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业务熟练高瞻远瞩,比张仪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一统天下的雄心已经成型了,可其他国家因为自己的野心不够,并没有准确的做出预判,还在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争来打去。西南地区有两个小国,一个巴国,一个蜀国,这俩国家彼此打的不可开交,还纷纷向秦国求救。


司马错业务熟练高瞻远瞩,比张仪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按秦惠文王的意思,更想先得的蜀国,可秦军进蜀的道路是又险又窄的,不好走。与此同时,韩国还时不时在后方闹腾自己,生怕韩国趁机对自己大举进军,很是矛盾。

君主犹豫了,臣子就该讲话了,司马错力主攻打蜀国,而张仪则建议,应该先收拾韩国。秦惠文王皱了皱眉,让张仪先发表意见。

张仪整了整前襟,清了清嗓子。大王先同魏国、楚国打好招呼,然后发兵三川,很容易就能拿下韩国的新城和宜阳,这样就能看到周天子了。之后再把九鼎据为己有,挟持周天子以号令天下,那么诸侯无人敢不听指挥,你就可以完成千秋霸业了。

大王要是放着三川和周天子不要,反而去图谋那些戎狄小国,就会偏离称霸的道路,越走越远了。


司马错业务熟练高瞻远瞩,比张仪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看张仪摇头晃脑的在那白话,司马错气得一跺脚,张仪说的不对,事情不是这样的。

国家要想富强,必须要土地多多;想兵力强大,必须要让人民富庶;想称霸天下,必须要广施恩德。现在秦国土地狭小,百姓贫穷,这样就不具备称霸的条件。

蜀国地处偏远,他们的领袖又治国无方,秦国去攻打他们,就如同豺狼追逐羊群。得到他们的土地,就可以扩张国土;得到他们的财物,就可以富裕人民。而且打下蜀国,对我们几乎不会有损失,只需要拿起兵器就够了。

拿下了蜀国,天下人不会觉得秦国残暴;取得好处,也不会被认为贪婪。这就是所谓的名利双收。

如果我们攻打韩国,挟持周天子,就算能轻松成功,也只能赢得一个恶名,还没有什么实质好处,搞不好还会有危险,下面我就具体讲一讲,为什么会这样。

周天下是天子的名义之主,韩国和齐国向来是合作伙伴,如果周天子预料会失去九鼎,韩国估摸能失去三川,他们肯定会心往一处使,通过齐国、赵国向楚国和魏国求救。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算把吞下的三川送给魏国,把九鼎送给楚国,人家也不会买我们的帐,还是会发兵攻打秦国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以攻打蜀国,才是又安全又划算的买卖。


司马错业务熟练高瞻远瞩,比张仪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司马错这番话,说的秦惠文王不住的点头,高明啊,真是高明!于是下令,让司马错领兵攻打蜀国。

果然不出司马错所料,秦军很快就攻下蜀国,蜀国臣服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也更一步加强了。

张仪口才天下一流,可对于治国大道这一块,业务并不在行,反而是司马错,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看问题长远,执行力更是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