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世界第一"与"中国唯一",江苏这所985高校实力够"硬核"!

天开教泽,道启南雍。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南京大学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开创了多个"第一"与"唯一"。本期推送,和小编一起回溯那些"第一"与"唯一"中的南大"身影"——

坐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

朱光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原子核物理学家。1941年至1942年在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64年至1966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1967年6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1969年9月,他参与组织指挥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坐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钱骥,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1938年9月—1943年7月,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学习。毕业后被留校作助教,进修物理。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开始组建人造卫星设计院,钱骥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他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并为返回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国按计划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坐拥

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大人文社会学科资深教授。他是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师从文史大家程千帆。

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莫砺锋考入安徽大学英文系,仅仅过了一年多,他就提前参加考研,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跟随程千帆攻读唐宋文学。他分别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习。

1984年10月22日,莫砺锋的论文《江西诗派研究》顺利通过答辩,他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古代文学博士,在整个文学学科都是第一个博士。

坐拥

中国第一个现代数学系

南京大学数学系源于中央大学数学系和金陵大学数学系。中大数学系的前身是1920年成立的南京高师数学系,创办者是熊庆来教授。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成立了南京大学数天系,1958年,天文从数天系分离成立天文学系,1978年计算机技术从数学系分离成立计算机系,此后数学系的基本格局保持不变。

南京大学数学系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数学系,在代数几何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周炜良等数学大师在中央大学时期于此执教。建国后,曾远荣、孙光远、施祥林、余光烺、黄正中、周伯埙、莫绍揆、叶彦谦、何旭初等著名数学家汇聚于此。目前,南京大学数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坐拥

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突破奖"

2016年"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南京大学校友、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为丁肇中教授选中,赴其领导的L3实验深造。1992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

坐拥

科学界首次发现夸克星存在的关键线索

2016年,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最近发生的一次史上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发现了夸克星存在的重要证据。这是科学界首次发现夸克星存在的关键线索,该发现有望为人类理解物质的最深层构成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帮助。这一研究于2016年1月28日刊发在天文学国际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坐拥

亚洲第一位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的科学家

2019年7月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地层学大会上,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 Medal)。该奖由国际地层委员会于2004年设立。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仅有一人获奖。之前全球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仅有四位,沈树忠院士是第五位获奖者,也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坐拥

全国唯一的多学科综合点(大理科试验班)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是享誉中外的荣誉学生培养学院,前身为南京大学1985年成立的少年部和1989年设立的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是教育部、南京大学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唯一的多学科综合点(大理科试验班)

学院"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本科通识教育和研究性教学、强化科学研究基础训练、推进国际化合作培养,提升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使高素质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坐拥

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2020年1月20日,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团队谢臻达、龚彦晓等在量子信息研究中取得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该成果以 "Drone-based entanglement distribution towards mobile quantum network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坐拥

坐拥

"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注"南大招生小蓝鲸"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南京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南京大学官网、官微、新闻网,新华网、软科、科学网、新华报业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