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城南舊事》

初次閱讀林海音先生的作品是在初中的課本上,那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大後,再次翻閱《城南舊事》卻有另一番感受,和中學時期那種懵懵懂懂的感覺不太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更能感同身受了。

余光中老先生曾說過:“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林海音先生筆下的北京是充滿人情味兒的,雞毛撣子、衚衕巷弄、油鹽店鋪......無不把人帶回那時的情景中去。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城南舊事》中的《惠安館》通過“小英子”童稚視角描述了童年時期的所見所聞,用淡淡的筆墨娓娓道來,其中卻夾帶著淡淡的離愁。6歲的小英子和惠安館裡的瘋女人秀貞成了好朋友,幫助秀貞找到女兒小桂子,母女兩人坐火車去尋找思康,最後卻被火車軋死了。

在細細品讀《惠安館》時,我認為秀貞的瘋是必然的,是時代帶給她的慘痛代價,也是命運的安排。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小英子的童稚視角

秀貞和思康的相遇

秀貞生活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那個時候並不像現在這麼開放寬容,依然有著封建傳統觀念,男女之間還是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就如秀貞初次見到思康一樣,他們並沒有交流說話。

“我送水,一句話也沒跟他說過,我進了屋,他在書桌前坐著,就著燈看書呢,寫字呢,我就崩著臉兒,打開那茶壺蓋兒,刷——的,就聽見開水灌進壺的聲兒。”

在給窮學生思康送水的過程中,兩人搭上了話。秀貞第一次感受到來自除了父親以外的男人給予的溫暖關懷,這個男人說要教自己認字,如此溫柔對待自己,作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秀貞意亂情迷了。

這時思康拉著秀貞的手說:“跟了我吧!”在酒精的作用下,秀貞迷糊地和思康發生了關係,隨即也就有了小桂子。還沒等秀貞告訴思康這個消息,思康接到家鄉母親生病的消息,急匆匆地趕了回去,臨走時還信誓旦旦地讓秀貞等他回家賣地來迎娶她,然而這一等竟然沒有盡頭。

眼見秀貞的肚子大了起來,卻沒有思康的一丁點兒消息,老王夫婦只好把秀貞送到義地,在那裡,秀貞生下了她的孩子,卻沒有見上一面就被抱到齊化門城牆根下丟了。從此,沒了孩子的秀貞發瘋了。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秀貞的瘋:源於她的單純與痴情

在那個傳統的年代,秀貞的父親長班老王負責給惠安館看門,秀貞和她的母親王媽也一起生活在惠安館裡。

作為一個看門人的女兒,秀貞沒有像小英子那樣小時候能夠上學,也就只能在惠安館裡幫幫父親的忙,給那些來京求學的大學生們送送水、打掃衛生,生活得單一,沒有接受正規的教育,思想自然而然也比較單純。

對於思康給予的甜言蜜語與溫暖,十七八歲的秀貞哪裡抵擋得住,將一顆心全部交付出去了。她知道思康愛喝點兒酒,於是偷偷買了花生送到他的屋裡去給他下酒喝;思康生病了,她端著粥送到他的房門口。就這樣,秀貞把自己的終生託付給了思康。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陷入回憶的秀貞

在思康離開後,秀貞單純地認為思康只是回去照顧生病的母親,個把月就會回來娶她,教她寫字讀書。後來,秀貞生了孩子之後,孩子不見了,秀貞一心想要找回自己的孩子,帶著孩子去找思康。就是因為成天想著孩子,懷念著思康在的日子,秀貞思念成疾,變得神智不清,瘋瘋癲癲。

秀貞對思康的感情是純粹的,也是痴情的,這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感情的堅持,對心愛的人的期盼,只是這期盼卻沒有盡頭,等了六年多也沒有等到思康回來,換來的是自己歲月的蹉跎,每每在跨院裡的樹下傷心落淚。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傷心落淚的秀貞

秀貞的瘋:源於家庭關愛的缺失

作為老王夫婦的獨生女,老王夫婦對於秀貞的關愛並不多。老王家原來是給義地看墳的,從秀貞的爺爺就看起,後來秀貞的爹來到惠安館當長班,家裡並沒有個讀書識字的人,是底層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

正因為老王夫婦沒有什麼文化,他們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女兒去學堂上學,只能跟在自己的身邊幫幫忙做點瑣事,對於女兒的生活,給予的僅是日常生活裡衣食住行的溫飽照顧。

在女兒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方面,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懷。秀貞和思康之所以會相識,正是因為父親老王讓秀貞去給思康送熱水,兩個人才有機會碰面的。

後來的一天,秀貞端著粥要送到思康屋裡去時,王媽對秀貞說:“避點兒嫌疑,姑娘,懂得不懂得?”

王媽看到自己的女兒和思康走得太近,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想著和女兒坐下來聊聊,只是用一兩句話提醒一下女兒,但王媽並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女兒已經深深陷入了感情的旋渦。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秀貞在門邊盼著思康歸來

中國人歷來是含蓄的,在情感表達方面尤為含蓄。在那個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父母對於子女的情感方面並不關注,作為底層人民的老王夫婦,並沒有和秀貞坐下來聊聊她和思康之間的事情,更是沒有告訴秀貞:在和別人的交往之中要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老王夫婦能夠教會自己的女兒,在和他人交往時要有什麼樣的底線,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那麼秀貞後來是不是就不會發瘋了呢?

從秀貞的事也能看得出來,當時雖然處於民國時期,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是匱乏的,尤其是在男女關係、性教育方面更是從未涉及。老王夫婦對秀貞的管教方式並沒有做到身心的關愛,只是解決了基本的吃穿住行。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秀貞的瘋:源於封建傳統思想的扼殺

秀貞在思康離開之後,肚子漸漸地大了起來,眼看瞞不住了,被王媽盤問後說了她和思康的事情。秀貞死心塌地地認為思康總有一天回來,如果他不回來,秀貞就要追著去。

王媽聽了拿手堵住了秀貞的嘴,直說:“姑娘,可別這麼說了,這份丟人呀!他真要不回來,咱們可不能嚷嚷出去。”

從王媽對秀貞說的話裡也能看出,未婚生子是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的,是一件丟人的事。於是,老王夫婦把大著肚子的秀貞偷偷送到海甸義地去生產。就在秀貞生完孩子後,老王夫婦卻連夜把孩子給丟了,他們認為這個孩子不該來到這世上。就如書中王媽跟姥娘婆說:“瞧!這真是造孽,脖子後頭正中間兒一塊青記,不該來,非要來,讓閻王爺一生氣用手指頭給戳到世上來的。”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在老王夫婦的眼裡,她的女兒是應該按照當時的風俗,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的,不該未婚生子,更不能將孩子養在身邊,只好將孩子丟在齊化門城根下,讓孩子在那自生自滅。

就這樣,秀貞在封建傳統思想的壓迫下失去了她的孩子,甚至在她清醒時都沒能好好地見上孩子一面。也許是因為不想再清醒地等待下去,也許是太想念孩子了,秀貞變得瘋瘋癲癲的,終日覺得思康就在身邊,孩子就在眼前。

《城南舊事—惠安館》:時代帶給秀貞的不是關愛,而是痛的代價

秀貞帶著小桂子連夜去尋找思康

結語:林海音先生的《惠安館》帶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秀貞和小桂子最終死於火車鐵軌下。秀貞的命運是淒涼的,她的瘋有父母的教育缺失,有思康的不負責任,最根本的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思想。如果放到現在這個時代,未婚生子並不算什麼,也許秀貞可以帶著小桂子尋找到思康,一家三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當然,這只是我們美好的願景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