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的想象力》讀書筆記

賴特·米爾斯(Charles Wright Mills),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16年8月28日,卒於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學師從H.格斯和H.貝克爾,1941年獲博士學位。長期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直至逝世。主要譯著和著作有:《韋伯社會學文選》(與格斯合譯,1946年)、《性格與社會結構》(與格斯合著,1953年)、《白領:美國中產階級》(1951年)、《權力精英》(1956年)和《社會學的想象力》(1959年)等。

寫作背景:

上個世紀50~60年代以來,美國社會學界出現了多元發展的局面。理論研究和經驗調查都在發展,並相互融合。在理論上,結構功能理論的反對者、補充者、批判者紛紛產生。美國社會發生的深刻的變化,迫使社會學家去解釋這些變遷,為當代社會定性。社會學的想象力應運而生。

內容摘要:

他們需要的不只是信息,儘管在這個 事實的年代 ,信息往往支配了他們的注意力,並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吸收能力。他們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理性思考的能力,儘管獲得這種能力的努力往往耗盡了他們有限的道德能量。 他們需要的自己他們感到需要的,是一種心智的品質,這種品質可幫助他們利用信息增進理性,從而使他們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許就發生在他們之間的事情的清晰全貌。我想要描述的正是這種品質,它可能會被記者和學者,藝術家和公眾,科學家和編輯們所逐漸期待,可以稱之為社會學的想象力。

《開闢新時通過設立內容豐富的學術檔案,並由此養成自省的習慣,你將學會如何保持內在神經世界的清醒。無論何時,當你對某些事件或思想深有感觸,務必不要讓它們從腦海中溜走,相反,你要梳理它們,把它們歸入你的學術檔案,並在這個過程中抽取它們的含義,讓自己看看這些感觸和念頭究竟是多麼愚不可及。

社會學的想象力相當程度上體現為從一個視角轉換到另一個視角。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對整個社會及其組成部分的充分認識。

個人只有通過置身於所處的時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經歷並把握自身的命運,他只有變得知曉他所身處的環境中所有個人的生活機遇 , 才能明瞭他自己的生活機遇。

我們不知道人類潛質的限度何在,既有高尚的追求也有自甘墮落,既有劇痛也有歡欣,既有令人愉悅的殘暴也有理性的芬芳。但在我們的時代,我們已經開始明白 人性 的限制竟是如此廣泛,以致讓人感到恐懼。

我的意思是,你必須在學術工作中融入個人的生活體驗:持續不斷地審視它,解釋它。從這個意義上說,治學之道就是你的核心,並且在你可能從事的每一項學術成果中納入你的個人體驗。

學術檔案有助於緩解重複工作的乏味,同時使你免受勞心費神之苦。它能激發你捕捉“邊緣思想”:異彩紛呈的思想,要麼是日常生活的“副產品”,要麼是無意間聽到的街談巷議的片段,甚或就是夢中所得。

Neither the life of an individual nor the history of a society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understanding both.

只有同時理解個人生活與社會歷史,才能分別理解它們。

能夠信任自己的體驗同時又不盲從,這是一位成熟的治學者的標誌。

想象力常常成功地在互相分離的條目間找到出乎意料的聯繫,從而將它們結合在一起。

——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

讀後心得:

第一章----前景。米爾斯揭示了人們一直都在進行社交生活,為了看清事物發生的關聯性,社會學想象力因此正成為我們最需要的心智品質和文化生活中的主要共同尺度和特徵。

第二章——宏大理論。

米爾斯以帕森斯的《社會系統》一書為例,對以帕森斯為代表的宏大理論家的的觀點展開批判,他將《社會系統》一書歸為:50%的晦澀用詞、40%眾所周知的教書社會學和10%留給讀者去進行經驗調查的部分。米爾斯認為宏大理論在句法學上渾渾噩噩,對語義學一也茫然無知,而且只是呆板的侷限於高層次的抽象,缺乏系統性的定義問題並解決問題,往往更像是枯燥無味的概念遊戲。因此,米爾斯認為,輕鬆而有條不紊的在不同抽象層次間穿梭的能力,是一位富有想象了和系統性的思想家的顯著標志。這同時也告誡我們形成系統性的思考的關鍵是養成良好的心智習慣。最後,米爾斯得出結論:不存在什麼能讓我們理解社會結構的統一性的“宏大理論”和普遍性的體系。

第三章——抽象經驗主義。抽象經驗主義就是對一種過於強調在具體細節上進行"科學方法"的痴迷——對方法的關注超過了對社會研究本身的關注,研究問題的重要性反而被忽略了。米爾斯認為,方法的熟練程度不能夠決定研究的價值,相反,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可能是用研究者"自己的方法"來解決的。

第四章——形形色色的實用性。

米爾斯主要介紹了兩種實用主義:自由主義實用性和保守實用主義。自由主義一直是幾乎所有社會研究政治上的共同尺度、幾乎所有公共修辭和意識形態的來源。以更為擴散的方式,自由主義也影響了社會學和政治學。米爾斯認為自由主義實用性空洞,沒有什麼具體內容,而經常是一種政治宣傳,鼓動人們服從那些與小城鎮中產階級達到理想適應的規範和特性。後來的"保守主義的實用性"則將社會學家的關注點與商業緊密相聯,他們為經理們的代言人,成為某個獨特領域的專家。

第五章----科層制氣質。提出了“學術行政官”和“學術批量生產”的概念。科層制可以使得研究成果的出產迅速而高效,並有完整漂亮的理論和方法為保證,當然這種研究成果不能說一點意義也沒有,只是學術自主性和創造性是缺失的。“……部分人常常把智力本身從個性中割離出來,把它看作一種他們希望能借以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的技術小玩意。”往極端了舉例是學術腐敗,更普遍的是學術成果與專業聲望、經濟利益等掛鉤以及學院中的派系鬥爭和學院政治家的出現。

第六章——科學哲學。科學哲學主要指的是以物理學為代表的科學的方法在社會學中的應用,社會學的科學化。也就是類似於教條主義對社會科學的限制。

第七章——人類的多樣性。社會科學應當關注人類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構成了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分別生活於其中的全部社會世界。而它的真正含義是:要闡明和解決我們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主要問題,都需要從不止一個學科中選取材料、概念和方法。

第七章和第八章闡述的是人類的多樣性與歷史對社會研究的重要性,這是米爾斯認為在分析社會中不可缺漏的要素。

第九章和第十章——論理性和自由以及論政治。其一,社會科學家逐漸地把握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思想,開始理解了人的基本天性,以及歷史發展過程對人之改造所設的限制。自由的個人是理性之載體的觀念,但自由不能脫離在人類事務中發揮作用的理性而存在。在個人生活歷程和社會歷史中,理性所承擔的社會任務是闡明各種選擇,拓展在構建歷史過程中人類決策可影響的範圍。其二,米爾斯迴歸到社會學的前景中,而且在具體的社會學關注的問題、具體的社會研究方面,談到作為學者應該具有的對待數據、文獻資料、研究方法等的認真態度。

讀完,收穫良多。

《社會學的想象力》讀書筆記


《社會學的想象力》讀書筆記


《社會學的想象力》讀書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