乐地去探索。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孩子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进行帮助。这样,就能让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各种活动体验生活,学会思考,提高能力。

七、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

家长在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也会表现出好奇心,何况是孩子呢。家长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让孩子尽量多的认识外界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东西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拥有探索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八、阅读书籍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阅读各类书籍,孩子会在书的海洋里学习到很多知识,丰富孩子的眼界,同时也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