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裹常州透额罗",大唐盛世下为何"女着男装"的现象盛行?

唐朝在古代是和汉朝并称的鼎盛时期,唐朝社会自由浪漫、开放包容,少数民族与汉人在唐朝是处于杂糅状态,少数民族文化和习俗在汉族地区什么流行,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男女观念,女性在唐朝的地位并不比男性低多少,这种社会心理使得女着男装在唐朝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现象,更是成为当时流行的一种风尚。

一、多元的文化环境,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和平等自由的社会氛围,促进了唐朝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汉族地区并且与汉人杂居在一起,北方少数民族给中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冲击了汉族传统的文化认知,使得之后的隋唐有着极大的开放包容的胸怀。

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游牧和渔猎民族,这些民族男女观念并没有汉族那么严格,更多的主张男女平等,甚至有些民族给予妇女以崇高的地位。这些文化观念传入汉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人的男女观念,改善了妇女地位。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还给汉族带来了本民族的服饰,游牧和渔猎民族的妇女服饰比较相同,这就使得汉族妇女服饰也显得比较中性。

唐朝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盛行着各种文娱活动。唐朝的文娱活动不是男性所独享的,女性不仅是观看者,更是参与者,这种女性广泛参与到各项文娱活动中的现象在皇宫中最为普遍。

宫中女性众多,而且女性的闲暇时间多,为了打发这种空虚时间,催生了各种文娱活动。唐朝宫内文娱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为了消磨时光的,主要包括打秋千,踏青,郊游等比较温柔,舒缓的活动,另一类主要是竞技性的。

包括拔河,骑射,蹴鞠等比较激烈的活动,但是无论是温柔的还是激烈的活动,女性那种宽大,华丽的服饰都显得的不太合适,促使了宫内女性选择选择干练的男装。宫内这种着装风气流传到民间,引领了一时的潮流。

唐朝对女性的约束并不严苛,女性可以参加许多的社会活动甚至是政治活动。唐代官员的妻女经常随着官员参加各种官场宴会活动和替男主人处理各种事务,甚至当时女性还自发的组织一些社团。为了应对各种抛头露面的社会活动,唐朝女性需要穿着比较中性的衣服。唐朝社会氛围自由平等,女性不会被拘束在家中,女性可以自由在外出游玩,而着男装也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

唐朝更是古代社会女性参政最多的时代,特别是产生了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重用了一大批女性,女性参与到了政局之中,而且还处于特殊地位。武则天喜爱穿着男装,影响到了她身边的女性,唐朝这种女性穿着男装的风气就是从宫内传到民间,影响到了整个唐朝社会的风气。

二、唐代女性身着男装在唐代留下的文物中可以窥见其中的风采,而这种现象和唐代国势密切相关的

唐代女性穿着男装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更加开放,女性穿着男装从女皇到宫女在到民间的普通女性,被人们认同和接受,并且成为一时的潮流。唐朝时期官员的正式着装是身着圆领袍服或者是折领袍服,头戴纶巾,腰系革带,脚踩乌皮靴。普通男性的服饰则比较简单,纶巾是流行的头饰。

现在能看到的唐代女性穿着男装的场景主要是在唐朝传世的画中,特别是唐朝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这副名画是唐代人画当代事,所以内容比较贴近实际。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有五个女性身着男装,这些女性都头裹纶巾,身着圆领袍服,下穿长裤和长靴,完全是一副唐朝男性官员的装扮。

除了从画中可以对唐朝女性身着男装有所感知外,最直接的了解这种社会现象的是在出土的文物上。

在已经发掘唐墓中,出现了一批女性陶俑,在唐高祖李渊的孙妇的墓葬中发现了两尊女俑。这两尊女俑身着圆领干练的袍服,腰间系褡裢,脚上穿着黑色皮靴,一身装扮完全是男性打猎装束,骑着高头大马,显得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

在正史中对唐朝女性身穿男性服装也多有记载。《唐书.舆服志》中记载:

"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唐诗作为唐朝文学的最突出的代表,唐诗的内容反应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歌作品中也对当时女性穿着男装的现象做出了细致的描写。元稹的《赠刘采春》写到:

"新妆巧样画双娥,漫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靴。"

这里便生动的描写了一个身穿男装女性形象,而且这里的女性穿戴的还明显带有胡服特点。

唐朝女着男装现象是和唐朝的国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盛唐大国风度逐渐被消磨殆尽,时人对女性身着男装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唐朝后期,女性穿着男装的现象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妖服",把天灾人祸和这一现象联系在一起,并进行严厉的攻击。

三、唐代女着男装带有唐代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后世女性地位带来了新的思考,女性地位的提升有了历史的源头

唐朝女性身着男性服装反应出来了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和向往,而女性身着男装在唐朝被人们普遍接受,反应出了唐朝女性地位的相对较高。唐朝女着男装是一种公开和普遍的行为,而不是个别和偶然的特例,在古代只有开放包容的盛唐才会有这样的风度。

伴随着女性身着男装的流行,女性在唐朝社会也更加活跃,积极参加社会政治上的活动,为强调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留下了一抹靓丽的颜色。唐朝女性敢于参加社会各项活动甚至参加政治活动,在男权社会,敢于争取自己的权利,敢于反抗不公,唐朝是古代女性斗争的高峰期,为后世女性斗争提供了最初了引领。

女子穿着男性服装是唐朝多元和开放的文化的产物,这一现象的发展并在武则天时期走向了繁荣,反映唐朝社会的开明与包容。唐朝文化杂糅,服饰也是胡汉杂糅的。女性身着的男装,不仅仅有汉人的服饰,也有胡人的服饰,这一现象表现出了唐朝社会的多元碰撞,交流共生的特点,女穿男装是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胡汉文化共融的表现。

胡汉民族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女性地位的提升推动了唐朝女性大量选择穿着男性服饰,女性在服饰上的男性化,表现了唐朝女性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活跃性,这种活跃性给在古代社会男女严格规定的社会中带来了新的文化思考。唐朝女性穿着男装流行于宫内和民间,影响到了女性服装的样式,致使古代服装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